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1月份新闻发布会,对我国在新型城镇化的主要进展和成效方面做了重点介绍。发言人表示,2020年我国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下文简称《2014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升,城镇化领域改革红利和政策效应加快显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和第一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收官之年。以第一轮新型城镇化的成效来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去的重大进展,以“城市群+中心城市”为主体的城镇化空间格局基本形成。具体成效表现如下:
一、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效明显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农村人口的转移和转化是过去多年中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大量农业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市民化进程滞后。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受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影响,被同价位城镇人口的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未能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产城融合不紧密,产业集聚与人口集聚不同步,城镇化滞后于共轭化。城镇内部又出现新的二元矛盾,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问题日益凸显,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诸多风险隐患。
《2014规划》提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按照尊重意愿、自主选择,因地制宜、分步推进,存量优先、带动增量的原则,以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兼顾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城镇间异地就业人员和城区城郊农业人口,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经过6年的发展,到2020年底,我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基本取消落户限制,超过1亿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居住证制度有序实施,向未落户常住人口发放1亿多张居住证,含金量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加快覆盖全部城镇常住人口,农业转移人口享有更多更好的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和技能培训等服务,90%左右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公办学校或政府购买学位的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融入城市,共享城市建设发展成果。
二、城镇化空间格局持续优化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国土规划、立法带来很大挑战,各规划立法滞后,缺乏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规划实施与管理机制有待健全等,造成了城镇空间的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尽合理,与城镇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东部一些城镇密集地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中西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地区的城镇化潜力有待挖掘;城市群布局不合理,内部分工协作不够、集群效率不高;部分特大城市主城区人口压力偏大,与综合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中小城市集聚产业和人口不足,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小城镇数量多、规模小、服务功能弱,这些都增加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成本。
经过6年的发展,目前城市群已成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逐步完善,普通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基本覆盖2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基本覆盖100万人口以上城市。城市规模结构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培育新设一批中小城市,特大镇设市模式取得突破。
三、城市建设质量不断提升
从新型城镇化的进程来看,依然存在着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不高,“城市病”日益突出等问题。一些城市空间无需开发、人口过度集聚、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重城市建设、轻管理服务,交通拥堵问题严重,公共安全事件频发,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加剧,城市管理运行效率不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城中村和城乡结合等外来人口集聚区人居环境较差。
在第一轮新型城镇化建设期间,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投入持续增加,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更加便利。居住条件持续改善,2020年1-11月,全国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206.9万套;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7万个,惠及居民700多万户。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96%,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高到87%。城市管理不断完善,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全面推行,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部建成数字化管理平台。
四、城乡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
城乡体制机制的不健全,是过去多年一直阻碍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问题。先行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土地管理、社会保障制度,以及财税金融、行政管理等制度,固化着已经形成的城乡利益失衡格局,制约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阻碍着城乡发展一体化。
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综合性过程,涉及发展阶段判断、重点领域、空间布局、城乡要素统筹、各种资源配置、地方发展实践等,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进行有效指导。在第一轮新型城镇化建设期间,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政策,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顶层设计基本确立。
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的制度性通道不断拓宽,农村承包地和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交易制度等重大改革有序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加快接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水平全面提升,99.61%的行政村通硬化路,超过98%的行政村通光纤和4G网络。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城乡居民收入比稳步降至2.56。
在“十四五”规划中,新型城镇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未来,我国将加快推动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城市,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为促进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元亨祥集团作为定位产业投资的公司,自2012年成立以来,就将“新型城镇化投资运营商”作为公司发展的战略定位,公司成立半年之际恰逢中共十八大召开、提出重点发展新型城镇化战略之时,集团的战略定位与国家的政策导向的完全契合,坚定了元亨祥集团九年来始终专注于“新型城镇化投资运营商”的战略定位。
近期国务院下发通知,着力解决对中小企业的欠款问题、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元亨祥集团基于该思路,主动拓展市场,关注该类投资机遇。贵州资本市场去年是动荡的一年,贵州独山县的四百亿债务累积是轰动一时的新闻,对当地造成极大负面影响。贵州虽然具备许多国家基于扶持区域所给到的优惠政策、融资工具,但在资本市场并不受青睐。元亨祥集团在国有资本、大型金融机构不想雪中送炭之时,摸索到这条中小型民营资本的发展赛道,主动走城市资本下乡之路、走进中西部、寻找发展机遇。元亨祥集团认购贵州毕节城投债,为其解决债务问题,同时又让当地政府有了发展新型城镇化的资本空间,完善当地基建配套。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认可。
展望未来,元亨祥集团将充分发挥“资源以资本优化、资本以智慧放大”的独特优势,全面释放“企业智库+企业大学”的智慧潜力,以战略家的眼光、金融家的思维、银行家的操守、企业家的责任,为政府排忧、为企业解难、为经济助力、为资本增值、为社会造福,与您“相互成就,共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