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出版的第20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文章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深入研究不同阶段的目标,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
10月25日,高盛公布了有望从国家“共同富裕”政策方向中受益的50只中国股票(含部分港股),强调监管改革也能带来机遇的观点。高盛分析师表示,“共同富裕”不仅仅是再分配,而是中国经济的总体发展计划,可能重塑中国未来几年的增长轨迹。 “共同富裕”成为近期备受社会关注的最大热点话题。
过去30多年,我们整体经济发展是围绕着“效率优先”,而非“公平优先”。为了实现经济发展初期的扩张效果,我们允许资本在经济活动中的杠杆作用,在经济领域进行资本化。资本也在这过去30多年的经济发展中,ff起到很大的这种杠杆推动作用。然而资本本身贪婪逐利的特性,使得很多产业在资本化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很多弊端。资本在最大化效率的同时,也让社会公平性大幅度降低。这一点可以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教育、医疗、衣食住行等等领域。
例如,2021年5月,新财富500富人榜发布,500人总财富暴涨7成,从10万亿元跃升至17万亿元。疫情下,有钱人更有钱了;一些互联网巨头动不动就市值上千亿,平台赚钱太容易。相反,目前我国还有6亿人月收入仅1000元,这些人生活压力很大,生育、医疗、房子依然是不能承受之重。
所以,我们看到从去年11月开始国内的反垄断风暴,收紧对这些互联网巨头的监管,包括今年不断严控房价,打击天价学区房,以及当前深圳的二手房成交量断崖式下跌,这都显现出跟以前截然不同的调控力度。加之近期,针对教育资本化问题的双减新规,以及医药集采持续大力度的让这些医药企业“让利”。这背后,其实都是围绕着一个“改革主轴”,就是“共同富裕”。
我们认为,共同富裕是对教育、医疗、房地产等领域旧的规则的打破,同时也会带来其他新经济领域的发展机遇。
一、旧规则打破
1.教育:铁拳砸下,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应声而倒
校外培训一直以来都备受社会关注。特别是《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意见一落地,其中针对校外教培机构的条款,更是引发社会和市场的强烈反响。
一是坚持从严审批机构。《意见》要求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
二是严禁资本化运作。《意见》要求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学科类培训机构资产。
三是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针对目前培训机构主要采用的是自编材料,《意见》提出,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依法依规坚决查处超范围培训、培训质量良莠不齐、内容低俗违法、盗版侵权等突出问题。教育部将出台《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材料管理办法》,对培训材料管理提出要求。
四是严控学科类培训机构开班时间。《意见》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五是学科类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后,对其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由各地政府科学合理确定计价办法,明确收费标准。
史无前例的“双减”政策让教育股也全线受挫。新东方一度暴跌40%,创造历史最大单日跌幅;思考乐教育一度跌近30%;意见发布的当日晚间,在美上市的中概教育股也近崩盘。
作为一个快速扩张的行业,教培行业曾经带来了无数的发展机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直到“双减”政策的正式落地,整个行业陷入了动荡与惊惶,属于教培行业的黄金时代也许已经过去。
2.房地产:政策多管齐下,房地产时代落幕
10月20日,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9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总体呈略降态势,同比涨幅持续回落。其中,二手房房价降温明显。从环比来看,一二三线城市二手房房价均出现负增长,分别为-0.4%、-0.1%、-0.2%。从同比来看,各线城市二手房房价涨幅均有收窄。
上半年还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楼市,却突然伴随着气温的走低进入“速冻”。房地产行业政策的多管齐下,让持续二十年的地产时代开始落幕。
二、新红利释放
1.医疗:医疗改革背景下,医药企业让利,CRO浪潮崛起
2020年,国家医保局开始启动冠脉支架带量集采,首次高值医用耗材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结果显示,支架价格从均价1.3万元左右下降至700元左右,药企面临灵魂般砍价。
当前,对于医药企业,上有国家集采,下有省级招标,药企再遇“割肉”,医药市场正在发生巨变。在变化的漩涡中,强者愈强,弱者向强。强者会扩大其市场范围和领先优势,在日益激烈的行业洗牌大潮中争到一席地,博得一杯羹。而弱者则会这此番“大考”中败下阵来,被淘汰出局。
而另一方面,为了解决卡脖子的问题,中国药物研发投入不断提高,预计创新药3、5年之后一定会达到四、五千亿左右的市场,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这样的机会在资本市场中间带来了CRO行业快速地崛起。
2020年,中国医药市场在药物研发上的总投入为247亿美元,占全球药物研发支出的12.1%。到2025年,中国药物研发支出将达到496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0%,中国的增长率大约是全球增长率的2倍。
同时,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股权投资市场保有管理人数量已经达到1.5万家,产管理规模近12万亿。伴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股权投资方向也逐步转向新经济领域,2020年投资主要集中在IT互联网、生物医药、半导体等领域,投资金额合计占比59.3%。
2.养老:不断加剧的老龄化趋势下,养老产业将迎来万亿蓝海市场
2021年5月,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普查结果显示当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亿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50%。根据相关预测,“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
老龄人口的增加以及伴随着中产阶级养老意识的逐渐扩大,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进一步提升。2018年中国养老市场规模已超6.56万亿,预计2022年养老市场规模或将突破10万亿。同时,中国养老服务市场广阔的前景也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进军中国养老服务市场。据AgeLifePro统计,截至2020年底,已有至少11个国家的40家公司进军中国养老市场,遍布17个省份,已建成44个项目,这些外企中有12家来自美国,11家来自日本,11家来自欧洲,1家来自韩国,1家来自新加坡;其中,美企和日企成为进军中国养老市场的大部队,占比超过50%。在中国的养老市场,美国、日本、欧洲的三足鼎立局面已经形成。
整体来看,共同富裕将会是未来10-20年的大主题和趋势,更是一次全面的系统性工程,或将带来一场深度的社会变革。中国经济的上半场结束了,下半场正在开辟。一切旧模式都将尘归尘,土归土,各种新模式和红利也将破土而出,其中蕴含的格局重塑与投资机会,值得每一位投资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