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亨祥生态-中医药健康产业造王者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  产业洞察
长三角养老养生一体化来了
发布日期: 2019-11-21 16:58:36

一、长三角地区人口老龄化严重


当前,国际上对人口老龄化的通行标准是:当一国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2018年,上海和江苏65岁及以上人口数在总人口数中的占比均达13%以上,长三角四省市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占各自总人口的比例,已接近国际标准两倍,上海市尤为突出。安徽省的老龄化情况相对较缓和。一定程度上看,上海市的养老客群和需求较大,养老资源也更为紧张。


   摄图网_500472068_wx.jpg 


二、长三角区域内异地养老需求上行


2018年5月11日,上海举行了首届“长三角民政论坛”(下文简称“论坛”),并发布了《长三角区域养老合作与发展?上海共识》。在本次论坛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省市的民政部门宣布启动全面战略合作,明确四省市将以“资源互补、市场共享、务实合作、协同发展”为原则,合作推进“一体化战略下长三角区域的社会养老服务业”,实现高品质养老服务的共享发展。在本次论坛上,长三角四省市达成共识:以老年人需求为中心,加强规划联动,推动长三角区域内异地居住的老年人养老政策“通关”,为老年人自主选择合适的养老服务地点和服务方式提供便利。


2018年10月26日,上海市社科院举行了第三届上海人口论坛暨《长三角一体化:养老产业合作与发展》新书发布会(下文简称“发布会”)。在本次发布会上,相关专家经调查指出:当前上海有约20万老人选择异地养老,除长三角地区外,全国各地养老机构都有上海老人入驻。部分身体健康、经济状况理想的老人已将异地养老视作旅行方式的一种,纷纷组团入住。这部分老人年龄段普遍在60至70岁左右,无需长期照顾孙辈,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是其选择异地养老的主要原因。


摄图网_501115472_wx.jpg


在选择异地养老时,上海老人的主要关注点在于环境是否优美以及能否获得高品质生活。在异地养老方式的选择上,买房长住、租房短住,以及组团入住养老机构都是其选项之一。


相对上海本地,外地养老资源比较充分的地区收费相对较低,花费数千元即可获得养老机构包吃包住的服务。因此,养老机构被部分老人视为短期居住落脚点:在当地组团入住并完成旅行后,换座城市继续“旅行养老”。尽管该部分老人在上海养老总需求内只占一小部分,但这也充分说明外省市的养老资源有巨大潜力填补上海养老资源的紧张。

    

长三角区域气候类似,风景优美,文化相似度高,语言互通,加之当地老人异地养老的需求旺盛,这就为长三角开启和发展“区域养老一体化”提供了最好的契机。


(一)长三角11个地区已启动开展“区域养老一体化首批试点”


目前,江苏省苏州市、南通市,浙江省嘉兴市、湖州市,安徽省芜湖市、池州市,以及上海市静安区等11个地区,已启动开展“区域养老一体化首批试点”,部分市、区已开展实质性合作。下一阶段将实现长三角40个城市与上海市16个区对接合作全覆盖。此外,近日沪苏浙皖四地民政部门明确,将共同把“养老服务合作”纳入各自的“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


(二)安徽:打造旅游康养示范基地对接长三角养老需求


2019年11月19日,2019长三角民政论坛在合肥开幕。安徽省民政厅厅长于勇在论坛上表示,安徽将在旅居养老客源开拓、产品开发、品牌塑造等方面主动对接长三角其他三地老年人需求,在皖南、大别山区等地打造一批旅游康养示范基地。


摄图网_500077554_wx.jpg


(三)福寿康:南京福寿康居家养老服务站启动


2019年11月11日,南京福寿康鼓楼居家养老服务站启动。据悉,南京福寿康将整合社区为老服务资源,搭建邻里交流、健康大数据平台,将助餐配餐服务与针对独居、空巢等特殊群体老年人的探访、关爱、精神慰藉等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有机结合,以助餐、配餐服务网络为支撑,融入生活照料、文化娱乐、上门护理、中医保健等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中。


(四)常州:明年起养老待遇提升


近日,常州市人社局、财政局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调整市本级统筹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通知》,从2020年1月起调整市本级统筹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至每月300元。对65周岁以上的参保城乡居民予以适当倾斜,依据年龄划分,发放5-10元/人/月不等的老龄补贴。


(五)义乌:在浙江省内率先实现入住养老机构“一站式”办理


2019年11月5日,义乌市民政局对外表示,其在全省率先实现入住养老机构“一站式”办理。据悉,义乌老人通过登陆浙里办APP,在对应板块中选择“养老机构入住”,即可实时查询义乌范围内各家养老机构的收费区间、剩余床位等信息,在线上申请完成初审后,即可预约入住。此外,老人还可授权经由义乌市卫健局数据共享,让养老机构直接获取自己的体检信息。


(六)南京拥有首个跨界联合一体化项目——银城君颐东方


该项目以银城为主,结合江苏省人民医院资源,约投资36亿打造了南京首个医养一体化项目(标准可持续照料退休社区)。2016年10月30日项目首开,项目包括9万平方米的适老住宅产品、6万平方米的医护型老年公寓和3万平方米的老年康复三级专科医院。


银城地产联合旗下东方颐年、银城物业,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原古生态农业等多个国内外知名机构共同打造,共规划了A、B、C、D四个地块,其中A、B地块为老年公寓用地,C、D地块属于医疗卫生用地。目前C地块为江苏省人民医院城东分院,该分院以养老护理院为主,门诊为辅,D地块为可持续照料退休社区。从B地块去江苏省人民医院就医,步行仅需900多步,这无疑是老年人的首选。


摄图网_500988716_wx.jpg


需要注意的是,康养+住宅的模式有利于收益平衡,但康养服务作为康养地产的核心还是要找到CCRC和医院的健康运营之道。房地产企业大迈步的走向养老领域,并不单卖房子,更多的是卖服务,银城地产充分利用集团地产开发与社区运营服务的资源优势实现养老业务产业化与规模化的发展,打造健全、专业的养护体系,充分发挥养老地产的核心理念,做适合大家的养老社区项目。CCRC尚未对外开发,运营主体是否能够在未来将运营落实到位,仍然值得考究。

    

三、长三角地区养老产业市场化运作,政府公益性养老事业发展完善


长三角的四省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养老事业发展,着手进一步完善老年福利、救助制度和各类养老服务;目前,养老产业已覆盖至三大产业,各类资金和主体积极参与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已进入品牌化、园区化和项目化运作。


摄图网_500599573_wx.jpg


长三角地区内的三个省有很大潜力合理利用自身养老资源,吸引上海老人前来养老,与上海老人形成良性双向互动。组团“旅居养老”将成为三省养老产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三省的旅游资源、地域特色和文化风情也必将让上海老人体验到更丰富的养老过程。长三角地区的地理和交通优势也便于上海老人回家。

    

四、推动长三角地区养老信息互通、养老服务结算一体化


2018年5月11日的论坛上,长三角四省市民政部门决定以推动异地结算为目标,研究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异地结算机制;四省市共建“敬老卡联盟”,为老人共享优待和服务资源;积极构建区域养老信息咨询、信息发布及行业服务管理平台,争取实现养老信息互通,促进区域内老年人异地养老“前台畅通无阻、后台加速对接联通”。随着老年人的养老观念逐步升级,同时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深,异地养老必将成为长三角地区老年人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选择之一。

    

展望未来,长三角地区养老合作方式的成功实践和落实,必将使其成为极具参考价值的区域发展经验,为我国其他地区的区域养老战略的规划提供新的思路和切入点。当全国一体化发展养老真正来临的那一天,老年人的养老生活将更具自由性和趣味性,每个人都将颐享天年,其乐融融的安然度过晚年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