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亨祥生态-中医药健康产业造王者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  产业洞察
两会重磅!全面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史诗级投资 机遇来了!
发布日期: 2021-03-05 17:02:19

一、两会如期召开,释放重大利好信号


1.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会于3月5日9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介绍了“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国务院编制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1.jpg


《纲要草案》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黑土地保护工程,确保种源安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和乡村建设。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稳步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深化供销社、集体林权、国有林区林场、农垦等改革。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保障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支付。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壮大县域经济,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千方百计使亿万农民多增收、有奔头。


2.jpg


2.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于3月4日开幕,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郭卫民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谈及了今年政协重点关注的几个议题,其中在乡村振兴方面,他说十三届政协以来,全国政协每年都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协商议政的一个重点。脱贫攻坚的质量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全国政协许多相关专家认为,我国的脱贫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标准。从收入上看,我国的脱贫标准高于世界银行制订的极端贫困标准。我国在脱贫攻坚中,还强调“两不愁、三保障”,目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有保障。此外,我国的扶贫成果也包括大量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例如建桥、修路、通电、联网等举措。


在政协今年提交的议案中,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朱晓进准备了发展智慧农业等3件与乡村振兴有关的提案,积极为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献计出力。朱晓进说:“在我们的现代化征程当中,如果没有乡村的振兴,我们的现代化就无从谈起。乡村振兴包含着一个是产业振兴,一个是文化振兴、人才振兴,还有组织振兴等等。”


3.jpg


二、持续发力,推进乡村振兴


1.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成果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去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城乡区域发展格局不断优化,乡村建设稳步展开展。年初剩余的551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从目前来看,脱贫攻坚已初步完成,乡村振兴的大幕已拉开,农村创业创新风声水起,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全国范围内已有诸多成功案例。


2.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发展目标与重点方向


2月25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其前身是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从机构名称的变迁中,可以看出三农工作的重心,已经从扶贫变成了乡村振兴。


实际上在这之前,已经有不少信号显示,我国今年将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2020年年末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也聚焦于乡村振兴,这显然具有很多政策信号。


因此,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应着眼于不违背市场基本规律,也应着眼于行政和相对成熟市场主体的完美结合之地。乡村振兴应首先考虑突出重点,一定要认真客观评判当地产业基础、市场主体和人力资源力量,那些点有可能在未来的发展格局里体现出一、二、三产业真正可以融合发展的潜力。盯住这些点、大力扶持相对成熟的市场主体、让各种优势资源聚集、让产业兴旺、让市场人才成长,要真正做大做强若干县乡龙头企业,带动成百上千贫困户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4.jpg


3.今年政府将加大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


在今年两会的部长通道采访中,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从今年开始,脱贫攻坚地区将全面转向乡村振兴。在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财政部门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加大力度。过渡期内,财政支持政策和资金规模将保持总体稳定。今年,中央财政专门设立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规模达到1561亿元,比去年原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加了100亿元。


二是突出重点。现有财政转移支付继续向脱贫地区倾斜,突出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推动均衡发展。继续支持脱贫县统筹使用涉农财政资金,推动乡村振兴。


三是有效衔接。把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摆在突出重要位置,抓紧抓好。落实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支持防止致贫返贫监测预警,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支持脱贫地区产业发展,稳定脱贫人口就业,帮助持续增收。


5.jpg


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中国经过八年的努力,脱贫攻坚已经完成,“两不愁三保障”都解决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和社会面貌变化很大。但是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很多只是到了行政村,村以下到户还有很多卡点和堵点,短板、弱项主要在这块。下一步,乡村建设行动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方面,编好规划。按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今年县一级的国土空间规划要基本编制完成,完成以后,要在此基础上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之所以强调实用性,就是要照顾农村的特点和农民的需要,方便他们改善生产生活。


第二方面,建好硬件。硬件主要是水电路气讯,这方面以前也在搞,往后我们主要倡导和推动向村去覆盖、向户去延伸。尤其是推动那些既有利于生活方便、又有利于生产条件改善的设施建设,“一篇文章两做”。比如行政村以下的路,通村的道路、村里面的主干道,还有连接周边那些基地的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还要建设仓储设施和冷链物流,解决好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的问题。


6.jpg


第三方面,抓好软件。软件主要是社会服务和乡村治理。社会服务这几年变化非常大,今后要继续提升,力求让农村的上学条件、医疗条件、养老条件更好一点,保障水平更高一点。乡村治理主要是乡风文明和社会事业发展,力求通过努力,形成文明的乡风、良好的家风和淳朴的民风,让农村的社会风貌和农民的精神面貌再上一个新台阶。


前段时间一些地方搞乡村建设出现了一些问题,唐仁健强调,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这是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的。乡村建设,一定要照顾农民的感受,体现他们的需求,不能主观意志,更不能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


7.jpg


三、乡村振兴重点投资策略


推动乡村振兴,有哪些工作需要重点和优先落实呢?我们认为应该主要有三点: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发展特色产业、加快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地区民生幸福水平。


1.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三产融合——健康产业园


新时代下,随着“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和人民健康意识的觉醒,大健康产业从市场规模、未来发展趋势方面都极具发展前景。除康养小镇、大健康综合体外,以医养健康服务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园区成为新的产业发展载体。从产业园区发展角度,园区发展经历了要素聚集和产产融合阶段,正向产城融合的园区3.0阶段迈进,大健康产业极为广阔的内涵和外延,能为产业园区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0年“疫”后,大健康产业潜力再次得到验证,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万亿大关。在需求—产品—市场—企业—产业园区的产业闭环中,伴随消费需求的激增和多元化,健康产业园区建设正如火如荼。


8.jpg


2.加速完善乡村基建投资——乡村新老基建补短板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年,2021年则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开局年。结合国家政策方针来看,完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将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2月21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放到文件标题,空前强调了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文件指出:“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着力推进往村覆盖、往户延伸。”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则明晰了基础设施为“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


在乡村振兴全面推进阶段,“新老基建”将同时向农村深度延伸。除了继续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农村供水保障工程、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等传统乡村基建外,“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发展智慧农业”等“新基建”成为一号文件的重点内容。乡村新老基建将成为大热投资方向。


9.jpg


3.提高民生幸福水平——康养小镇、文旅小镇、教育小镇


除通过特色产业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外,提高他们可以享受的民生服务水平同样非常关键,尤其是教育、医疗和养老这些属于基本民生支出的服务项目。康养、文旅、教育小镇作为一种新业态,则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平台和关键抓手。在乡村振兴的战略中,发展乡村旅游是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把农产品变成旅游商品,把农村变成旅游区,来带动农民致富是乡村旅游的核心目的,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


三类小镇不但可提升乡村当地民生幸福水平,还可引入外部流量,是长期有效精准扶贫的方法,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经济发展水平低的贫困地区产业基础薄弱,迫切需要寻求某种产业发展的推力。康养小镇、文旅小镇、教育小镇的发展会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由城市自发而持续地向农村传输,发挥旅游乘数效应,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成为贫困地区发展的推力。


10.jpg


四、元亨祥深耕乡村振兴发展,布局“一园三镇”产品


元亨祥集团成立九年来,紧跟国家战略导向,积极践行城市资本下乡,通过投资优质乡村旅游项目,助推当地乡村振兴。元亨祥联合太平洋建设成功投资了山西太原阳曲的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旨在打造智慧农业、智慧城镇、智慧乡村为一体的智慧园区,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复合型功能体系,为都市区提供高品质的特色农产品、优美的生态环境、绿色的康养空间、独特的乡村旅游体验。元亨祥集团以投资乡村旅游项目为重要抓手,通过城市资本下乡,助力乡村振兴。


111.jpg


元亨祥集团首创“1+N+IOEPC”投资模式,通过“规划、设计、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以“一园三镇”(健康产业园,康养、文旅、教育特色小镇)为载体,把绿水青山打造成“人城融合、景城融合、产城融合”的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