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研究 > 产业洞察
《都挺好》热播直指养老问题,现实中养老如何才能“都挺好”?
发布日期: 2019-03-25

近期,随着电视剧《都挺好》的热播,除了触及老年人心理、子女难处以及代际关系矛盾等诸多问题,养老这个话题也第一次被提升到了整个社会关注与热议的层面之上。回归到现实,养老问题的严峻程度并不亚于剧中甚至更为复杂。中国老龄化不断加剧,而养老服务的供需缺口却还有待满足,缺床位、缺人力、缺资源等等都是当下需要面对的问题。当然,养老产业的痛点同时也意味着其潜力空间大、看点多。有关研究显示,2019年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可达4.4万亿,预计2023年可达13万亿。


一、老龄化持续加剧,供需缺口亟待满足


总体来说,中国老龄化速度是十分惊人的。根据国家统计局以及各地统计局公布的2018年统计公报,2018年末,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为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1.9%。2030年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数量或将达到3.5-4亿,老龄人口占比将达25%。1949年后,中国两次较大的婴儿潮分别发生在60-70年代、80-90年代。未来的十年里,第一波婴儿潮中出生的人口将陆续步入老年,届时老龄人口占比会进一步提高。而两次婴儿潮之后并没有出现第三次婴儿潮,年出生人口数量逐步下降至1700万左右,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后续劳动力人口缺乏,养老形势严峻。30年后,第二波婴儿潮中出生的人口也将步入老年,在那之前如果不能有效解决人力缺乏和养老问题,势必会有严重的后果。


以65岁及以上人口与15-64岁人口之比作为老年抚养比来看,2018年中国老年抚养比达到了17%,这创出了1990年以来有数据可查的历史纪录,相比1991的水平几乎提高了一倍。老年抚养比升高的背后同样是全国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从2013年中国养老产业的发展元年起,各类民营养老服务机构发展迅速,但快速扩张的同时带来了专业化程度低、良莠不齐的局面。未来,快速扩张之余还要强化质量,将快速发展与精耕细作相结合。


当前,现有养老供给远不及存量需求和新增老龄人口的速度。从国际经验来看,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养老服务机构每千人拥有的床位数在50-70张。要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按照最低标准50来计算,2018年床位数量应为1247.5万张,而截止2018年底,全国实际拥有养老服务床位746.4万张,缺口高达501.05万张。


艾瑞咨询预计2019年养老行业规模达4.4万亿,2023年规模将达13万亿,年复合增长率达30%。根据申万宏源证券研究结果,静态养老市场空间近4万亿,加上重病费用、居住费用、休闲娱乐等,整体市场空间约在4.5万亿左右。


二、最新政策带来行业红利


2013年至今,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出台养老相关文件近70个,其中十三五时期主要为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市场,共同建立多元化养老体系。2018年9月,《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发布,进一步放宽了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在养老领域取消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2019年民政部1号文件,即《关于贯彻落实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通知》,要求不再设立养老机构许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取消许可放宽养老机构准入是深化养老服务“放管服”改革,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关键举措,准入放宽使养老产业迎来政策红利。


2019 年两会再度聚焦养老问题,养老任务时间表路线图确定。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更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对在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的机构给予税费减免、资金支持、水电气热价格优惠等扶持,新建居住区应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改革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两会民生时间表路线图提出养老任务:今年1月1日起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今后三到五年使普惠性养老床位增加一百万张以上。财政预算报告提出,从2019年1月1日起,按平均约5%的幅度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今后三到五年将大幅度增加各类养老服务床位,通过城企联动等方式,使普惠性养老床位增加一百万张以上。


一系列重磅政策的推出释放了大量养老利好消息,除了彰显了政府对解决养老问题的决心,也显示“十三五”老龄事业定量目标有望加速实现。


三、养老行业变化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推进老龄服务产业发展”,其后,民间资本被鼓励进入养老服务业,医养结合、以房养老、智慧养老等新模式层出不穷,为养老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进入2019年,养老机构设立的市场准入制转为备案制,行业供给在此利好刺激下会有一轮新的增长。


社区居家养老仍是养老的主战场,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截止2017年,社区养老机构和设施4.3万个,社区互助型养老设施8.3万个,相比2014年均增加了一倍之多。社区居家养老大概可以分为四类:(1)政府主办、层级联动模式,即各级政府和街道社区运用行政强制力进行推动,运用财政资金或行政组织自筹资金,自上而下由各级政府、街道和社区设立机构管理的养老模式;(2)政府主导,中介组织运作模式,政府在其中起到规划、投资、制定项目建设和服务运营法规标准、检查监督和绩效评估等职责,但不承担服务功能;(3)政府资助,机构主办,连锁经营模式,此类模式在较发达地区已经比较成熟,可使社区养老服务的专业化和规范化程度大幅提升,同时大幅节约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4)政府购买服务,公司承办,市场运营模式,这种模式下政府采取市场运作、购买服务的办法,由政府全部或部分出资,为特殊群体购买基本服务。


社区居家养老虽然发展迅速,但是仍存在诸多痛点,例如服务意识淡薄、专业组织滞后、支付理念机制匮乏等。由于养老运营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口碑和服务,所以在高度分散的行业格局中能够脱颖而出的必定是口碑良好运营能力强大的服务商。


养老地产的发展已经由跑马圈地走向运营,产业迎来新一轮升级。养老地产概念的提出始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经济发达国家,其狭义的含义就是将养老主题融合于地产开发项目之中,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特定市场需求。广义的概念则包括了养老地产独有的居住功能、服务功能、养老保险的保障功能以及逆向融资功能等。养老地产市场参与主体众多,包括房地产开发商、保险机构、业务跨界企业、医疗机构等。2013年后大批地产开发商、保险机构、医疗机构等大规模布局养老地产,但其目的都是以养老为名进行圈地。直到2018年,房市正式进入休整期,养老地产才开始正常发展。


未来医养结合是养老产业发展的重点。“医养结合”就是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从需求端来看,全国老龄办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有4200万失能老人和2900万80岁以上高龄老人,这部分人口对医疗条件要求较高。从供给端来看,卫健委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7月,全国医养结合机构仅5814家,占养老机构总数的4%。从机构性质上看,大部分医养结合机构都是公立机构,民营机构占比很少。医养结合是养老产业发展的大趋势,而要促进医养结合重点在于提高专业化和促进民营资本的进入。


四、如何实现养老行业的“都挺好”


人口老龄化已是既定事实和不可抵挡的趋势,如何实现养老行业高效发展来应对老龄化是我们必须面对并解决的问题。按中国的传统,对老人的照料义务更多是由家庭承担,但目前来看家庭的扶养、赡养能力几乎达到极限。多年来家庭小型化的趋势,以及现代化背景下“空巢”家庭的激增,传统的家庭赡养早已不堪重负。养老对许多家庭来说,不得不求助于社会机构。井喷的需求和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尖锐,使得养老问题异常严峻,大幅增加养老设施和服务投入已是当务之急。


养老服务业自身的经济创造能力并不强大,但对其他行业却有着巨大的带动作用。相关行业分析显示,养老服务业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总产出,将会带来597个单位的GDP增量,其贡献不容小觑。由此可见,发展养老产业不仅可以应对老龄化问题,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经济发展。那么社会养老怎样才能做到“都挺好”?一个办法是继续完善社区层面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打造无障碍的养老社区和适老住宅,优化服务品种供给,价格要适中、服务要精良;同时提供老年人的公共交往和活动空间,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属、老有所享和老有所乐,提高老年人的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另一个办法是多层级的机构养老服务,重点要针对失能老人、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和无子女老人这些特殊群体开展专业化的医养护结合养老照料服务,实现老有所安、老有所依、老有所医、老有所护和老有善终。


免责声明

1.条款的接纳

本节包含本网站使用的有关条款。凡浏览本网站及相关网页的用户,均表示接受以下条款。

2.网站信息和资料的使用

元亨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本公司")包括集团下属各机构成员只在法律允许的国家中提供本网站所述的产品及服务。本网站所发布的资料无意提供给受法律发布限制的国家的人士或居民使用。 本网站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在法律不允许的国家不构成向任何人士要约邀请或购买投资产品或其他产品服务的邀请。本网站的信息及资料不应视为专业人士意见。使用本网站的用户应在有需要时寻求专业人士建议。

3.获取投资服务的条件

本网站为用户提供专业的投资服务,需要对客户资质进行评估,并非所有的客户都可以获得所有产品和服务。您是否符合享受产品和服务的条件,最终的解释权归本网站。

4.网站声明修改的法律效力

本公司保留任何时候对本使用条款包含的信息和资料及其显示的条款、条件和说明进行修改的权利,您继续使用本网站,则视为您接受这些更改。

5.关于条款冲突的处理

本网站某些部分或网页可能包括单独条款和协议,作为对本使用条款的补充。如果有任何冲突,该等附加条款和协议将对相关部分或网页适用。

6.知识产权

本网站上的任何事物都不应被用户视为得到许可或有权使用本网站上的任何商标。未经本公司或其他相关权利人的许可,用户不得擅自使用与这些商标相同的商标。

7.不保证

或设备作充分保护和备份,并负全责采取合理而适当的预防措施以扫描电脑病毒或其他毁灭性产物。本公司在编制本网站所载信息和资料时已力求审慎。但本公司只能按目前现状提供有关信息,并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尤其是不作不侵犯版权、资料保密、准确性、合适性或不含计算机病毒等担保。

8.电子邮件

通过互联网传送至本公司的电子邮件无法保证绝对的安全。如用户通过互联网发送的信息,或要求以电子邮件方式回复,本公司不对由此所造成的任何损失负责。本公司不承担任何因使用本网站所产生的直接、间接、个别或连带的损失。

9.互联网传输

互联网传输可能会受到干扰,中断、延迟或数据错误,本公司对于非本公司能控制的通讯设施故障可能引致的数据及交易之准确性或及时性不负任何责任。

您进入本网站及浏览其任何网页,即表示您同意遵守上述条款。元亨祥集团有限公司。

元亨祥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