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亨祥生态-中医药健康产业造王者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  产业洞察
关注县域小经济,奏响全国大乐章
发布日期: 2023-01-30 17:07:19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自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指导、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党的二十大提出,要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这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指明了发展方向。

一、发展县域经济的基础和作用

(一)我国县域人口和经济基础总体情况良好

根据最新数据,2021年底我国共有2843个县级行政单位,其中1472个县的县城常住人口为1.6亿人左右,394个县级市的城区常住人口为0.9亿人左右,共计2.5亿人,占全国城镇常住人口近30%。可以认为,我国县域有着相当数量的常住人口基本盘,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2021年我国百强县市GDP达到了10.72万亿元,贡献了全国9.33%的GDP和3.78%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人均GDP更是达到了11.48万元,为全国平均水平(8.1万元)的1.42倍;其中以江苏省、河南省、山东省、浙江省等省份所代表的中部和东部地区所辖县域GDP均有亮眼数据。除此之外,我国优秀县域的数量也快速增长:截至2021年,我国“千亿县”共有43个,为其他地区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因此,我国县域良好的经济走势也为未来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动力。

(二)县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润滑剂

“十四五”时期,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工作任重道远,县域作为“城尾乡头”,是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天然载体,自然而然成为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支撑。现阶段,我国应采取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模式,进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窗口期,因此为了满足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的需求,辐射带动乡村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县域与邻近城市的衔接配合,推进县域发展意义重大。

(三)县域发展是扩大内需战略的有力支撑

2023年为我国落实“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了有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扩大内需、形成强大经济内循环则成为了必然的战略选择。一直以来,我国县域与城市在投资消费方面有着不小的差距,其中人均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仅为城市地区的一半左右,人均消费支出更是不足七成。所以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能够极大地扩展国内投资和消费,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二、新政引导县域经济稳步发展

一直以来,国家高度关注县域经济的发展,各部门、各地方政府陆续推出多项政策以县域经济。时至2022年,《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为代表的多份重磅文件更是预示着在“十四五”新时期,县域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大举措。

(一)资源禀赋决定县域发展方向

《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各县域的发展方向取决于其各自的功能定位。首先,大城市周边的县域更受政策青睐,这些地区将被融入邻近的都市进行发展,承接人口、产业、功能特别是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市场、过度集中的公共资源疏解转移,辅以交通连接,发展成为大城市都市圈的卫星县域。第二,各县域应培育自身的专业功能,比如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强化产业平台支撑,提高就业吸纳能力,发展成为先进制造等专业功能县城。第三,重点生态功能区中的县域也将成为发展重点,位于该区域内的县域将逐步有序承接生态地区超载人口转移,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发展适宜产业和清洁能源,为保护修复生态环境、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支撑。

(二)以创新培育优势产业为县域经济发展工作重点

发展自身的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以创新手段进行培育则成为了工作重点。从政策中可以总结出,平台赋能、数字经济和优化顶层设计是不可或缺的“三大法宝”。

1.利用平台赋能,打造县域产业自主创新高地

打造县域产业创新高地,离不开创新平台的支撑。其中行业协会、产业联盟骨干等平台能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推进各县域高新技术企业的落地与发展,有利于“科技小巨人”的崛起与高水平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与此同时创新平台也能够帮助各县域聚焦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工程,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先型科技成果。

2.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优势产业快速“触网入云”

数字经济有着能与多个行业深度融合的特点,因此能帮助县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快速推进优势产业的突破。为实现这一路径,引导优势产业数字化升级,推动实体经济企业使用云服务、拓展云应用是关键步骤;同时也要积极鼓励数据分析、数据安全、云计算等功能的实现,加快培育大数据应用服务的新业态与新模式,从而使得优势产业能够更快、更优、更科学地适应时代变化。

3.优化金融顶层设计,加强金融手段扶持热门产业

金融手段对于产业的帮助效果同样不可小觑,因此各县域应优化金融顶层设计来扶持热门产业。一方面,县级政府应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增加对于热门产业的中长期贷款投放,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专项债券。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县域热门产业的发展,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稳妥推进产业基金试点,以此来实现热门产业对于县域经济发展地重要助推作用。

三、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案例—江西省樟树市

江西省樟树市作为江西省省辖县级市,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连续六年入选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百强。

(一)地理优势明显,发展方向明确

樟树市位于江西省中部,距省会南昌市76公里,属南昌1小时经济圈范围,多条高速公路承东启西,内外辐射,具备良好的县域交通优势,能够承接南昌都市圈的产业、资金和人口等生产要素转移,并能够发展科技型新兴产业。此外,樟树市在中药材种植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也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中医中药、健康养生等领域发挥独特的产业功能。

(二)中医药产业是其特色优势产业

中医药产业是樟树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历来有着“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的美誉,在2013年被评为中国中药协会认定的“中国药都”。2022年,樟树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超50万亩,拥有药业企业总数达406家,其中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数量30家,年产量达全省70%以上;医药产业集群入选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100强,为四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中医药产业示范基地、全省五星级产业集群,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药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中医药产业示范基地。近年来,樟树市不断挖掘自身优势,出台《江西樟树“中国药都”振兴工程实施方案》,大力扶持当地中医药产业发展,助力当地县域经济发展。

(三)中医药产业重点项目——中国药都葛玄养生小镇

元亨祥集团自成立以来,紧扣“健康中国、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专注价值投资、聚焦生命健康,坚持“双轮驱动、专注聚焦”的经营策略,始终坚持产业运营优先,专注“养生堂、养生谷、康养城”的投资运营,导入中医养生、养老照护、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业态。首创规划设计、投资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的“1+N+IOEPC”商业模式,致力打造健康养生示范样本。

元亨祥集团在江西省投资兴建裕元谷“中国药都葛玄养生小镇”,打造“中医药康养诊疗示范基地”。该项目位于江西宜春樟树市,是江西四大古镇之一、全国四大药都之一,毗邻道教名山——国家森林公园阁皂山,自然环境优越,三面环湖、一面环山,拥有独立式森林公园和环湖步道,自有农场、果园和河湖,可为小镇居民提供全天候的有机健康食品。项目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距离樟树高铁站5分钟车程,距离南昌1小时车程。项目拥有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环境,土沃水清,是休闲养生、颐养天年的风水宝地。

裕元谷“中国药都葛玄养生小镇”占地面积132.4亩,总建筑面积约18万㎡,总投资额约6亿元。项目依托集团在中医药产业的优势资源,将中医药养生文化宣传、中医体质辨识、中医专家诊疗、中医非药物疗法、养生药膳、传统功法等内容植入养老服务中,提升对老年人日常生活和健康管理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以中医养生为特色,养老照护为支撑,康复护理为补充,实现医与养的结合,为自理、半自理、失能以及失智长者提供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的中医养生、养老照护、康复护理服务。按功能划分为健康医疗区、文化学习区、餐饮服务区、休闲娱乐区、运动健身区和社区商业区等。其中养老社区10万平方米,中高端养老床位近2000张,包含一所二级医疗康复机构,为老年人提供疾病诊疗服务、医疗康复服务、医疗护理服务、中医药服务、精神卫生服务、安宁疗护等各项医疗照护服务。

未来随着“裕元谷”所代表的轻资产医养业务连锁体系正式形成,元亨祥集团将逐步打磨这一品牌体系并总结、凝练经营内核,在规模化基础上持续培育新业务、新收入点,实现业务基本覆盖长三角主要城市,于适宜时期启动旗下康养产品板块的IPO工作,结合樟树市实际情况,不仅助力中国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更要为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