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研究 > 产业洞察
政策解读: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入冲刺阶段
发布日期: 2019-01-29

2019年1月17日,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会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印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阐述了2018-2020年期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指导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行动纲领。


此次《行动计划》的发布标志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经进入冲刺阶段,指出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目标和建设路径,明确了战略重点和推进举措,为确保2020年如期实现国际金融中心基本建成的战略目标提供了重要保障、方向指引和实现路径。


一、行动计划推出的背景


近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改革开放过程中取得了重要进展,进一步巩固了以较齐备的金融市场体系为支撑、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地位。2018年全年,上海实现金融业增加值5781.6亿元,同比增长5.7%,占全市生产总值17.7%,占全国金融业增加值的8.4%,居全国城市之首。2018年9月,英国独立智库Z/YEN集团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中,上海升至全球第5位。


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上海金融市场体系基本确立,已成为国际上金融市场门类最为完备的城市之一,集聚了股票、债券、货币、外汇、黄金、期货、票据、保险等各类金融要素市场。2018年上海金融市场成交总额1645.8万亿元,同比增长15.2%,全国直接融资总额中的85%以上来自上海金融市场。

二是上海金融机构体系日益健全,金融开放步伐不断迈进,已成为中外金融机构的重要集聚地。在沪金融机构总数达到1605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占上海金融机构总数近30%。“债券通”、“沪港通”、原油期货、黄金国际板等相继启动,银行间债券、外汇、货币等市场加快开放。

三是上海金融改革创新不断深入,已成为我国金融改革创新的先行区。国家大力支持上海在金融改革开放方面先行先试,推出了一系列创新开放举措,为全国金融改革探索了路径。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五年来,共发布9批110个金融创新案例,20多项举措陆续在全国其他地方复制推广。

四是上海金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已成为中国金融发展环境最完善的地区之一。上海金融法院、金融纠纷调解中心、金融仲裁院等陆续成立。开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陆家嘴金融城、沿黄浦江金融集聚区建设成效明显。成功举办了十届的陆家嘴论坛,已经成为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端金融论坛。


二、总目标和主要任务


《行动计划》提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总目标是:“到2020年,上海基本确立以人民币产品为主导、具有较强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和辐射能力的全球性金融市场地位,基本形成公平法治、创新高效、透明开放的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迈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列”。


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预期性指标:

一是金融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到2020年,参与上海金融市场的境外投资者规模显著扩大,国际债券规模显著增加,上海金融市场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上海外汇市场交易规模显著扩大。


二是金融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显著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安排更加完善。


三是金融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到2020年,上海金融人才结构明显优化,金融发展环境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能力有效提高。


围绕2020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行动计划》从六个方面阐述了2018-2020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任务:


加快金融改革创新,加强自贸试验区建设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联动;完善金融市场功能,增强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和影响力;健全金融机构体系,增强金融创新活力和综合服务能力;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扩大金融开放合作,提升金融中心的国际影响力;优化金融发展环境,维护金融安全稳定。


三、“五个维度”措施发力


为更好完成《行动计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未来几年,了解到上海将从扩大开放、深化创新、集聚资源、市场建设、防控风险“五个维度”持续发力,争取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迈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列。


一是着力扩大对外开放,提高金融中心国际影响力。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新一轮金融服务业扩大开放的重大部署,以更大力度、在更大范围内推进金融对外开放,提高金融中心国际影响力。集聚和发展一批具有重要市场影响力的资产管理机构,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在沪发行人民币债券,建设跨境投融资服务中心。


二是着力深化改革创新,继续当好先行先试排头兵。进一步加大金融改革创新力度,落实好党中央交给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完善自贸试验区新片区金融领域方案,增强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全力配合支持证监会、上交所推动科创板及注册制试点落地,深化长江三角洲金融合作,为全国金融业改革创新积累经验。


三是着力集聚优势资源,健全体系提升行业竞争力。积极吸引各类总部型、功能性金融机构集聚发展,加快形成门类齐全、功能完善的金融机构体系,推动更多国际性金融组织入驻上海,提升金融行业竞争力。建设金融科技中心,构建金融科技产业生态链,吸引金融科技公司来沪发展。探索设立“一带一路”再保险承保共同体及营运平台,建设国际保险中心。


四是着力增强市场功能,配置资源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升上海金融市场配置全球资源能力,推进金融市场更高水平发展,加快金融市场产品和工具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和结构升级,服务高质量发展。建设全球人民币资产定价、支付清算中心。不断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和基础设施,充分发挥上海金融市场集聚优势,加快金融市场产品和工具创新,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五是着力防控金融风险,维护安全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始终把防范金融风险放在突出位置,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重要保障,维护安全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建设金融风险管理与压力测试中心,争取金融产品、技术应用、机制创新以及重要的金融改革措施在上海先行先试。加快与国际接轨,建设金融法治高地、金融制度创新高地和金融人才高地,形成国际一流的优良金融生态系统。


四、建设“六大中心、一个系统”


上海市副市长吴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成为“6+1”格局,即建设“六大中心”,并形成“一个系统”。


一是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积极吸引全球知名资产管理机构和各类总部型、功能性金融机构,鼓励和支持外资金融机构发展,吸引外资金融机构将区域性乃至全球性总部设在上海。汇聚全球资源支持创新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争取更多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的资管子公司落户上海。积极培育和发展本土资产运营、财富管理等功能性金融机构,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QFLP)试点范围,深化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推进上海跨境资管业务加快发展。把上海打造成为全球资产管理中心。


二是建设跨境投融资服务中心。完善面向“一带一路”的投融资服务体系,推进合格境外机构在沪发行债券和股票。推进合格的境外机构参与境内货币市场,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在沪发行人民币债券,推动建立亚洲债券发行、交易和流通市场。鼓励境内外主体开展跨境投融资,积极建设全球金融资讯信息服务市场,拓宽和扩大境内外主体参与上海金融市场的渠道和规模,支持在上海金融市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易所、登记结算机构开展双边技术与业务等方面合作,加快建设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中心。


三是建设金融科技中心。进一步加强科技与金融的深层次融合,探索研究金融科技应用创新。推动金融机构在沪发展金融科技,吸引重要金融科技公司来沪发展,构建金融科技产业生态链。鼓励金融服务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科技手段,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投资者和管理风险的能力。探索金融业同其他领域的数据共享和大数据应用模式,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支持金融机构研究制定金融科技中国标准,争取金融科技领域全球话语权。同时,也加大力度推进科技金融的发展,打造科创企业投贷联动示范区,加强金融中心与科创中心联动,支持更多风险资本在上海聚集,支持更多创业者、企业家在上海创业创新,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创企业,通过科创板撬动创新产业发展。


四是建设国际保险中心。积极培育保险市场,发展再保险市场,加快上海保险交易所建设,不断增强上海保险市场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功能,不断提升规模和国际竞争力。探索设立“一带一路”再保险承保共同体及营运平台,支持各类保险机构围绕科技金融、科创中心建设、金融风险防范等开展保险产品的研发、创新和应用。大力推进航运保险、再保险业务发展、保险资金运用中心建设,使上海发展成为国际保险中心。


五是建设全球人民币资产定价、支付清算中心。丰富人民币产品和工具,促进债券市场互联互通,支持在沪金融要素市场协调发展,使上海发展成为全球人民币产品交易主平台和定价中心。不断提高上海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水平,打造“上海价格”(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铜等),提升人民币产品和大宗商品定价能力。完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积极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推进人民币跨境支付业务,提高人民币清算、结算效率。支持全球清算对手方协会(CCP12)发挥作用。


六是建设金融风险管理与压力测试中心。探索建设金融创新风险压力测试中心,争取金融产品、技术应用、机制创新以及重要的金融改革措施在上海先行先试。加强金融风险监测和管理,使上海成为金融风险管理与压力测试的承载地。参考国际上诸如“监管沙箱”等安排,丰富监管科技手段,探索基于大数据等技术的穿透式监管和智能监管方法,设立金融风险监测中心,有效监测金融领域风险,切实守住系统性风险防范的底线。


同时,上海将围绕着“六大中心”加快与国际接轨,建设金融法治高地、金融制度创新高地和金融人才高地,形成国际一流的优良金融生态系统。探索在上海开展一定程度的地方金融立法。不断健全金融司法和仲裁机制。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建立统一、高效、开放的社会信用服务体系。探索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组织有国际影响力的业界人士,加强对外宣传和推广,更有效地参与国际合作。进一步完善金融人才政策,集聚国内外高水平金融人才,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加强金融高端智库建设。


结语,元时代智库解读:


此次《行动计划》的推出,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2018年6月份的第十届陆家嘴论坛上的讲话相呼应。易纲当时指出,人民银行一直高度重视和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采取有效措施,继续支持上海在金融对外开放方面先行先试。


所以,未来两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线,应是继续推进金融对外开放。具体落地措施是围绕人民币国际化、支持人民币跨境业务和产品,拓展自贸区的自由贸易账户功能、推进资本项目管理的便利化和可兑换、深化大宗商品国际定价和结算功能,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投融资服务,对外资逐步放开股比限制和业务牌照限制,同时加大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广度和深度,推动上交所科创板及注册制试点落地等方面。


免责声明

1.条款的接纳

本节包含本网站使用的有关条款。凡浏览本网站及相关网页的用户,均表示接受以下条款。

2.网站信息和资料的使用

元亨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本公司")包括集团下属各机构成员只在法律允许的国家中提供本网站所述的产品及服务。本网站所发布的资料无意提供给受法律发布限制的国家的人士或居民使用。 本网站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在法律不允许的国家不构成向任何人士要约邀请或购买投资产品或其他产品服务的邀请。本网站的信息及资料不应视为专业人士意见。使用本网站的用户应在有需要时寻求专业人士建议。

3.获取投资服务的条件

本网站为用户提供专业的投资服务,需要对客户资质进行评估,并非所有的客户都可以获得所有产品和服务。您是否符合享受产品和服务的条件,最终的解释权归本网站。

4.网站声明修改的法律效力

本公司保留任何时候对本使用条款包含的信息和资料及其显示的条款、条件和说明进行修改的权利,您继续使用本网站,则视为您接受这些更改。

5.关于条款冲突的处理

本网站某些部分或网页可能包括单独条款和协议,作为对本使用条款的补充。如果有任何冲突,该等附加条款和协议将对相关部分或网页适用。

6.知识产权

本网站上的任何事物都不应被用户视为得到许可或有权使用本网站上的任何商标。未经本公司或其他相关权利人的许可,用户不得擅自使用与这些商标相同的商标。

7.不保证

或设备作充分保护和备份,并负全责采取合理而适当的预防措施以扫描电脑病毒或其他毁灭性产物。本公司在编制本网站所载信息和资料时已力求审慎。但本公司只能按目前现状提供有关信息,并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尤其是不作不侵犯版权、资料保密、准确性、合适性或不含计算机病毒等担保。

8.电子邮件

通过互联网传送至本公司的电子邮件无法保证绝对的安全。如用户通过互联网发送的信息,或要求以电子邮件方式回复,本公司不对由此所造成的任何损失负责。本公司不承担任何因使用本网站所产生的直接、间接、个别或连带的损失。

9.互联网传输

互联网传输可能会受到干扰,中断、延迟或数据错误,本公司对于非本公司能控制的通讯设施故障可能引致的数据及交易之准确性或及时性不负任何责任。

您进入本网站及浏览其任何网页,即表示您同意遵守上述条款。元亨祥集团有限公司。

元亨祥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