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亨祥生态-中医药健康产业造王者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  产业洞察
时势造英雄:网络消费、健康类消费将成趋势
发布日期: 2020-02-13 17:25:25

2月10日,习近平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习近平指出,要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同时,统筹做好“六稳”工作。要坚定信心,看到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疫情的冲击只是短期的,不要被问题和困难吓倒。要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要抓好在建项目复工和新项目开工。要稳定居民消费,发展网络消费,扩大健康类消费。


疫情加重经济下行压力,面对疫情可能带来的影响,经济“肌体”自身的强健是提高“免疫力”的最重要环节。既要加大投资,也要促进消费。对于消费来说,如何把握疫情中的消费机遇,把握时势造英雄的机会,是企业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疫情中的“危”与“机”:网络消费的铺开


无论是2003年的非典以及此次的肺炎疫情,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是全行业的,几乎没有一个行业不会受到影响,而对互联网行业来说,肺炎疫情对行业产生了实质性的利好。


(一)2003年非典:淘宝帝国、京东帝国的诞生


陈天桥的盛大游戏,业务主要靠网吧,而非典使得网吧门可罗雀,盛大的业务一落千丈;

梁建章的携程,机票和酒店订单急剧下降,公司到了破产边缘;

俞敏洪的新东方,线下培训班全都停办,现金流完全断裂,最后靠朋友借钱才度过难关;

刘强东的12家京东商场,生意惨淡,后转战网上商城,最后发展为今天的京东帝国。


由于非典影响,很多国家发布了对中国的旅行警报,来华做生意的商人急剧减少。很多外商由于无法来华,选择了在网上交易。结果,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模式迅速在中国和全球为人熟知。


2003年5月10日,淘宝上线。打开页面醒目地写着:“纪念在‘非典’时期辛勤工作的人们。”此后,淘宝获得迅速发展,成为国内第一,并成为了今天无比巨大的淘宝帝国,中国零售电商的代名词。


(二)2020年冠状肺炎疫情:在线教育、在线办公、在线医疗普及进程的大大加速


1.“停课不停学”,线上教育迎来空前获客窗口

新冠病毒疫情下,减少人群聚集成为防控的重中之重。每一次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于纯线下教育机构来说,都是一场洗礼。线下教培机构备受冲击,中小机构或走向资金链断裂;而学而思、新东方等同时拥有线上线下平台的教育龙头,面对大好的增收窗口,则纷纷推出免费在线课程揽客,将用户顺势引入毛利率更高的在线课程。在线教育的普及进程,由于疫情大大加速。


2.隔断疫情,亿人在线办公 

与在线教育同样火爆的,还有在线办公。根据钉钉提供的数据,2月3日,全国有上千万企业,近2亿人在家办公。企业微信平台也在一天内涌入了百万家企业,是去年同期的三倍。


3.线上医疗,开启互联网医疗新纪元

微医、丁香园、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等纷纷推出疫情地图与新型冠状病毒线上咨询服务。同时,武汉协和医院、上海同济医院等线下医院的互联网医院平台也开设了在线问诊,网上答疑解惑,对初期、轻症居家隔离病人,给予专业远程指导,有效避免症状较轻的发热担忧者在线下发热门诊二次感染或长时间等待,部分减轻发热门诊压力。


一时间,网络消费在几大领域全面铺开。


二、疫情之后,大众更需要健康类消费,康养产业将获重视

   

(一)健康类消费需求将得到释放

   

1.健康类消费需求意识提升

本轮疫情下,人们进一步认知到强大免疫力的重要性。通过这次疫情大家会更加的注重保健,对于“防病比治病”好有更清晰的认知。所以一旦这次疫情过去,更多的家庭都会更乐意在保健品上进行投资,因而养生保健产品将迎来高昂的增长势头,人们挣得钱将更多的用于购买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健康。另外,随着消费升级的到来,消费者在“健康消费”上的投入意愿是非常大的,健康消费市场将释放强烈需求。


2.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健康类消费能力得到保证

自2003年以来,我们在收入和居民消费水平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改变。2020年初,国家统计局公布,2019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距离世界银行定义的初级发达国家标准人均13000美元还差3000美元,即正在迈过“中等收入陷阱”的门槛。居民消费水平,是第三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


(二)疫情后康养产业将迎新风口


1.康养产业得到各方助推

在2019年,康养产业一度被寄予拉动内需的“三驾马车”之一,被多地视为当地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并且成为大量地产、金融企业发展转型或二次创业的首选之地。在业内人士眼里,康养产业是继互联网经济后,下一个市场潜力巨大的产业。甚至,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将其称为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


不论是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要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的顶层设计,还是中国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长的现状,都宣告康养产业的火热与广阔前景。再加上各方力量不断助推,康养产业的市场前景蓝图已经绘就。


按照国务院颁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超8万亿,到2030年达16万亿。而按照国家统计局去年统计的数据,房地产在2018年全国总的市场是15万亿,也就是说,2030年健康服务业的市场将达到今天整个房地产的市场,这将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


2.第三产业疫情中受损,需要康养产业来带动 

2003年,我国第二产业产值占比最大,但近两年,第三产业已经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部分。另外,第三产业不仅产值最大,贡献率最大,同时还容纳了全国将近一半的就业人口,将近3.6亿的就业人数,将是社会稳定和保就业的根本保障。而此次疫情,影响最大的是第三产业,这就加深了疫情对国民经济影响的程度。


加大对康养产业的投资力度,不仅可以满足人民健康类消费需求,也将给第三产业带来较大贡献。据了解,健康产业涉及医药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等多个生产与服务领域,是辐射和带动产业、吸纳就业人数、拉动消费的复合型产业,具有拉动内需增长和保障改善民生的功能。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以及人们对健康关注度的提升,这些行业的发展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