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会议主要内容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研究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工作,为下半年经济政策定调,更着眼“十四五”勾勒了经济的长远布局。会议重点内容如下:
(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二)货币政策表述有变化,综合融资成本要明显下降,要确保宏观政策落地见效。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注重实效。要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注重质量和效益。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
(三)扩内需为战略基点,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大力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二、 下半年货币政策分析
本次会议为下半年货币政策定调:不以简单刺激解决潜在问题。会议强调依然着眼长远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不是以简单的刺激和宽松政策作为作为解决目前一些潜在问题的主要手段。预计2020年下半年,国内政策支持力度不减,政策发力方向有望向需求端倾斜。下半年财政发力效果会加快显现,货币政策方面预计降息更趋谨慎。
(一)上半年积极纾困的货币政策维稳市场和经济发展
年初起,为将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中国稳健的货币政策转向更加灵活适度。中国人民银行推出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组合拳”,保证了我国金融市场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引导市场利率下行,支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
随着二季度经济初步企稳,疫情非常时期的货币政策稳市场主体,维持企业现金流、资金流不断,保居民就业等重点目标目前已初步达成。市场对央行降准降息的预期出现偏差,5月中下旬以来货币和债券市场利率从低位走高。
表 2020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采取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二)下半年经济发展仍面临不确定性,货币财政亟待齐发力
考虑到下半年内外部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下半年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确定性很强。第一,在全球经济大衰退、中国经济正增长的情况下,中国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面临极大可能的收窄;第二,新冠疫情在全球波浪式蔓延,特别是一些人口大国疫情扩散风险迅速上升,严重阻碍世界经济复苏,从而导致我国外需疲软,影响中国扩大出口和全产业链复工。第三,在“疫情+选情”的背景下,中美经贸关系前景不明,有可能加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动荡;第四,中美关系目前面临严重挑战,市场中有美国可能会对中国采取金融制裁的声音,这为下半年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央行货币政策走向平添了不确定性。
基于此,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中国政府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和工作准备的重要判断。并明确提出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下半年消费复苏有望加快,但要实现超预期的报复性反弹阻力仍然存在。2020年下半年,随着人员流动限制放松,前期被压抑的生产和消费需求预计会进一步得到释放,环比出现补偿性、报复性消费。但是前期拖累较大的服务业消费同比要恢复到乃至超过正常水平仍面临巨大挑战:由于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半年供给和需求的复苏仍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在内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的情况下,如果缺乏强力的、持续的宏观政策(包括货币和财政政策)对冲措施,极有可能出现自然经济增速低于潜在增长。更遑论期待出现报复性反弹,让经济增速超过潜在水平。
2020年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二季度例会指出,要把握保增长与防风险的有效平衡。这与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并不冲突。目前,央行建立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的调控框架,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及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兼顾增长、就业、物价等对内目标,打击资金空转主要通过其他相关金融监管政策和央行的宏观审慎政策实现。鉴于中国金融的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综合运用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提高货币政策直达性,实现精准滴灌是下半年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重点。因此,2020年下半年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基本取向应不会发生改变。预计下半年我国央行仍将继续保持更加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取向,进一步疏通政策传导渠道、实现对中小微企业等的精准滴灌,并平衡好保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
2008年金融危机我国的应对有两大教训,一是刺激政策用力过猛,二是支持政策收手过快。至今,中国的货币政策在主要经济体中处于正常状态,避免了刺激政策用力过猛的问题。下半年我国货币政策既要避免对冲政策退出过迟,也要防止退出过快。与此同时,财政政策的进一步发力也极为必要。下半年财政政策的发力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上半年货币政策单兵突进、独立支撑所面临的压力。大幅拓展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并明显降低费率,将有助于加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