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以“经济韧性与金融作为”为主题的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在北京正式开幕。年会将持续至10月22日。期间,来自国际经济金融组织、中外金融监管部门、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头部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实体企业以及高校、国家级智库等的400余位嘉宾将围绕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开展数字金融创新等全球经济热点议题展开探讨。
一、乡村振兴——金融赋能
此次论坛将乡村振兴放到重要的议题之中,以“新金融赋能乡村振兴”为议题的分论坛于21日上午在国管中心举行,围绕着如何运用新金融赋能乡村振兴展开交流研讨,会上嘉宾各抒己见、建言献策。银保监会刘福寿首席风险官肯定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取得的成效,体现在涉农贷款持续增长、农业保险体系不断健全、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体制机制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和环境逐步改善等方面。针对当前存在信贷投放不均衡、产品匹配度不足、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备等问题,提出了从涉农金融服务水平、县域金融供给能力、农村普惠型保险供给、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等五大方面着手优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司长吴晓表示,适应乡村全面振兴的需要,应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开发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加大高标准农田、现代种业、乡村建设、绿色发展和乡村产业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加快发展农业保险、农业担保和农产品期货市场,建立健全乡村信用体系,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做好“金融+乡村”的大文章。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强调,用数字化赋能乡村金融,是推进新时代乡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农村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的战略选择。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夏更生也指出金融赋能乡村振兴大有可为、大有作为,要创新开展产业带动贷款,开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产品,聚焦国家粮食安全,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全产业链、种业发展等重点领域的融资支持。
同时,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中国和朝鲜总代表文康农(Carlos Watson)先生等外国嘉宾表示积极促进数字农业、数字服务的发展,并分享了各国在可持续发展与金融支持绿色农业的成功经验。
本届论坛上,与会嘉宾的发言内容向外界传递了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推进农村现代金融高质量发展等政策信号,凸显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乡村振兴将会成为我国十四五期间特别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乡村振兴——国之战略
早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明确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将乡村振兴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中国过去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中国社会是一个乡土社会,中国文化的本质是乡土文化,乡村振兴显得尤为重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中国走出“中等发达国家陷阱”,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也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2021年,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吹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冲锋号角, 实施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农民的生活富裕是根本,不仅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三、乡村振兴——基建先行
完善乡村新型基础设施,将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数字乡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随后,农业农村部和中央网信办也发布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可见,“乡村新基建”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
通过“乡村新基建”拉平城乡数字鸿沟,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对提升经济社会活跃度、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意义重大。充分发挥新一代科技在农村生活、生产及生态中的作用,深入挖掘5G、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潜力。从农业生产方面,农业科技、农产品流通等产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明显,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的显性因素,应打造数字农业的供应链体系,自主建立一套用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化等来赋能,从生产、流通、金融到物流的一套完整体系。从农民生活方面,应加快农村大数据与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进乡村信息基础网络设施改造升级,完善农村电商配套基础设施(如农产品冷藏设施、冷链物流等),在农村地区建设若干数字经济实体,培育亲农惠农的乡村新业态。从农村生态方面,加强运用数字化监测技术防范、降低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破坏的风险,建立数字化的生态环境风险监测体系,创新充分运用生态农业技术,修复农业生态系统,立足自然生态条件促进农村生态与生产的融合协调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重点难点在“三农”,迫切需要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不仅要有“绿水青山”,还要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