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压力,随之而来的就是数量庞大的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本文将阐述我国老龄化问题的现状和前景、我国当前的养老模式,并对未来养老产业的前景做出展望。
一、高寿命、低生育率影响下的人口结构变化
1.我国人口高峰的即将来临
根据中国最新人口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人口总人数约为13.9008亿,中国人口相当于18.67%的的世界总人口;据“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课题预测,按现有生育水平推算,预计我国人口于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约14.5亿,此后人口将不断减少。
2.高寿命与不断走低的人口生育率
(1)中国人口平均寿命的逐年提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逐年提高,2015年达到76.34,高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这也使得中国老年人口的比重相对更高。
(2)不断走低的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调查的数据显示,出生率在2016年有了一定幅度的上升,从12.07‰升至12.95‰,二胎政策产生了一定效果。但是在2017年,人口出生率并未如预期一样继续上升,而是回落到了12.43‰。这反映出中国居民生育意愿降低,放开二胎并没有起到显著效果。而在2018年人口出生率已经降至10.94‰,为历史最低点。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3.81‰,是除去“三年困难时期”外的最低点。在二胎政策最有可能起到效果的两年,出生率不增反降,那么未来人口增速则更难提振。
3.低出生率、高寿命背景下的高峰期人口结构特性
近年虽然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新生人口增长有一定提高,但随着未来老龄人口的迅速增加,在医疗健康水平不发生极大提升的情况下,难以改变我国人口数量十几年后达到顶峰并减少的趋势。我国人口结构方面,由七八十年代的金字塔型,开始逐步过渡到2000年的纺锤形,直到如今不断拔高的柱型或蘑菇型。劳动力人口(15-64岁)比例在2010年达到最高74%后开始回落。
4.日益沉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关于人口老龄化的定义,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我国是于1999年开始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中国国家统计局2019年1月21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增加827万人,达到1.7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1.9%,比上一年提高0.5个百分点。上世纪50年代出生者陆续退休,已步入老年人的行列,60年代出生者将不断成为老年群体。考虑到60年代出生者达到2.1亿人以上,比50年代出生者多6千万人,未来几年老年人口数量将迎来激增。
预计到202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超过3亿(占总人口比例超过21%),65岁以上人口超过2亿(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4%),正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二、人口老龄化催生现代化养老产业未来巨大市场空间
1.传统养老的缺陷
(1)传统养老供给不足,缺口不断加大
我国养老机构供给的主体是公办养老机构,其他形式的养老机构供给主体发展不充分,床位数供给量小,一些养老机构“一床难求”。我国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需求有较大的缺口,养老机构床位数供给远小于需求,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2)不断显现的传统养老弊端
现阶段,我国主要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基本养老服务模式。根据“未富先老”、快速老龄化的基本国情,以及中国传统的居住文化的特点,2011年2月,民政部发布《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即“9073”的养老引导方针: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料养老;7%的老年人通过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
由于国家政策扶持与市场的需求,社会力量介入养老事业的情况也不断出现,社会化养老的各种崭新模式也应运而生。根据养老方式和盈利方式两个维度,国内的养老项目运营模式可归纳为床位出租型、房产出售型、租售组合型和金融保险组合型等多种类型。以房产出售型为例,一些地产公司面向市场出售养老住宅产品为主,注重社区环境的打造和养老配套设施的完善,通过建设多层住宅、独栋别墅、联排别墅、四合院等形式多样,以满足不同客群需求,同时也能满足老年人注重投资收益的心理。
但上述提及的这些传统养老方式存在着种种弊端:首先,房地产化倾向比较明显,社会资本参与受到限制。因为现阶段的养老地产只是贴上了不同的标签,以不同形式卖房,并没有躲过卖房的本质。同时,因养老机构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能够盈利的较少,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其次,老年人多元化养老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缺少一种让老年人通过亲近生态环境,享受自然之美,并在和谐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实现生理、心理健康的一种积极的养老方式。
2.未来养老服务业的市场空间与发展趋势
(1)未来养老市场空间的加大
自2016年开始,政府不断加大对于养老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其中养老金融、医养结合、土地、人才、技术及服务等专项政策逐步得到完善和落实。老龄化时代来临诞生了巨大的市场机会。同时,养老市场的供给服务却刚刚起步,而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预测,我国养老产业规模到2030年有望达到22万亿元。
(2)社会资本成重要参与力量
2018年,各地深入贯彻《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6〕91号)、《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的通知》(民发〔2017〕25号)等国家文件,已有二十八个省份明确提出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并通过降低准入等措施充分发挥其主体参与作用。此外,在2018年12月29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4号)中,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正式取消,今后,设立公益性和经营性的养老机构在相关部门登记和备案后,可自行开展服务活动。
社会资本正在成为全国养老服务市场的重要参与力量。以工商注册的民办养老机构为例,2015年~2017年间,全国该类机构占全部养老机构比例的年均增幅达到36.36%,北京、辽宁、吉林、上海、重庆、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甘肃十省份甚至在连续两年间实现注册数量至少翻倍的增长。
(3)未来老年人养老需求的多元化与高端化
根据养老服务业的经营性质和老年人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可以将我国的养老服务业分为基本养老服务业和中高端养老服务业两个层次。当前我国养老趋势主要呈现两点特征:一是在满足基础养老基础上对中高端养老追求;二养老方式多元化。
泰康人寿幸福有约项目对其高收入客户需求特征做出的分析:多元化、高端化。所以,退休生活对于老年人来说,往往是一种全新生活的起点。他们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式生活,来远离城市的喧嚣;国内外旅游、美食鉴赏、棋牌益智类游戏是他们对退休后休闲方式的期望。此时,他们更关注健康养生,身体健康方能安享天伦,继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