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康养产业是全球增长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海南省具有先天自然禀赋优势,并早已形成了“候鸟式”康养模式。作为国务院审批的唯一一个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引领海南打造“一核两极三区”的健康产业发展格局。
一、海南省发展康养产业的主要优势
(一)自然资源禀赋优势
原生态无污染的自然生态资源禀赋是海南发展康养产业的基础。
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区,长夏无冬,年日照时数1800-2600小时,雨量和热量丰沛,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作为独特的热带健康旅游海岛,海南岛形成了融阳光、海水、沙滩、植被、海岛、温泉、田园等为一体的康养资源带,具备依托气候资源发展健康产业的天然条件。
海南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森林面积1.9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高达61.9%;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9%,近80%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水环境质量状况也良好,90%以上的近岸海域水质达到或优于国家一、二类海水标准,地下水呈一级良好状态,90%的主要河流、88%的主要湖库水质达到或优于可作为饮用水源的国家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
海南岛素有“天然氧吧”的美誉,含有丰富负氧离子和植物精气的清新空气,能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其中,植物精气是植物的花、叶、树杆、根、芽等油性细胞,在自然状态下释放出的气态有机物,它和负氧离子一道,具有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杀菌等功效。
负氧离子具有杀菌、降尘、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能,被誉为“空气维生素”,其含量及分布是衡量一个地区空气清洁程度与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气候条件和茂盛的植物资源是海南岛空气中产生高浓度负氧离子的主要原因。依据海南林业部门对主要森林旅游区负氧离子的监测数据,空气中负氧离子平均浓度最低值都有3695个/立方厘米,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清新空气负离子的浓度为1000-1500个/立方厘米的标准,对人体健康极其有利。
另外,海南素有“天然药库”、“南药之乡”之称,药用动植物资源富集,资源禀赋特色突出,具备了依托中医药资源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的独特优势。资料显示,海南省现有4200多种植物中,可药用品种约2500种,芳香植物70多种;槟榔、益智、砂仁、巴戟是著名的四大南药,南药、黎药、芳香药等资源在全国独树一帜。
(二)区位和政策优势
海南地处泛珠三角“9+2”与东盟自由贸易区“10+1”的交汇处,紧密连接泛珠三角经济圈、东盟经济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环北部湾经济圈及太平洋经济圈,又是“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规划的重要枢纽地带,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海南省也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一带一路”国际交流合作大平台。海南自国际旅游岛战略实施以来,全岛实施59国入境旅游免签,在旅游管理体制、对外开放水平、现代服务业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
近年来,健康产业在海南产业布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在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背景下,大健康产业在海南省得到了大力发展。国务院批复设立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以及海南省出台的一系列大健康相关政策为海南发展康养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海南省总体规划(2015-2030)》中提出海南省要培育十二大重点产业、支持六类重点产业园区建设,包括旅游产业、互联网产业、医疗健康产业、房地产业中的租赁住房、度假型酒店、健康养生社区、旅游园区、健康教育园区等,大都与康养产业范畴相关。
2017年4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海南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海南省制定了《“健康海南2030”规划纲要》,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健康海南建设的蓝图和行动纲领。《规划纲要》指出,到2020年,建立与海南国际旅游岛相适应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服务体系,全面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体育健身服务的目标,健康产业成为海南金字招牌;到2030年,促进全民健康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健康产业繁荣发展,环岛健身休闲产业带形成,把海南打造成享誉全球的健康岛、长寿岛、生态岛。
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把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健康产业打造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总要求,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中发〔2018〕12号)和海南省委、省政府健康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结合海南康养产业发展实际,海南省人民政府于2019年1月制定了《海南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琼府〔2019〕1号)。《海南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定位于将海南打造成为全国健康产业先行先试试验区、健康产业高质量融合集聚发展示范区、健康产业科技创新驱动综合示范区、健康“一带一路”重要战略支点、全球健康旅游目的地。
2019年3月,海南省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海南省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20年,海南省“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基础设施支撑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健康服务业有较大发展,医疗健康信息在政府、医疗卫生机构和城乡居民之间基本实现互联互通、共享应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化可及、更加智慧精准的医疗健康服务,医患关系更加和谐,“互联网+医疗健康”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此外,海南省于2018年4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稳定房地产市场的通知》,规定“从即日起海南实行严格的限购政策,在已出台限购政策的基础上,实施全域限购”,以及“停止批准套型建筑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下(含100平方米)的商品住宅建设”。未来“岛外想买多少,海南就建多少”这种历史将一去不复返。在海南省房地产市场“全域限购”加上“停止批建100平米以下商品住宅”政策之下,岛外消费者购买房产可能性大幅缩减,海南省房地产销售面临巨大压力;而对于经营型、租赁型、服务型的产业地产,自住型商品住宅、共有产权住宅,以及公共租赁住房、长租型住房则不受限制,这就给诸如旅居疗养公寓等康养产业带来了投资机遇。
二、《海南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
2019年1月发布的《海南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提出了海南省健康产业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建立起体系完整、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健康产业体系,初步建成领先的智慧健康生态岛和全球重要的健康旅游目的地。集聚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智慧健康服务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战略性支柱产业,总体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为实现以上目标,立足健康产业区域竞争态势和现有基础,分两个阶段部署推进:
——2019-2020年,是海南省健康产业夯实基础、提质升档阶段。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智慧健康生态岛相关基础设施,加快升级区域服务综合配套,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高水平推动高端医疗服务、国际健康旅游、互联网智慧健康、康复疗养等重点领域和特色优势产业率先突破,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的健康服务供给显著扩大,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在全省健康产业的核心作用进一步凸显,基本实现医疗技术、装备、药品与国际先进水平“三同步”,医疗服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海澄文、大三亚等健康产业集聚区域组团联动发展取得突破。健康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达到5%,形成支柱产业。
——2021-2025年,是海南省健康产业全面发力、加速发展阶段。主要任务是大力推进健康产业高水平融合集聚和全方位创新突破,大幅提升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健康服务领域重点产业高水平发展基础上,着力实现健康制造业做大做强和健康农业特色发展,基本形成一二三产高效协同、高质量发展的健康产业体系,海南健康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健康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达到10%。
区域布局
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部署,考虑健康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要素配置条件,构建“一核两极三区”的健康产业发展格局,即以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为核心,以海澄文一体化综合经济圈和大三亚旅游经济圈为两大增长极,有序带动全省东部、中部、西部三区协同发展。
重点领域
1.引导健康服务业高品质发展
健康服务业直接面向消费者,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既是满足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健康需求的载体,也是推动产业链延伸和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引导健康服务业向高品质发展,扩大优质服务供给,是增强海南健康消费吸引力和辐射带动力的关键。
2.推动健康农业特色发展
健康农业涵盖以中药材、绿色健康食品、保健食品种植养殖为主体的健康农、林、牧、渔业,是新时期海南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现代农业开放发展的重要抓手。
3.促进健康制造业做大做强
健康制造业涵盖药品、医疗器械、康复辅助器具等健康产品生产制造,是海南健康产业向高品质转型升级、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技术支撑和物质保障。
三、海南健康产业现状
海南省以医疗旅游等形式发展的健康产业已探索多年,2002年,一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中的受伤人员就在三亚中医院接受“中医疗养”。近年,海南健康产业起步稳、成长快,总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特色不断凸显,集聚格局初步形成。2018年全年,医疗健康产业实现增加值137.09亿元,同比增长10.4%,占全省GDP的2.8%。以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为龙头的健康旅游业发展迅速,在干细胞临床研究、肿瘤治疗、医美抗衰、辅助生殖等4个方面聚集资源,中医药健康旅游辐射俄罗斯、东欧、澳洲等市场。
海南健康产业虽然取得一定发展,但仍处在起步阶段,医疗服务水平不高,健康制造业层次相对偏低,难以带动和支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产业链条较短,新业态发展较为缓慢,区域差异化特色有待凸显,产业集聚度有待提升;科技支撑相对薄弱,高端产业孵化和服务平台缺乏,还未形成龙头企业和品牌效应;人才智力支撑不强,人才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
四、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项目
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是《海南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中提出的“‘一核两极三区’的健康产业发展格局”的核心,处于海南健康产业发展的引领地位。
《规划》中指出,“以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作为海南省健康产业核心,集聚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和高端要素,加快发展国际健康旅游业和高端医疗服务业,推动国际领先的生物医药产业高水平聚集发展,开展临床医学、医疗技术应用转化和热带病研究创新,辐射带动全省健康产业发展。将先行区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国际健康旅游目的地、全球领先的医疗创新平台和医疗健康中心、高水平医疗健康创新人才聚集区。”
(一)项目背景
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以下简称“先行区”),总投资300亿元人民币,是2013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并赋予九条优惠政策的全国唯一一个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是海南省人民政府加快落实国际旅游岛建设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被李克强总理誉为“博鳌亚洲论坛的第二乐章”。
(二)政策支持
2013年2月2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并给予9项优惠政策扶持发展医疗、养老、科研等国际医疗旅游相关产业。2015年11月23日,海南省政府决定在先行区开展行政审批改革的试点,为先行区落户项目提供最短的行政审批,最便利的政府服务。结合此前的国发〔2009〕44号文、2012年卫生部与海南省政府签署的《建设国际旅游岛医疗卫生事业合作协议》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体现了中央对于发挥海南独特优势、实现更高层次开放发展的高度重视,也为先行区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确定了基本思路。
(三)区位优势
根据国务院国函〔2013〕33号文批复,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位于琼海市嘉积镇城区和博鳌论坛核心区之间的万泉河两岸,规划范围20.14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规模9.96平方公里)。先行区距离海口约90公里,距离三亚约200公里,交通发达,地势平整,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发展旅游业的先天优势。壮美清澈的万泉河流经琼海市,形成了“水-岛-林-田”独特的景观资源,是休闲旅游的最佳场所。
(四)功能定位
打造“三地六中心”,即国际医疗旅游目的地、尖端医学技术研发和转化基地、国家级新的医疗机构集聚地;特色明显、技术先进的临床医学中心,中医特色医疗康复中心,国际标准的健康体检中心,国际著名医疗机构在中国的展示窗口和后续治疗中心,罕见病临床医学中心,国际医学交流中心。
(五)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先行区国际健康旅游和高端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基础设施配套完善,运营管理和服务标准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初步建成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健康旅游目的地和国际知名的健康产业高水平集聚区,医疗服务及科研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形成品牌效应。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
(六)建设内容
项目拟试点发展医疗、养老、科研等国际医疗旅游相关产业,创建低碳低排放生态环境典范,丰富相关领域国内外合作交流平台,力争打造国际国内一流的医疗旅游标杆和医疗旅游度假天堂。先行区计划引进的项目产业内容主要包括:特许医疗、健康管理、照护康复、医学美容和抗衰老、博鳌第三方医学检测、构建国家级医学科研基地,形成为游客提供体检、健康管理、医疗服务、康复、养生(护)等完整的医疗产业链。
(七)市场前景
医疗旅游是健康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附加值最高的朝阳产业,市场容量大。根据斯坦福研究机构(SRI)发布的研究报告,全球医疗旅游人数迅猛增长的势头将有增无减。近年,国内外来琼游客的疾病治疗和预防、养生康复等需求日益增长,加上潜在的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和旅游资源优势,未来在先行区政策指引和推动下,海南医疗旅游将有望撬动国内外庞大的医疗旅游需求市场,成为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新引擎。
预计通过10年左右的打造,先行区将成为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一流、服务理念国际化的国际医疗旅游示范基地。来先行区的医疗旅游人数将占全省旅游过夜人数10%以上,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旅游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