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亨祥生态-中医药健康产业造王者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  产业洞察
2019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稳字当头,基建行业有望回暖
发布日期: 2019-12-13 17:56:37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未来经济发展和政策走向的重要风向标。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会议强调,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做好经济工作十分重要。


#U5de5#U4f5c#U4f1a#U8bae.jpg


12月12日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2019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0年经济工作和政策定调。


要点解析:


一、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


2010年以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货币政策基调一直都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具体表述略有不同。2018年表述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今年则是“灵活适度”。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冀表示:

“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不变,灵活适度发力将提升政策边际效应。2020年货币政策仍将坚持这一策略——在流动性总量调控上会保持稳健和适度,同时运用多种组合流动性工具灵活地进行精准滴灌。”


本次会议还指出,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今年从投资净现金来看,地方国企的投资净现金流出增速由负转正,而民企则由正转负,反映了在信用逐渐分层的环境下,民企自顾不暇而减少投资行为。降低融资成本,正是为了更好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国企做大做强的趋势下,对民营企业呵护也在增加,这也能够提升民企的经营实力,增加实体经济的活力。


摄图网_500472967_wx.jpg


“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特别强调“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除了今年以LPR为主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明年将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范畴内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继续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今年特别强调“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将进一步向支持制造业融资倾斜,不排除推出定向的制造业融资支持政策,在中长期流动性投放以及信贷投放考核上发力,进一步降低制造业融资成本。根据《2019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央行在2019年第一季度的评估中已将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纳入考核。


总的来看,货币政策延续了稳健取向,但本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对货币政策表述有很多新提法,主要关注明年货币政策主要趋势:一方面,货币政策灵活适度把握好力度、节奏和结构性操作;另一方面对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而非单单紧盯住名义GDP增长,猪通胀不该影响政策抉择;第三,进一步降成本和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特别强调要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不排除推出定向的制造业融资支持政策;最后,货币政策不单打独斗,要形成财政、货币、消费、投资、产业、区域的政策合力,“几家抬”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二、强调房住不炒,强调地价、房价、预期要稳。


前期政治局会议并未提到“房住不炒”,并不代表政策缺席,房地产调控偏紧的状态仍然会在很长时间内延续。房住不炒,货币稳健,房地产市场在大框架和大原则上,和2018年表述基本相同。


摘要:

要加大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工作,加强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大力发展租赁住房。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全面落实因城施策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摄图网_500598945_wx.jpg


“因城施策”是继续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思路。对于我国一些中西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难以吸引人口,带动购房需求。因城施策,通过政策倾斜和政策鼓励,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可能是一石二鸟之策:一方面能够吸引人才回流中西部,推动中西部地区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够缓慢释放地产产业链上产能过剩的压力。

三、中心城市、重要城市群利好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区域协调发展:全国响应,城市群未来不可限量。当时报告中关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表述也颇让人注意。其中提到了西部、东北、中部、东部,次序很有意思。其次提到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等城市群,同时提出要增加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力。


而2017年时没有那么浓墨重彩,只提及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同时带了一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


2019年的变化则是,说完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最后说要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措辞更进一步。


摄图网_500597849_wx.jpg  


摘要:

要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完善区域政策和空间布局,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构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头,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要扎实推进雄安新区建设,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措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

 

三大城市群的建设,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是重中之重,同时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完善区域政策和空间布局,发挥各地比较优势。这点政策对区域经济和房价稳定是明确有好处的。


四、稳基建就是实现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好转


之前提到货币政策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同时对基建、财政政策的着墨和期待不小。民生建设、基础设施肯定利好,如会议所说,对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要充分挖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


摄图网_500769924_wx.jpg


此次会议对消费和投资特别强调,2020年,也希望是基建的投资大年。如会议通稿后面提及的,要着眼国家长远发展,加强战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通信网络建设,加快自然灾害防治重大工程实施,加强市政管网、城市停车场、冷链物流等建设,加快农村公路、信息、水利等设施建设。


五、四提“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稿一共有四处提及“就业”:  

1.要稳定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2. 要完善和强化“六稳”举措,健全财政、货币、就业等政策协同和传导落实机制;

3.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要同消费、投资、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合力;

4. 多措并举保持就业形势稳定。


摄图网_500574937_wx.jpg


这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变化是稳就业的范围从去年的“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到今年的“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可见,其稳就业的范围有所扩大。


这个概念的意思就是要保证每个家庭至少有一个收入来源,在经济压力下行的大环境下,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稳就业成为保稳定的一个重要基础。


六、肯定金融监管成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强调了“必须强化风险意识,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自2017年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以来,去杠杆提上重要日程,化解系统性风险隐患也成为各类金融监管工作的核心要求。2019年是资管新规实施的第二年,同时这一年也出台了保险资管新规,至此形成了完善的资产管理规定。建立银行理财子公司,银行理财净值化管理,非标资产投资比例设限,强化结构性存款监管,一定程度上化解了银行内部的系统性风险因素。


摄图网_500772011_wx.jpg


此外,保险机构投资范围得以拓展,银行业以多种途径补充资本,外资持股比例限制进一步放开,明确2020年1月1日合资寿险的外资比例可达100%、取消外资保险公司30年经营权等规定是中国金融行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环节。“偿二代”监管体系更加注重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考虑风险分散效应,更好地识别、监督保险业的系统性风险隐患。


会议指出“我国金融体系总体健康,具备化解各类风险的能力”是对近几年金融强监管取得成绩的肯定,叠加“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的提法,也说明我国当前各经济部门杠杆率基本处于合理水平,金融风险总体可控。


此外会议强调“要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压实各方责任”,可以看出当前防风险工作思路已从去杠杆转向稳杠杆。当前我国各部门杠杆率水平不一,总体来看,居民杠杆和政府杠杆压力不大,而企业杠杆偏高。“稳杠杆”是在经济存在下行压力的当下具有的务实态度的体现,也体现了“稳”字当头的总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