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是我国南方的宝岛,自中央大力推进自贸港建设以来,一次又一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5月18日,国家发改委在新闻发布会上回应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的问题时提到,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全岛封关运作谋划,加快构建“1+N”工作体系,理清任务清单,分工负责落实,为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打下坚实基础。2025年前,适时全面开展全岛封关运作准备工作情况评估,查堵安全漏洞。待条件成熟后再实施全岛封关运作。
5月17日,海南省人民政府网发布了《海南自由贸易港投资新政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下称《方案》)。《方案》作为省级文件,相比中央文件,任务更为具体详实,对于社会资本在自贸港开展投资活动,分享发展红利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方案总体任务概要
《方案》的总体任务为通过实施三年投资新政,在完成年投资增速不低于10%的同时,到2023年,全省投资结构更加合理,投资质量明显提高,投资效益逐步提升,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释放,产业投资对GDP拉动作用更加凸显,让海南自贸港建设早期收获体现在全省宏观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上。
《方案》提出的主要任务有四个方面,一是优化产业投资结构,构建以“3+1+1”产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三大主导产业,以及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二是补齐“五网”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服务效率。三是加大公共领域投资,提升民生公共服务水平。四是增强市场活力,吸引更多社会投资。
《方案》与2020年6月1日中央发布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相比,在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三大板块之外,增加了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和制造业两个产业板块,展现了在自贸港近年的推进过程中,地方政府重新提高了对制造业,特别是高新制造业的重视程度。
二、方案细分任务关键词:大健康、基建、投资
在细分任务上,《方案》突出亮点有大健康、基建、投资三个关键词。大健康方面,《方案》重点关注了医疗旅游和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基建方面,通过涵盖“五网”,全方位发力建设全岛基础设施;投融资方面,从投资和融资两个端口扩大招商引资、项目拓展渠道,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自贸港建设,分享发展红利。
(一)关注大健康产业,发展“医疗+旅游”与生物医药
海南并非从零开始发展大健康产业,而是早已有丰厚的产业基础。早在2013年海南就设立了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而在2019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又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建设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的实施方案》,解决先行区存在着的体制机制不畅、医疗技术水平不高、专业人才不足等问题。
医疗旅游一直是海南的发力点之一,本次《方案》提出以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为“主战场”,发展“医疗+旅游”,吸引国内外有医疗需求的游客来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就医、康养。
现代生物医药方面,由于地域问题,海南虽有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但未能涌现一批高精尖制药企业,仍需继续发力。方案提出未来海南将继续大力发展新型生物制药、高端医疗器械、中药现代化、化学药等,服务国内强大内需市场。到2023年,率先在海口国家高新区培育形成现代生物医药重大产业和创新平台。
(二)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快马加鞭落地推进基建项目
《方案》用极多篇幅具体描绘了三年内海南基础设施推进的蓝图,补足海南当下路网、光网、电网、气网、水网共“五网”的基础设施短板,具体项目包括“海澄文定”综合经济圈城际轨道交通、全省高速且泛在的光纤宽带网络、昌江核电二期、“田”字型输气主网络结构、天角潭水利枢纽等。
数据统计表明,相较于广州、上海、深圳等地港口,海南现有港口吞吐量相对较低,2019年中国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排名中,海口港仅排22;与此同时海南拥有的万吨级泊位个数极少,海南省内前三大港口八所港、海南港、三亚港万吨级泊位合计仅为46个,远落后于广州天津等大港。
路网方面,岛内的公路、铁路等货物运量也均为全国倒数,海南机场旅客吞吐能力也有待能提升。可见本质上,海南的基建投入存在缺口,极大阻碍了海南的发展,已有基建缺口再加上海南自贸港带动的进一步发展需求,海南港口、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动能势必将更为强劲。
(三)畅通投融资渠道,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等项目投资
发展离不开投融资,本次《方案》中对未来的投融资渠道也进行了拓宽,力主打破投融资“玻璃门”壁垒,畅通投融资通道,进一步降低民营企业经营成本,减轻政府债务压力。
《方案》明确提出了“拓宽传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资金来源渠道,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形成投融一体化闭环工作机制,做好项目包装,争取更多专项债;陆续扩大基础设施REITs产品发行,盘活优质存量资产,扩大融资渠道,降低整体融资成本;构建规范高效的PPP推进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定期将一批盈利性高、回报周期短、现金流稳定、投资回报机制合理的项目推向社会”等内容,向民间资本抛出了橄榄枝。
今年4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用33条高含金量的政策让金融行业在海南放开手脚服务自贸港建设,比如“探索放宽个人跨境交易政策”“绿色金融创新业务先行先试”等。文件鼓励绿色金融创新业务在海南先行先试,近年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投资、绿色资产证券化等在海南将迎来有力的发展契机。
三、专注价值投资,聚焦生命健康——元亨祥乘政策之风,助力海南发展
元亨祥多年来始终围绕“1592”战略:布局1个世界级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5个国家级城市群、9个国家级新区和2个国际生态岛——海南国际旅游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元亨祥快人一步抢先寻觅海南投资机会,积极开拓海南国际旅游、产业发展项目,与战略合作伙伴携手当地政府共谋自贸港建设,助力海南发展。
元亨祥集团自成立以来,始终立足“新型城镇化投资运营商”的战略定位,紧扣“健康中国、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专注价值投资、聚焦生命健康,坚持“双轮驱动、一体两翼” 的经营策略,以“家庭全景式幸福生活成就者”为使命,资源以资本优化、资本以智慧放大,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集团首创1+N+IOEPC投资模式,发挥资本优势,导入知名品牌产业运营商,打造“人城融合、景城融合、产城融合”的“一园三镇”示范样本,促进产业、商业、事业的繁荣,人口、人气、人才的聚集,生产、生活、生态的提升。
集团设立产业投资母基金,专注于“大健康、高科技、新能源”领域,特别关注中医中药及康养产业,投资明星项目、优选品牌基金,股权投资与产业并购齐驱并进,培育产业支柱型和科技引领型的独角兽企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