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亨祥生态-中医药健康产业造王者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  产业洞察
2019养老政策将有哪些新变化? 养老事业迎来多重利好!
发布日期: 2019-04-19 10:52:23

自今年1月起,全国31个省级两会相继举行。“养老”作为备受关注的民生热点,再度成为今年“两会”热词,许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交养老提案议案,如“调整养老用地政策”、“推进社区养老”、“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机构建设”等,反映了民众关切。


我国老年人口持续增长,2018年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5亿人,占总人口比重的17.9%。预测到2050年,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将达4.8亿人,占总人口比重的34.1%。这一峰值将延续数十年。应对老龄化不是单一的问题,而是综合的、影响深远的问题,这并非靠某一个部门制定政策或某一个领域努力就能解决,需要借助国家力量,让全社会重视应对。


一、2019中央政府养老新政


(一)明显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


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各地可降至16%。加快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改革,继续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比例、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既要减轻企业缴费负担,又要保障职工社保待遇不变、养老金合理增长并按时足额发放,使社保基金可持续、企业与职工同受益。


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改革,这意味着各省政府,应当加快实现省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统收统支,统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缴费政策、待遇政策、基金使用、基金预算和经办管理。


中央调剂制度是另一关键措施,是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第一步。建立基金中央调剂制度,主要是在省际之间调剂基金余缺。各省都要先按照一定比例上缴收入,形成中央调剂金资金池。中央政府再根据当地实际离退休人数,对资金进行分配,返还给各省,而不是直接调配。2018年上缴比例为3%。


降低养老保险缴费,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而言,可谓是盘活棋局的重要举措。在社保征管改革后,将费率降至16%,将减轻企业负担,提高经济活力。


(二)持续释放内需潜力


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5亿。要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对在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的机构给予税费减免、资金支持、水电气热价格优惠等扶持,新建居住区应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改革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


(三)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险。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付线,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进一步减轻大病患者、困难群众医疗负担。加强重大疾病防治。我国受癌症困扰的家庭以千万计,要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推进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着力缓解民生的痛点。做好常见慢性病防治,把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


抓紧落实和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尽快使异地就医患者在所有定点医院能持卡看病、即时结算,切实便利流动人口和随迁老人。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建立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护人员培养,提升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坚持预防为主,将新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经费全部用于村和社区,务必让基层群众受益。加强妇幼保健服务。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药品疫苗攸关生命安全,必须强化全程监管,对违法者要严惩不贷,对失职渎职者要严肃查办,坚决守住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防线。


(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


推进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对于企业退休人员来说,这意味着,自2005年我国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以来,养老金实现15连涨。梳理往年调整力度可以发现,从2005年到2015年,除2006年增幅为23.7%以外,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每年以10%左右的幅度递增。2016年起增幅减少,为6.5%左右,2017年为5.5%,2018年为5%。


城乡居民养老金方面,去年3月,人社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基础养老金、个人缴费档次标准、缴费补贴调整机制,明确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城居保)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


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去年提高至每人每月88元,即在原每人每月70元的基础上增加18元。


落实退役军人待遇保障,完善退役士兵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接续政策。


适当提高城乡低保、专项救助等标准,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加大城镇困难职工脱困力度。提升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水平。我们要尽力为群众救急解困、雪中送炭,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


二、2019地方政府养老新政


北京、河北、黑龙江、江苏、安徽等地都明确提出要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并给出了具体的工作计划。北京提出,新建150家养老服务驿站;河北提出,新改扩建100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培育100家星级示范养老机构;黑龙江预计新增养老床位1.5万张;江苏计划新建150个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新建护理型养老床位2.5万张,为140万居家养老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等服务;安徽则表示,加快养老护理体系建设,城市养老服务“三级中心”覆盖率达60%。


还有部分地区提出了加大养老保障力度的“新招儿”,例如,天津提出,开展老年助餐试点,为高龄和特殊困难老人提供助餐补助,并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纳人医保定点范围;河南、新疆将实施80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制度,其中,河南明确表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80岁以上高龄老人住院报销比例在现行政策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


结语


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在已经落幕的31个省级两会上,“养老”是代表委员们重点关注的热点民生问题。特别是进一步健全养老体系、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完善养老机构配套设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加大农村养老服务、关注特殊家庭养老、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等,成为大家的共识。


从“银发浪潮”到“银发红利”,老龄化的出现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但愿养老成为“两会”热词之后,紧接着就是养老政策调整及相关产业的勃兴,并带动产业升级和就业,这或许就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下一个引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有了好建议,还该有快动作,盼望“养老”改革能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推进。当前最迫切的是,要完善各类保障制度,切实提高保障水平,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