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
1.发改委:各省级发展改革、公安等部门要严格落实此前印发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督促Ⅱ型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彻底打通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特别是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的落户通道。
2.1月6日,《特色小镇蓝皮书:中国特色小镇发展报告(2018~2019)——中国特色小镇竞争力评价》发布会在京举行。该报告认为,特色小镇是产业和城镇的融合,产业发展是特色小镇发展的核心目的和主要内容。
3.融创大手笔布局康养产业,在青岛投资超3000亿。融创中国在青岛东方影都举行“融爱家”康养品牌发布会,宣布全面布局医疗康养产业。至此融创已经形成了地产、服务、文化、文旅[文化、旅游文化和文旅部分有重复]、会议会展、医疗康养六大板块。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表示希望3-5年时间,在医疗康养板块也要做到最好。
一、行业整体发展
2020年基建投资如何发展?
先总结下基建投资整体低迷的原因:
(1)资金来源问题。虽然政府通过增加赤字率和地方专项债额度等方式来为基建提供资金。但同时也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进行核查监管,堵住违规举债通道。而财政支出和专项债的资金增量难以弥补非标等隐性债务的融资收缩,导致基建面临配套资金不足的问题。
(2)隐形债务的核查限制政府的举债意愿。此前地方政府通过PPP、政府基金、结构化产品等方式,将隐性负债用作资本金;或者是为社会资本提供隐性担保。而18年以来的隐性债务核查限制了地方政府的举债意愿,对于基建投资是较强的约束。
(3)行业缺乏有力抓手。部分中央政府主导的项目,建设进度已接近完成目标,或下游需求出现放缓。部分地方政府主导的项目则受制于地方隐性债务核查压力,配套资金受限。因此19年以来基建投资在行业层面始终缺乏亮点。
2020年基建投资增速可能会温和回升。
基建投资资金来源主要可以分为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外资和其他资金这五项。2020年专项债用于基建的比重为34%-38%,金额约为1.15~1.26万亿元。
图一:基建资金来源
由于项目匹配难度大,社会融资占比较低,较高的资本金比例限制了专项债对基建的撬动作用。据测算,2020年1.15~1.26万亿元基建专项债,预计将撬动2.2~2.4万亿左右的基建投资,落实到2020年当年的投资额或为1.5万亿左右。在2019年基建增速4.9%的假设下,基建专项债对2020年基建的拉动或为7.8%~8.5%。
未来基建投资如何破局?
(1)配套资金的规模和效率问题。首先,需要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专项债的使用效率。如加大地方专项债资金投入基建领域的比例,建立完善的地方专项债发行、审批、使用和偿还机制等。其次,加大基建配套资金的支持力度,如PSL定向贷款、专项建设债券等。最后,加快地方隐性政府债务的排查和化解进度。
(2)基建的哪些领域或有发力空间?首先,5G、新能源等新基建领域或有一定的增长空间。其次,部分民生工程,如老旧小区改造、停车场、冷链物流等也是政策的发力方向。最后,区域一体化建设,如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等,也可以带动配套的轨交、高速公路、市政工程等基础设施投资。
二、新城镇产业重点动态
1.市政基础建设板块
花王股份(603007.SH)与时代控股签订粤港澳大湾区新型城镇化和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协议。其建设范围主要在“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华中地区等”发达地区城市所投资开发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智慧城市构建等基础设施、生态景观、环境设施打造等。合作的项目名称为佛山创客小镇、佛山爱车小镇等项目的基础设施、生态景观、环境配套设施工程等建设。
2.特色小镇板块
1月6日,《特色小镇蓝皮书:中国特色小镇发展报告(2018~2019)——中国特色小镇竞争力评价》发布会在京举行。该报告认为,特色小镇是产业和城镇的融合,产业发展是特色小镇发展的核心目的和主要内容。只有产业基础扎实、方向定位明确、发展路径清晰,特色小镇才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在经历数量快速增长后,特色小镇建设、运营、投融资等方面日趋成熟,将进入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借特色小镇“风口”分享政策红利、产业红利的社会资本将退场,没有资本支撑、产业优势的特色小镇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而那些注重发展质量和竞争力的特色小镇将会脱颖而出。未来,特色小镇的产业特色将更加明晰,走向集聚创新资源、转化创新成果,从要素推动转变到创新驱动道路上。
特色小镇应坚持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城镇功能升级、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小镇宜居宜业品质。首先,要坚持特色产业支撑地位,充分发挥产业特色化差异化优势,形成小镇核心竞争力,防止“千镇一面”。其次,要推动产业链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发挥产业规模效应与集聚效应。再次,产业应与特色地域文化相结合,活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小镇独特文化标识。最后,要健全完善制度供给,政府应当坚持城市治理和服务管理,为小镇打造优良投资经营环境。
同时指出,特色小镇融资需打通市场金融渠道。蓝皮书提出,特色小镇开发建设投入高、周期长,前期占用资金规模大,投资收益稳定但整体回报不高。因此,特色小镇建设投融资单纯依靠市场化运作难度较大,需要地方政府财政或国有资本机构的财政支持及信用背书,这是特色小镇建设的基础。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看,特色小镇融资需要打通市场金融渠道,保障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引入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资金,以特色小镇为载体,资源协同、优势互补、利益绑定,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
3.康养产业板块
融创中国在青岛东方影都举行“融爱家”康养品牌发布会,宣布全面布局医疗康养产业。至此融创已经形成了地产、服务、文化、文旅、会议会展、医疗康养六大板块。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表示希望3-5年时间,在医疗康养板块也要做到最好。孙宏斌还透露,融创在青岛的总投资已超过3000亿元。
截止目前,融创中国康养项目共计22个,其中已建设项目14个。融创医疗康养的核心竞争力有三个优势,分别是清华融创医学中心的专业优势、MCS养老服务支撑的服务优势、候鸟式旅居养老的规模优势。此外,融创还与日本MSC机构合作,吸取对方在日本养老服务行业的经验,实现自身团队的积累提高。
融创中国投资的逻辑在于消费升级投资美好生活,包括文化、旅游、医疗、健康、教育、康养等跟房地产有关的消费升级。在康养产业方面,融创中国将布局包括针对失智失能老人的养老产品、在全国多个社区提供养老服务、为活力老人提供候鸟式健康养老。这些不同的康养项目将会落地在青岛、海南、四川、杭州等多个地区和城市。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显示,中国健康产业市场规模2030年将达到16万亿,产业前景十分广阔。国内很多知名企业纷纷入局,抢滩大健康市场。但是康养产业也是很难做的市场,需要足够多的耐心、时间和资金。融创目前做的养老行业是不赚钱的,主要是通过房地产利润来反哺养老,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看好康养产业的前景。
就目前市场情况看,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建一个养老社区、旅游小镇都不难,难的还是服务。如何引进并运营医院和专业的护理机构,企业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开发商,更是一个整体运营商的角色。
三、新城镇产业相关政策
发改委:各省级发展改革、公安等部门要严格落实此前印发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督促Ⅱ型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彻底打通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特别是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的落户通道。
2019年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由城镇化向城市化和户籍化转变的重要节点,这条政策的出台,有利于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往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