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亨祥生态-中医药健康产业造王者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  产业洞察
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
发布日期: 2019-09-25 15:21:33

2019年2月,我国正式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发展蓝图中的重大战略部署,旨在推进广东省九个城市(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与香港、澳门的深度合作,促进该地区的融合发展,以打造一个协同发展、互联互通,可与旧金山、纽约和东京等湾区相媲美的世界一流城市群。同时,凭借各城市在金融、专业服务、高端制造以及科技创新等不同领域的优势,大湾区有潜力成为全球最多元化的城市群。

一、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潜力与政策优势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按照GDP和居民储蓄等经济指标,以及环境、科教、文化和卫生等发展指标,粤港澳大湾区有11个城市进入榜单,11城市群GDP总量达110,685.3亿元。其中深圳、香港和广州均突破两万亿人民币。佛山名列第16位,GDP总量首破万亿,而紧随其后的东莞,GDP总量8202亿元,如果按目前的增长速度,2020年东莞也有望跻身“万亿俱乐部”。粤港澳大湾区内9个珠三角城市加港澳特别行政区常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不含港澳台)的4.9%,经济总产值约占全国的13%,中位数人均GDP是全国人均GDP的近两倍。

00.png 

粤港澳大湾区政策格局:

香港特别行政区方面,粤港澳三地都有强势城市,都争当龙头,粤港争雄,深广争雄,多重竞争。此外,还有两种制度,两个特区,三种关税,南沙、横琴、前海三个自贸区,是全球最独特、最复杂的湾区。

广东及深圳方面,中共广东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2019年1月3日至4日在广州召开,会议审议了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战略的实现意见。会议要求,2019年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即是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强深港澳合作,推动规则相互衔接、基础设施相互联通,高水平打造前海城市新中心和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在新一轮全面开放中找到发展新活力。

在民生建设与公共交通方面,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等工程的开通,以及虎门二桥、深中通道的开建对粤港澳大湾区内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策略意义。而广州至中山、广州至深圳的地铁,以及莞深城轨也提上了日程。2019港珠澳大桥的通车条件有望进一步放宽,尤其是为了更加便利粤澳两地人员往来交流,经粤澳双方商定,自2019年1月1日开始,现有粤澳私家车可以加签通行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

在人员交流和就业安排方面,为加快粤港澳大湾区九市两区的相互融合,促进城市间互联互通,实现合作共赢,港澳台人士已经可在广东入户、购房、入学等政策加速了湾区内人才的流通,从而可以让更多来自香港和澳门的人来到内地就业、旅游、科研,养老等,推进港澳和内地之间的经济往来和民间往来。

摄图网_501185664_wx.jpg

在区域合作和促进发展方面,深汕合作区、广佛同城化、广州中山合作协议、横琴粤澳合作产业园、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等更是令区域内的政府,企业和机构可以深化合作,共同发展,以改善港澳和内地的隔阂,特别是在投资、贸易方面。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会有更多便利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双向流动的措施。作为一个整体,大湾区各级政府鼓励“走出去”,到全国各地去投资、发展,同时也可以引进创新科技项目和广东本地产业结合起来。

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定位及发展目标

摄图网_500927293_wx.jpg

从战略定位上,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方向是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大湾区的重心是建设“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范围是珠三角的升级版,香港、澳门两个特区和珠三角的9座城市,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惠州、中山、江门、肇庆。

粤港澳大湾区与内地以及世界主要城市群比较,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最大规模”的湾区城市群 

世界银行在《东亚变化中的城市图景》报告中指出,珠三角已取代东京成为全球最大城市化区域。就面积上而言,粤港澳湾区面积5.65万km²,是纽约湾区的2.6倍,旧金山湾区的3.3倍,东京湾区的4.2倍,建成区面积也大于其他城市群。但粤港澳大湾区相比其他湾区地均产值与人均产值差距巨大,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地均产值与人均产值分别为纽约湾区的1/3、东京湾区的1/2、旧金山湾区的1/2与1/5。

粤港澳大湾区:陆地面积:56500km²;建成区:5275 km²

地均GDP:0.24亿美元/km²;人口密度:1212人/km²;

人均GDP:2万美元。

纽约湾区:陆地面积:21500km²;地均GDP:0.74亿美元/km²;人口密度:1088人/km²;人均GDP:6.8万美元。

东京湾区:陆地面积:13600km²;建成区:5038 km²;地均GDP:0.49亿美元/km²。人口密度:1191人/km²;人均GDP:4.1万美元。

旧金山湾区:陆地面积:17400km²;建成区:3909 km²;地均GDP:0.45亿美元/km²;人口密度:425人/km²;人均GDP:10.5万美元。

2)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最高密度”的湾区城市群 

沿各大城市群主要发展走廊,最突出的人口密度峰值均出现在粤港澳大湾区,包括澳门、香港、深圳与广州。相比而言,纽约、东京的密度则缓和许多。

纽约与旧金山湾区均明显的向中心集聚、周边蔓延特征,而东京则由中心向外围显现缓慢跌落态势,粤港澳大湾区则更加凸显了中心与非中心地区的密度势差,人口集中度更高。

3)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最多中心”的湾区城市群 

其余三大城市群均显现出单中心的分布结构,而粤港澳大湾区则有明显的多中心发展态势。纽约湾区:中心型。东京湾区:中心型。旧金山湾区:环湾连绵型。粤港澳:三极多中心型。区是世界“最高密度”

粤港澳大湾区的总体发展目标:将该区域打造成为世界第四大湾区以及世界级城市群,成为全球开放经济与创新经济的主要动力。据世界银行统计,全球60%的经济总量集聚在入海口湾区,世界75%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地区。目前世界上主要形成了以东京湾区、纽约湾区以及旧金山湾区为代表的三大湾区经济。其中,世界第一大湾区—东京湾区经济总量占日本全国GDP的1/3,该地区集中了日本的钢铁、石化、机械、电子、汽车、造船等主要工业产业;纽约湾区除了是世界金融核心以外,也是美国重要的制造业中心;而旧金山湾区则集聚了众多高科技企业,成为举世闻名的科技创新中心。湾区以其优越的天然地理区位优势为城市群发展带来对外贸易、要素流动、金融融通等经济开放的条件。

摄图网_501189932_wx.jpg

三、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

粤港澳大湾区是全世界最特殊的一个湾区,涉及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两种社会制度、三个省级区域。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7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大湾区的发展定位:

1)确立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为首的四大硬核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

• 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大都会;

• 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打造多元文化合作交流基地;

• 广州:充分发挥国际商贸、交通枢纽、科教文化中心的功能,着力建设国家大都会;

• 深圳:发挥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其余的城市: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在以上四大中心的作用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具有竞争力的重要节点城市。

2)确定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为大湾区的三个先行示范制高点

深圳前海:建设国际化城市新中心,也就是深圳新中心;

广州南沙:对外门户、金融平台、优质生活圈;

珠海横琴: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国际休闲旅游岛。

3)粤港澳的核心在科创创新,而科创创新的责任就落在“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四点一线上,形成一条优美科创廊道,目的是打造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和国际化创新平台。

四、粤港澳大湾区面临的挑战

1)社会制度差异导致港澳与珠三角九市在经济交流方面存在困难

不同于世界上其他的一流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在5.6万平方公里的地域范围内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三个相互独立的关税区,客观上限制了人才流、物资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导致三地在深度融合方面尚存在不少障碍。香港与内地在CEPA等政策落地的理念、认知、行动上尚有差异,存在内地热、香港冷和“大门开、小门不开”、“玻璃门”、“弹簧门”等现象,不利于构建经济高度融合的大湾区城市群。

2)人文差异导致三地深度融合难度大

由于社会制度和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原因,港澳地区在法律体系、法律传统、法制观念和贸易规则等方面与珠三角地区还有较大差异。司法合作存在障碍,人们的思想文化观念也存在较大差异,导致粤港澳三地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深入交流融合不够顺畅。

3)大湾区建设面临诸多金融挑战

粤港澳大湾区实行“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制度上有差异,有互补,未来成长非常可观,将给金融机构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基金、PE、VC以及新兴金融科技企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对财富管理也提出了很多挑战。一是,大湾区税收制度复杂,如何为湾区的居民提供相应的金融品种,是比较大的挑战。二是,大湾区将通过深港通、债券通、自贸区等渠道连接起来,大湾区建设会逐步缩小境内境外的金融市场差异,金融体系一体化进程将加深加快,内外部风险同步与风险交织的特征会逐渐显现。三是,大湾区涉及到不同关税区的金融活动,使金融监管的难度大大提升。四是,由于金融一体化会逐渐加快,产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现有监管规范如产品设计、信息披露要求等,提出了新的挑战。五是,在跨区域的金融活动、财富管理活动中,如涉及到一些违法或侵犯消费者利益的情况,在纠纷处理方面会涉及到不同的法律体系和法律规定,执法难度会加大。最后,在大湾区,熟悉法务、会计、税务、金融、资产管理的人才非常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