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研究 > 产业洞察
从新型城镇化、县域经济发展看未来潜力产业发展趋势
发布日期: 2019-03-12

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经预言:影响当今世界的两件大事,一是中国的城镇化,二是美国的高科技。

人口向特大城市与县域两级聚集的趋势将会成为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必然;特色小镇作为新型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将成为其持续推进的突破口。


一、新型城镇化及我国城镇化发展阶段与方向


(一)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的定义最早是在张荣寰的《生态文明论》(2007)中提出的,具体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的现代化、生态化、集群化和农村城镇化,全面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功能完善、集约高效、社会和谐、环境友好、城乡一体,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共同发展的城镇化建设道路”。即中心思想是指人与自然、乡村与城市都应和谐相处,重视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促进经济社会的高效发展。


相较于传统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从概念到行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传统的城镇化,是城市优先发展的城镇化,而新型城镇化讲求城乡互补、协调发展;第二,城乡一体化发展,绝对不能搞成“一样化”发展,不能把农村都变为城市,而是要走城乡协调发展的道路。第三,推进新型城镇化,不能盲目克隆国外建筑,而是要传承自身的文脉,重塑自身的特色。没有自己的文脉,形不成自己的特色,自身优势就发挥不出来,就会千城一面。


(二)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阶段


纵览世界各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发展进程,其中美国自1840年开始发展,当时城市人口超过10%,到1970年美国城市化率达到70%,基本完成城市化,用时超过120年;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开始城市化发展。一战前的1908年,日本城市化率为18%,1970年基本完成城市化,用时接近100年,其中战后20年的时间,城市化水平翻一番;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始于1960年,当时城市化率仅为28%,1990基本完成城市化,用时仅30~40年。


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始于改革开放之后,1950年城市化率仅7.3%,经过60年发展2018年城市化已达到59.58%。


第一阶段至1957年,即一五计划完成后,城市化率达到10.9%。


第二阶段1957年—1978年,至改革开放前城市化率达到17.9% 。因为政治原因,发展波动较大,但还是有所增长。


第三阶段1978年至今,城市化率接近60%,即每年城市化率增加超过1%,按此速度计算,不到203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超过70%,基本完成城市化,用时约80年。


(三)我国城镇化特点与发展方向


从发展水平来看,目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约相当于1945年的美国、1959年的日本、1982年的韩国。从发展阶段来看,《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指出: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当前我们国家城镇化迈入中后期,增长速度开始放缓,但转型升级的要求不断提升,中国的城镇化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城镇化进程中的产业升级


根据城镇化水平不同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产业也会相应改变。其中,启动阶段是城镇化的初级阶段,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30%以下,经济推动以第一产业为主;起飞阶段是加速发展阶段,城镇人口比重在30%-50%之间,二产业对城镇化起到主要推动作用;成长阶段是飞速发展阶段,城镇人口比重在50%-70%之间,城镇化的推动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为辅;成熟阶段城市的发展更多依赖于现代技术,第三产业为主要推动力,城镇人口比重在70%以上。当前中国的城镇化水平正趋近于70%的城镇化基本完成阶段,第三产业对国内经济的主导作用也将愈发明显。


大城市与县域两级城市化成必然趋势


传统城镇化的发展中,是以城市规模的扩张作为衡量尺度,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过分重视“数量”、却忽略了对“质量”的考核,使得城市的实质发展只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严重的是还引起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城乡发展“二元化”、“候鸟式”人口迁移、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社会资源利用率不高等。所以,我们必须要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积极转变思路、走一条新的可持续的城镇化之路——“新型城镇化”,这也是使城镇化匹配我国发展现状、构建和谐美好社会的必然要求。


新时期,城乡经济联系和资源双向流动的日益频繁,人口向特大城市与县域两级聚集的趋势将会成为必然,县域经济的发展在城镇化进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县域经济为城镇化发展提质增速


(一)何为县域经济


“郡县治,天下安;郡县富,天下足。”自秦设立郡县制以来,纵使朝代更替,不管风云变幻,县始终是我国历史上最稳定的行政区域。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是连接城乡、承上启下的重要区域,也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基础。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一个地区的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和综合经济实力。加快壮大县域经济总量,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不仅是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保证。


(二)县域经济发展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动力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引导产业有序梯度转移,支持适宜产业向小城镇集聚发展,扶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乡村企业,支持企业在乡村兴办生产车间、就业基地,增加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岗位。


壮大县域经济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动力。相比一线大城市,县级城市拥有城区到乡村以及田间到市场、到舌尖的距离最短,农民融入城镇成本最低等独特优势,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有助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2018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了59.58%,但中西部地区的大多数县级城市远低于这个平均水平,城乡融合发展还有较大空间。所以,要重塑好城乡关系,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就必须依托县域经济的发展,推动城乡产业、生态、文化、公共服务等协同发展、共融共享,走好城乡科学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但当前县域经济主要成分是民营经济,县域产业大多数是资源开发和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在当前外需萎缩、内需低迷、投资乏力的形势下,部分县经济增速下滑趋势明显,财政减收与刚性支出增加的矛盾日益凸显。因此,当前只有破除县域经济发展瓶颈,推动县域经济转型突围,才能为区域经济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夯实基石、强筋健骨,为城镇化发展提质增速。

 

三、特色小镇-新型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传统小城镇化的发展弊端


新型城镇化是指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产程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相促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是发展不能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新型城镇化要求不断提高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强调内在质量的提升,推动城镇化从数量规模的增加向提升质量内涵转变,实现由粗放式发展向节约集约转变,依靠中心城市带动向城市群和小城镇协调拉动转变。


在传统的城镇化中,人们也强调小城镇发展,认为农民工可以离家不离乡,可以就地城镇化,所谓“小城镇,大战略”,就是当时的期望。从上世纪90年代起,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用力不小,而实行的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小城镇由于工业产业极少,服务业也不发达,不能提供期望的就业岗位。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号召让大中城市产业往小城镇转移,只是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小城镇基础设施差,教育落后,医疗条件跟不上,各类人才短缺,大中城市的企业转移意向较低。所以,除个别地方小城镇有一定发展外,绝大数地方的小城镇并没有发展起来,反而是大城市越来越大,农民工往大城市“跑”的越来越多。


因此,在新型城镇化发展重点上,应该实事求是,根据自然资源、地理条件、交通状况,能大则大,能中则中,能小则小,能旅游就旅游,能农产品加工就加工,充分尊重经济规律。    

 

(二)特色小镇——新型城镇化与县域经济的引擎


特色小镇与新型城镇化


目前,中国城镇化进入到以城市群为核心的城镇化阶段。小城镇建设已远离了孤立建设的发展时期,所以必须通过差异化定位谋求在城市群中的发展地位,避免走同质竞争发展的老路。在以城市群为主的城镇化过程中,小城镇发展具有降低全社会城镇化成本、统筹城乡发展功能、实现“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功能。“特色小镇”既是城镇化过程中小城镇发展的一种类型,又属于城市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那么特色小镇就是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的新突破口。  


目前中国的城镇化也出现一种新的潮流,对于我们未来城镇化趋势会产生重大影响,即城乡资源开始了双向流动。100多年来中国的资源从来都是农村资源向城市单向流动,没有城市资源向农村流动。但是现在这个局势开始了。农村供给侧升级迫于眉睫。现在乡村人才返乡,城市资本下乡正在形成新的潮流。农村下一步产业基本特征是三产融合。这里面最重要的一点,三产融合关键是挖掘农村的非传统功能,传统功能是农村生产粮食,现在除了生产粮食还有乡土文化功能,精神功能,包括居住功能是下一步重点开发对象,正好是特色小镇大有作为的领域。


特色小镇与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是一种极具地域特色的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在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县域经济的提质增效面临的挑战并不小。县域经济发展在速度与质量,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方面都面临巨大的挑战与困境。


县域经济处于弱势,很重要的原因是其产业结构落后和低效。大部分县域经济的来源,依然以传统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要么缺乏传统产业要么传统产业缺乏特色,同质化竞争严重,造成内耗、资源浪费。而特色小镇是以某一特色产业为基础,构建全链条具备产业特色、文化特色、风貌特色、旅游特色的产业组织形态和产业生态。如果借助特色小镇,能让县域经济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吸纳农村人口转移、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有所发展,就能激发更大的、有活力的潜在作用。

  

随着互联网与大交通的发展,资源和要素在城市和县域之间的流动更加畅通,如果特色小镇的建设得以充分发挥,包括小镇在内的县域经济,甚至能获得全球化资源配置的发展机会。这对县域经济而言,是提质增效的难得机遇。


免责声明

1.条款的接纳

本节包含本网站使用的有关条款。凡浏览本网站及相关网页的用户,均表示接受以下条款。

2.网站信息和资料的使用

元亨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本公司")包括集团下属各机构成员只在法律允许的国家中提供本网站所述的产品及服务。本网站所发布的资料无意提供给受法律发布限制的国家的人士或居民使用。 本网站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在法律不允许的国家不构成向任何人士要约邀请或购买投资产品或其他产品服务的邀请。本网站的信息及资料不应视为专业人士意见。使用本网站的用户应在有需要时寻求专业人士建议。

3.获取投资服务的条件

本网站为用户提供专业的投资服务,需要对客户资质进行评估,并非所有的客户都可以获得所有产品和服务。您是否符合享受产品和服务的条件,最终的解释权归本网站。

4.网站声明修改的法律效力

本公司保留任何时候对本使用条款包含的信息和资料及其显示的条款、条件和说明进行修改的权利,您继续使用本网站,则视为您接受这些更改。

5.关于条款冲突的处理

本网站某些部分或网页可能包括单独条款和协议,作为对本使用条款的补充。如果有任何冲突,该等附加条款和协议将对相关部分或网页适用。

6.知识产权

本网站上的任何事物都不应被用户视为得到许可或有权使用本网站上的任何商标。未经本公司或其他相关权利人的许可,用户不得擅自使用与这些商标相同的商标。

7.不保证

或设备作充分保护和备份,并负全责采取合理而适当的预防措施以扫描电脑病毒或其他毁灭性产物。本公司在编制本网站所载信息和资料时已力求审慎。但本公司只能按目前现状提供有关信息,并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尤其是不作不侵犯版权、资料保密、准确性、合适性或不含计算机病毒等担保。

8.电子邮件

通过互联网传送至本公司的电子邮件无法保证绝对的安全。如用户通过互联网发送的信息,或要求以电子邮件方式回复,本公司不对由此所造成的任何损失负责。本公司不承担任何因使用本网站所产生的直接、间接、个别或连带的损失。

9.互联网传输

互联网传输可能会受到干扰,中断、延迟或数据错误,本公司对于非本公司能控制的通讯设施故障可能引致的数据及交易之准确性或及时性不负任何责任。

您进入本网站及浏览其任何网页,即表示您同意遵守上述条款。元亨祥集团有限公司。

元亨祥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