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以“新金融、新开放、新发展”为主题的2020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在北京举办。在论坛上央行副行长陈雨露、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以及行业专家等一行两会官员齐聚一堂,共话新形势下,金融机构如何把握金融发展新机遇,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并分别就当前金融各领域发展发表相关主旨演讲。
一、陈雨露:推动金融业制度性系统性开放
央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我国现代化金融体系在逐步完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显著增强,中国正在从一个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稳步迈进。今年以来,在服务好国内经济的同时,中国金融业、中国金融服务业也不断追求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努力承担必要的国际金融责任。
目前我国取消了对银行、证券、期货和基金管理等领域的外资持股限制,降低了资产规模、经营年限等股东资质方面的限制。并且,央行也在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推动人民币成为更好的国际储备货币。2016年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成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现在更多的外资和外资机构正在有序进入我国金融市场,呈现百花齐放的新格局。
金融科技方面,在金融服务业的改革开放中,新型科学技术的应用是一个难以忽视的关键因素。陈雨露表示,以现代商业银行为特征的第一次金融革命为第一次工业大革命提供了资金支持,以现代投资银行为特征的第二次金融革命为第二次工业革命重构了资本基石,以创业投资体系为特征的第三次金融革命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缔造了新的推动力量。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赋予了金融服务业新的历史责任,金融科技引领的金融服务业集成创新将成为第四次金融革命的突出特征。
陈雨露表示,央行去年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引导金融业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提质增效,已经初见成效。目前央行正在积极的构建监管科技应用框架,健全监管的基本规则体系,努力为金融科技的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推动金融服务业的现代化变革。
二、方星海:继续推进资本市场制度性对外开放
方星海指出,回顾将近三十年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有力促进了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新形势下,证监会将加快推进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以市场化改革促更大的开放,形成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发展。
对外开放给我国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带来很多正面影响。对外开放有效改善了资本市场结构,我国金融行业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占比偏低,大量的储蓄通过债权形式转化为投资,抬高了宏观杠杆率,增加了我国金融体系的风险。通过开放发展壮大资本市场,显著提高股权融资比重,对优化金融结构、提高金融供给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创新驱动发展的阶段,需要更多能吸收风险的股权投资来培育和支持创新企业。
方星海称,股权融资不断增加也反映出资本市场功能作用发挥正不断增强。对外开放有力促进了资本市场运行质量的提升,价值投资理念更加巩固,投资行为更加理性,市场估值更加合理,长期困扰我国股市的所谓“牛短熊长”,也就是脉冲式的市场正在消失,更加理性的市场为IPO常态化发行和投资者保护提供了基础。他表示,证监会将及时创造条件为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我国股票和债券市场提供良好的风险管理工具。推动修订后的QFII、RQFII制度规则尽快发布实施,提升国际资金的投资便利性,增强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意愿和信心。
此外,还将继续落实好放宽证券基金期货行业外资股比限制政策,加强与境外资本市场监管机构的沟通和政策协调,强化跨境上市公司审计监管合作,严厉打击财务造假行为等。
三、周亮:坚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高开放条件下的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
周亮表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一步,银保监会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对金融的需求,推动银行业、保险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未来银保监会将继续推动银行业、保险业更高水平对外开放。2018年以来银保监会宣布实施了34项银行、保险业扩大开放的措施。目前相关法律法规修订已经基本完成。近两年来,银保监会共批准外资银行和外资保险公司来华设立各类机构近一百家。这说明外资金融机构和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经济和中国的金融发展充满信心。
银保监会将继续引进更多专业化、有特色的外资金融机构来华展业。鼓励中外资机构在产品、业务、管理、人才培训等方面深化合作。稳步推进中资银行保险机构走出去,深化“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体系改革,加强国际金融合作,提高开放条件下的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确保国家金融安全。
周亮还透露,今年银保监会预计银行业处置不良贷款3.4万亿元。要坚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早谋划、未雨绸缪,督促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落实资产质量分类。同时要完善风险监测预警和防控的长效机制,对各类风险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完善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严格规范股东股权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四、总结
此次金融论坛的召开释放了目前阶段金融改革发展的重磅信号。当前,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都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提升金融业全球竞争能力,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能力,是我们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只有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金融开放彼此促进,相辅相成,方能让改革之路走得更快、开放之门开得更大,才能共同形成中国金融发展的不竭动力,推动社会生产力实现大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