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大健康产业、养生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并外延扩大,大健康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日前,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等21部委联合制定《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2019-2022年)》(以下简称《纲要》),要求加快推动健康产业发展,促进形成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中央此次释放的重磅利好消息,将进一步把大健康产业规模推上20万亿大关,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又一重要支柱。
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大健康理念推行,人民对健康养生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因此也造就了我国巨大的健康养生产业市场。从市场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市场潜力巨大,规模不断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国内大健康产业总产值约6万亿元,2018年国内大健康产业总值约6.9万亿元,到2020年,大健康产业有望突破8万亿的产业规模目标。
另一方面,自2013年起中央及各部门发布各项红利加力推动我们大健康市场向高速、智能化方向发展。从2013年“加快养老服务业”,2014年“医养结合+农村养老服务设施”,2015年“中医药+医养结合+智慧养老”,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2017年养老政策“质量提升年”,到2018年“新设老龄健康司”,六年来有关于优惠补贴、土地政策及支付体系细化专项鼓励政策百余项康养政策接连发布。可以相信,在“健康中国”战略引领下,我国康养产业将向着标准化、规范化、多产业融合的主基调发展。
2019年9月28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等21部门联合发布了《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2019-2022年)》,这是继6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委发布《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后,又一促进大健康重磅文件。
《纲要》部署:加快推动健康产业发展,促进形成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到2022年,基本形成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优质医疗健康资源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健康产业融合度和协同性进一步增强,健康产业科技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人才数量和质量达到更高水平,形成若干有较强影响力的健康产业集群,为健康产业成为重要的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奠定坚实基础。
此次的《纲要》不仅是我国大健康产业主基调发展的延伸,更是对我国十四五期间健康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此次《纲要》主要有以下3个亮点:
亮点一:康养产业全面与亮点两手抓,围绕10项重大工程
《纲要》提出,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10项重大工程。10项重大工程包括:优质医疗健康资源扩容工程、“互联网++医疗健康”提升工程、中医药健康服务提质工程、健康服务跨界融合工程、健康产业科技创新工程、健康保险发展深化工程、健康产业集聚发展工程、健康产业人才提升工程、健康产业营商环境优化工程、健康产业综合监管工程。
解读:本次21部委联合发布的《纲要》是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具体实施工作的延伸。《纲要》提出的10项重大工程是为完成健康中国战略的具体举措。健康产业是全社会从事健康服务提供、相关产品生产经营等活动的集合,涉及面广、产业链长、融合度高。
大力发展健康产业,既是改善民生需要,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此次《纲要》提出的10项重大任务,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从增加健康服务和产品供给,创新发展模式,保障及强化产业发展的多维度,弥补当前我国健康产业发展存在的科技含量不高,跨界融合不充分,人才要素短缺,营商环境和行业监管不够完善等短板弱项,具有重大意义。
亮点二:开放拓宽健康产业参与门槛,鼓励社会资本及力量加盟
《纲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10项重大工程,涉及 33条政策,其中提到社会资本、社会力量的主要有以下8条。
解读:此次《纲要》从宽松准入资质、增加土地供给、促进人才保障等多方面为社会资本、社会力量开设绿色通道,并且首次在重大文件中提出,推出长租康养产业。在此前健康产业的发展中,房企、险企、国企等企业纷纷聚集在大健康、基因测序、生命医学、中医养生、养生旅游等众多康养产业相关产业中,使康养产业萌生多种融合化新业态。《纲要》中多项惠利政策,旨在吸引更多(除房企、险企、国庆外)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到康养产业的发展中,另一方面则通过各类社会力量的实践将康养产业推向复合型高端型可消费型发展。
亮点三:提升康养产品创新力,由发病治疗向全面业态发展
《纲要》提出,鼓励创新、科技支撑。将创新驱动作为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基点,加快关键技术和创新产品研发应用,提高健康产业科技竞争力。跨界融合、集聚发展。深化健康产业跨界融合,改造升级传统业态,壮大新业态,延长产业链,提高健康产业集聚效应和辐射能力。
解读:《纲要》提出,提高康养产业竞争力,鼓励创新与科技支撑这一要求。事实上,从深化供给侧改革,壮大我国康养业态的角度分析,《纲要》的深层次要求则是将我国健康产业由单一的“事后疗养”为主,发展为目前欧美大城市普遍成型的“预防养生-发病治疗-事后疗养”完整的产业链。
一般来说,大健康产业主要囊括医疗产品、服务、健康管理、环境、康体养生、智慧养老、商业配套、产业配套等全产业链的健康产业谱系,而在我国医疗产品服务为主的生存需求占整个大健康市场的85%以上,体现生活质量需求的事前预防类及事后疗养类产品仅仅占据剩下的15%。相对比,欧美国家地区事前预防类及事后疗养类产品可占据整个大健康市场的60%以上。为何会出现如此差别,原因是我国健康产业起步较慢,事前产品所需的科技力及事后产品所需的创新力不足。相信在《纲要》针对性提出通过科技创新带动康养产业后,我国康养市场的事前事后产品市场规模将会加速拓宽。
趋势与发展空间
“十三五”期间,大健康产业发展成效显著,预计到2020年,大健康产业规模将达到8亿元人民币。“十四五”大健康产业将向着高科技化、精准化、智能化加快发展,利好政策不断,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同时大健康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将带来新机遇,预计“十四五”期间大健康产业规模翻倍增长,多业态撬动20亿万蓝海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