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亨祥生态-中医药健康产业造王者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  产业洞察
余村样本的意义: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
发布日期: 2020-04-03 19:19:35

群山叠翠,竹海苍茫。“安且吉兮”,绿色绵长。

3月3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考察。时隔15年,再访余村。


摄图网_500950007_wx.jpg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正是树立生态文明观、引领中国走向绿色发展之路的理论之基。

步入新时代,青山绿水的生态文明建设图景,在神州大地上更为广阔地铺展开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没想到总书记会来我的农家乐,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谈起习近平总书记的到访,余村第一家农家乐“春林山庄”的男主人潘春林激动不已。


15年前,潘春林曾是矿区的一名拖拉机手。15年后,潘春林不仅经营着有150间客房的春林山庄,还开办了一家旅行社。


而比潘春林变化更大的,是人们眼前的余村。


摄图网_500454635_wx.jpg


余村因天目山余脉余岭而得名。当地人靠山吃山,村里的矿山曾是大家眼中的“金山”。从1977年村里开办第一家矿石开采场起,一直到20世纪末,全村200多户人家有一半以上捧着“石头碗”吃饭,每人每月能领到1000多元工资。20世纪末,余村已经是安吉县有名的工业村,村民们也靠开山采矿鼓了腰包。


可是,问题随之出现。山体遭到破坏,水和空气受到污染,灰尘常年漫天,矿山事故时有发生。余村人感到这碗“石头饭”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争论与迷茫从这一刻开始。在生计和生态的两难选择中,余村人举步维艰、犹豫徘徊。


2003年7月,浙江省委提出“八八战略”,打造“绿色浙江”的内容包含其中。当年年底,余村运行了18年的水泥厂正式熄炉。随后的两年时间里,又关停了3个采矿场。余村人向“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发展方式挥手告别。


矿山关停后,拖拉机手潘春林失业了,矿车司机胡加兴下岗了,当了20多年“炮工”的汪苗青外出打工了。村集体年收入从300多万元骤降到不足30万元,村民的生计成为余村亟待解决的问题。2005年4月,村“两委”决定发展休闲经济,可在当时,这样的决定并不被看好。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在余村考察时,得知村里关闭矿区、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做法后高度评价说:“下决心关停矿山是高明之举。”在那次考察中,习近平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不以环境为代价去推动经济增长。从此,余村人的心中有了底气,坚定了走生态兴村发展之路的决心。


摸准绿色发展脉搏,机遇接踵而至


潘春林开办农家乐后,客人纷至沓来,他第一年就赚了十多万元;胡加兴在余村河开了漂流项目,“没想到第一年就来了1.5万人”;汪苗青返乡受聘于农业公司,每天巡护余村5000亩毛竹林,成为精心护绿的“养山人”……十多年来,余村人对矿山复垦复绿,因地制宜发展白茶、椅业等优势产业,发展休闲旅游、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走出了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摄图网_500733081_wx.jpg


时至今日,沿着村里道路行走可以看到,矿山遗址公园取代了被炸得坑坑洼洼的冷水洞矿山,“两山绿道”替换了被运矿车压得坑坑洼洼的村路,水泥厂旧址改建成田园观光区,全国首个以“两山”实践为主题的4A级生态旅游、乡村度假景区建成并接待游客……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山水保护得好,发展就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余村人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实实在在地从中获益。2019年,余村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796亿元,接待游客90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05年的91万元增长至521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05年的8732元增加到49598元。余村人形容自己是“被幸福累弯了腰”,余村也荣获了全国文明村、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等多项荣誉。


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实现共赢


2003年6月,浙江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启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村庄整治建设大行动。该工程目标是从全省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2005年8月24日,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文章,进一步阐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施下,2003年至2007年,1万多个建制村推进道路硬化、卫生改厕、河沟清淤等;2008年至2012年,畜禽粪便、化肥农药等面源污染得到整治,农房得以改造;2013年以来,攻坚生活污水治理、垃圾分类、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一路走来,浙江农村发展思路发生了转变,村居面貌发生了质变,村民们的习惯发生了巨变。


“将昔日污染严重的黑臭河流改造得潺潺流水清可见底,赢得了激励与行动类别奖项。这一极度成功的生态恢复项目表明,让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行,将产生变革性力量。”2018年9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年度“地球卫士奖”中的“激励与行动奖”颁给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是一种短期的发展理念,而是对我国绿色发展、转型发展的一种长期引领性思想。”浙江大学教授、湖州师范学院“两山”理念研究院院长黄祖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生态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两山’理念在实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价值。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对生态环境的需求会有所变化。一方面,群众需要生态环境好,以利于身体健康;另一方面,生态本身还会派生出很多产业,例如休闲、养生、旅游等。这些包含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中的需求,是建立在生态良好的基础上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态本身就是可以转变为财富、转变为金山银山的。”


摄图网_500415532_wx.jpg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一个很朴素的提法。这一提法背后隐含的深刻内涵,就是如何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让老百姓既享受生态环境的福利,又增加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效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张惠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样通俗易懂的一句话,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两山’理念的一个最基本的出发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更为广大干部群众理解和接受。”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报告还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


据了解,生态环境部目前已命名175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52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两山”转化提供了形式多样、鲜活生动、因地制宜的示范案例。


在国际舞台上,绿色发展理念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世界目光。2013年2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第27次理事会通过了推广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决定草案,标志着国际社会的认同和支持。


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经验,为全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借鉴。2016年,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发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指出,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导向的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为世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升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版本”。


当前,全球正面临新冠肺炎疫情考验。“这次全球疫情,恰恰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黄祖辉表示,病毒造成感染,给人类带来巨大危机,说明人与自然还没有达到和谐相处的状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这个生命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实基础”。(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付筱菁 颜新文 通讯员 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