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亨祥生态-中医药健康产业造王者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  产业洞察
发改委推出消费升级实施方案力促国内市场,养老市场潜力显现
发布日期: 2019-04-19 14:24:57

国家发展改革委1月29日消息,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顺应居民消费升级大趋势,进一步优化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


为了着力引导企业顺应居民消费升级大趋势,加快转型升级提升供给质量和水平,以高质量的供给催生创造新的市场需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推动消费平稳增长,特制订如下方案:

(一)多措并举促进汽车消费,更好满足居民出行需要;

(二)补足城镇消费供给短板,更好满足城镇化和老龄化需求;

(三)促进农村消费提质升级,拉动城乡消费联动发展;

(四)加强引导支持,带动新品消费;

(五)扩大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满足高品质消费需求;

(六)完善政策体系,进一步优化消费市场环境。

随着消费规模逐步扩大,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消费结构不断改善,消费升级态势持续,内需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压舱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伴随着我国当前人口增速低、老龄化人口的快速提升问题,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纺织服装、家具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高速发展的基础消失,而相应的医疗、健康、养老等产业得到明显提升。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贸易争端加剧的情况,扩大内需促消费成为减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举措。而在老龄化问题突出的情况下,养老需求市场将发挥巨大市场潜力。


一、消费成为拉动经济主要动力,内需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压舱石


(一)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更加显著


2018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6.2%,比上年提高18.6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2.4%,比上年回落1.4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6%,比上年回落17.2个百分点。


微信图片_20190419141641.jpg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继续提升


2018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7.2%、40.7%和52.2%,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4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提高0.2和0.3个百分点;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2018年三次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4.2%、36.1%和59.7%,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3、2.4和3.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第二产业高23.6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微信图片_20190419141647.jpg


(三)经济增长质量提高,新动能为经济发展添活力


2018年,是十九大的开局之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不断提高。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力实施,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不断涌现,新动能成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动力。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9%,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7%,分别高于整个规模以上工业2.7和5.5个百分点。1-11月,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0%,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9%,分别高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3.5和3.4个百分点。


二、不断突出的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通常是指在人口年龄结构动态变化的过程中,老龄人口比重上升,达到或超过某临界水平时所表现出的人口年龄结构特征,国际上通用的人口老龄化的界定标准是指年龄在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达到7%。


我国经历过三次婴儿潮,第一次时间段大约在1952-1958,第二次婴儿潮为1962-1970,第三次婴儿潮为1982-1990。第一波婴儿潮的人口基本达到退休年龄,第二波婴儿潮的人口逐渐进入退休年龄段。我国于1999年已经开始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根据《201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预计到202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超过3亿(占总人口比例超过21%),65岁以上人口超过2亿(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4%),正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微信图片_20190419141652.jpg


并且根据“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课题预测,到本世纪中叶,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于2053年达到峰值约4.9亿,占总人口比重35%;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于2057年达到峰值约3.9亿,占总人口比重29%;其中80岁以上老龄人口将于2055年达到峰值1.18亿,占老年人口比重24%。2050年,我国将居日、意、德之后,成为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我国人口结构方面,也已经由七八十年代的金字塔型,过渡到2000年的纺锤形,直到如今不断拔高的柱型或蘑菇型。


微信图片_20190419141921.jpg微信图片_20190419141700.jpg

微信图片_20190419141958.jpg

微信图片_20190419141702.jpg


三、促消费刺激下的养老需求


(一)当前养老机构供需矛盾的突出


我国养老机构供给的主体是公办养老机构,其他形式的养老机构供给主体发展不充分,床位数供给量小,不能填补公办养老机构留下的供给缺口。当前,我国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需求有较大的缺口,养老机构床位数供给远小于需求,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微信图片_20190419141705.jpg


在养老方式上,传统养老存在种种弊端。首先,房地产化倾向比较明显,社会资本参与受限制。如,现阶段的养老地产只是贴上了不同的标签,以不同形式卖房,并没有躲过卖房的本质。对社会资本而言,因养老机构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能够盈利的较少,其参与的积极性也大大减弱。其次,老年人多元化养老需求的限制。 缺少一种让老年人通过亲近生态环境,享受自然之美,并在和谐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实现生理、心理健康的一种积极的养老方式。


在扩内需,促消费等政策的支持下,随着我多养老体系的不断完善,新的养老需求也会进一步得到激发。


(二)未来巨大的市场规模


国家近年来十分重视养老产业的发展,密集出台了多个重要文件,对养老服务标准、养老服务市场放开、医养结合、养老互联网建设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说明。2017年3月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规划提出到2020年多支柱、全覆盖、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根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养老消费与养老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测算,2050年中国老年市场和养老产业规模将从2015年的1.87万亿元、4900亿元增长至48.52万亿元和21.95万亿元,年增长率分别达到9.74%和11.48%。


微信图片_20190419141709.jpg


结语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内需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作用就越突出,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变得尤为紧迫。而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突出的情况下,养老服务产业在扩内需带动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方面将发挥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