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老龄化进程正在加速。2021年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的人口增长十年来持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其中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高达18.7%,比十年前上升了5.44%。老龄化压力持续增加,我国传统式养老供给无法满足急剧增长的需求,养老服务的量和质都急需从技术和运营手段上得到提升。进入十四五时期,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以及现代通信网络等技术逐渐成为各行各业改革的基础,在它们与养老产业结合的过程中,智慧养老服务应运而生。
一、我国智慧养老产业供给端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护理、养护服务
无论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抑或是机构养老,智慧养老服务目前基本都实现了各类新兴技术与服务的无缝对接和有效联合。尤其是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依托于社区,以居家养老群体为核心,利用信息化的现代科技搭建养老服务平台,为养老群体提供生活照料、健康检测、医疗等服务。
虽然智慧护理、养护的服务有针对性地解决了部分养老群体的养老需求,但整体而言,服务的供给与老年群体的需求依然不匹配:首先,地方政府对养老服务的财力支持、社会化程度不足等因素影响着养老服务对象的覆盖范围,在服务质量、内容和形式上也会受到影响;其次,随着人均收入的提升,老年人对于生活水平的要求也逐步提升,消费观念也日渐开放,统一、标准化的服务模式并不一定能满足所有老人的需求;最后,智慧养老服务的发展和完善需要整合资源,完善配套设施。
(二)智慧养老产品
在智慧养老服务中,智慧养老产品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投入市场中的产品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一是远程监护类产品,此类产品通过设备远程获取老年用户的健康数据、实时动态和安全监测;二是生活技能辅助类,来辅助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活动;三是健康检测类,对老年人按时进行相关健康管理;四是陪伴类,主要功能是娱乐和陪伴。
虽然市场上的产品种类比较丰富,但整体来看,市场的发展依然不太成熟,相关的政策法规也不完善。因此产品也会存在三方面的问题:首先,由于老年用品产业基础较为薄弱,专业生产老年用品的企业数量少,技术实力相对较弱,有些产品相对比较粗糙,功能简单;其次,有不少企业服务意识不强,比较重视销售环节却忽视售后服务,客户体验感较差;第三,从客观上来说,目前大多数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对于智能产品的接受度偏弱,导致此类产品的推广难度增加。
(三)云平台
云平台运用于养老产业可以实现养老资源的有效配置,它囊括了企业的服务数据、平台运营数据以及老年客户群体的信息等数据。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高新技术的组合,可以更便捷高效地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及照护服务。
美中不足的是,市场中各个智慧养老服务企业的服务平台互相独立,并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进行连接,导致衔接性不强,无法实现医疗、护理、娱乐等信息的有效对接。此外,各行政地区的分割化管理也使平台难以实现互联互通。
二、智慧养老解决对策
(一)智慧养老服务多样化
根据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如下策略解决:
首先,应将现有养老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利用,在社会范围内把保险金融服务、医疗服务、老人护理服务、旅游资源服务等资源有机结合地利用起来,为不同需求的老人提供种类丰富的服务;其次,引导各机构、各区域形成良性竞争,推动养老企业差异化发展,打破行业同质化恶性竞争的局面;第三,由当地政府牵头完善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养老服务的设施保障水平。
(二)智慧养老产品资本化、适老化
智慧养老产品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产品数量相对不足和质量有待提高。应加强地方政府的产业基金和专项债对养老产业的支持力度,并加强政策监管的力度。此外,可以向社会公开智慧养老产业所需的各类资源/产品目录,鼓励符合条件且有意向开展智慧养老产品生产的企业进行投资,建立健全现代化产品线。
同时要帮助企业强化售后服务意识。一方面,在销售的同时配备专门的人员为老人进行讲解,确保老人学会使用。另一方面,通过定期回访,帮助老人检查智慧产品有无损坏或需要是否需要更新,提高售后服务满意度;
(三)云平台共享经济化
共享经济作为近些年火热的运营管理方式,与养老产业的融合或许可以改善其供给端能量不足的问题。
共享经济的特点是个体借助第三方提供的市场平台交换物品、分享知识经验或筹集资金,其本质是将分散、大量的社会资源进行平台化集聚处理,实现闲置资源调配利用,从而创新经济形态,提升社会价值。在共享经济理念下,智慧养老服务供可以通过拥有闲置智慧养老服务资源的组织、机构或个人,以有偿、部分购买或无偿的方式提供服务给养老者或组织,最终服务有需求的养老群体。
共享经济理念下的智慧养老服务为供给端优化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通过有效整合调度分散、潜在的养老服务资源,把机构或个人拥有的闲置资源有偿让渡给有需求的老人。这一模式大大提升了智慧养老服务供给量,满足市场需求,提升智慧养老质量,使其更精准、高效,让智慧服务与老人们的生活深度交融。
为了让新技术充分赋能养老产业,一方面要建立有权威性的全国性统一养老信息平台(最好由政府主导),并在区域范围内利用资本增设辅助平台,形成立体信息网络;另一方面要“以老带新”,在现有成熟平台下设置智慧养老服务模块,利用现有成熟平台用户使用度广、接受度高的优势实现智慧养老。
三、国内外优秀案例经验借鉴
(一)新加坡“非打扰智能传感器”项目
在解决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问题的道路上,海外案例为我们提供路切实可行的思路。为了实现智慧养老产品适老化,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推出一个名为“非打扰智能传感器”的新项目,该项目以传感器为数据采集设备,安装在老年人家中各角落,通过后台系统对数据的整合,能协助看护者对家中老人的生活状况随时随地了如指掌。该项目不仅更全面保障独居老人的安全,而且能让忙于工作的子女和看护者安心。项目相关负责人说,有老人认为被摄像头监视会失去尊严,而传感器则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除家庭外,项目也可在养老院、看护中心等地方实施,让看护者同时监测多个人情况,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在照护老人的同时能够让他们获得足够的被尊重感,这样的适老化设计能够填补更多的市场需求,让智慧养老服务走进老人们的生活。
(二)嘉兴南湖区打通居家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国内目前对于智慧养老供给侧的改善主要体现在云平台方面。以嘉兴南湖区为例,该地区以“互联网养老”模式为核心,打造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依托政府综合服务中心,实现了需求端和供给端的有效对接。与此同时还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建立老人基础信息数据库,全面掌握老年人的基本信息、身体状况等。
用大数据赋能养老服务必然离不开平台的融合和政府权威的支撑,通过资源的整合才能更好地让智慧产品融入老年人的生活。
智慧养老已是世界公认的理想养老模式。展望未来,智慧养老将以共享平台为支撑,以专业化服务为主要服务形式,以养老智能硬件为数据采集端,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和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服务形式。让老人能充分共享经济发展新成果,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