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亨祥生态-中医药健康产业造王者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  产业洞察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思路与建设路径
发布日期: 2019-07-10 16:17:44

2017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香港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资企业要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人民币国际化等重大战略部署,为服务香港繁荣稳定作出新贡献。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至今10余年间,消费和人民币国际化的两大历史机遇正逐步走向现实。说明国内经济结构的转型和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调整正在持续进行,部分体现了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特征。

2019年经济形势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经济下行的压力进一步加大。面对中美贸易摩擦等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的出路仍在改革开放,在于体制机制的进一步改革。2019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布,标志着包含粤港澳三地11个城市、7000万人口,占国内GDP12%体量的区域经济体宏大建设目标从文本走向现实。

摄图网_501185664_wx.jpg

1. 空间区位的重要性

在空间区位上,粤港澳大湾区将是重大战略性市场方向。出南海的方向包括中东、非洲、南亚,过苏伊士运河到欧洲。从贸易角度而言包括北美、欧盟、东亚、东盟四个主体,以“一带一路”倡议为重要方向,是三十年到五十年的重大部署。粤港澳大湾区要在升级中发挥带头作用,以广东为主体,进行新一轮改革开放过程。

2. 互联互通、协同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涉及三个主要经济体,互联互通是区域发展中重要的一环。粤港澳大湾区的互联互通关键即为创新,若能连通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就能将全球最先进的金融工具,新的金融创新引入到整个大湾区。互联互通对中资金融机构的发展至关重要。

3. 融合中实现优势互补

对粤港澳大湾区而言,最重要的是融合,这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意义。包括香港和内地的融合,本身的产业融合,地区融合、人才融合、资金融合。

第一,产业融合。从产业来看,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慢但有显著差距。科技创新是转型升级的根本。具体而言,大湾区建设的核心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员工占比和人均R&D(研发)是量化指标。通过紧抓大湾区科技创新力量的融合,实现大湾区在创新科技,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融合。

第二,地区融合。大湾区规划的神来之笔是建设开放发达的沿海城市带。港珠澳大桥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包括未来的深中通道、深珠通道将改变大湾区的空间结构,2025年会形成两个半小时封闭环珠江口都市圈。香港正处在沿海大通道的中间点上,对外将作为“一带一路”的节点,对内是大湾区的核心。

第三,人才融合。鼓励香港、澳门年轻人到广东等地工作,并实施所得税减免的优惠政策。同时鼓励广东地区有想法、有作为、有技术所长的年轻人到港澳地区发展。

第四,资金融合。香港和内地间的金融业存在藩篱,若去除这些藩篱,金融业可以有更好的融合,让香港投资者、国际投资者可以通过香港更容易投资国内的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资金融合。

摄图网_501169835_wx.jpg

在现有资本管制的大背景下,资本的自由跨界在短期内是不现实的。可以借鉴的模式即为债券通,在南向不行的情况下可以北向先行。债券通开通刚达两周年,目前其作用只是将银行间市场连接在一起。但与此同时,内地有很庞大的交易所债券市场,交易所市场的打通可以直接进入技术层面。除了债券通,香港和内地还可做基金和保险的互认,加快两边金融市场的融合趋势,大湾区内居民有很强的全球资产配置需求。

4. 利用香港实现境外融资,满足灵活融资需求

2019年7月8日,中国海外发展(以下简称“中海”)在香港首次成功设立境外中期票据(MTN)计划,在此境外中期票据计划下,中海日后可根据融资需求,灵活把握市场窗口,发行不同规模、币种、票息、期限的债券,提升境外融资效率。

同日,在此中期票据计划下,中海成功发行港币20亿(5.5年期)及美元4.5亿(10年期)双币种固息高级债券。本次境外中期票据及债券发行实现三项行业创新与突破:

一是创新公开发行双币种(港币与美元)固息高级债券,这在中资房地产企业中实属首家。

二是10年期美元债创中资房企同年期债券最低利率和最低利差。本次发行的美元债券票息为3.45%,订单峰值超过39亿美元,创中资房企债券发行利息成本最低,也是中海历史上10年期债券最低利率。

三是5.5年期20亿元港币固息债券创中资企业境外公开市场发行的最长年期港币债券,且创同行业最低利率。本次发行的港元债券订单峰值超过58亿港元,票息最终收窄为2.90%。为公司今后在港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助力香港繁荣发展。

中海地产作为在港注册成立,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著名地产企业,此次发行双币种固息高级债券,既为企业在港融资和发展提供了灵活的融资工具,也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联动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也即内地企业应积极利用香港较低的资金成本、法律、国际化、制度上的优势,以股权融资,项目资金额度管理,在港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上市融资等形式,以金融促实业,以实业促金融,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融结合,实现优势互补新发展。

摄图网_500260823.jpg

5. 实现企业走出去,扩大影响力和竞争力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将为香港的发展腾出更大的腹地,在港内地企业将借力“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充分利用香港“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市场优势和国际化优势,积极拓展国际发展新空间,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是中资企业投资香港新一轮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审视和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新形势下内地中资投资港澳的新变化、新挑战,加快发展、优化布局、做大规模,形成特色,推动粤港澳地区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