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亨祥生态-中医药健康产业造王者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  产业洞察
基建加速成投资热点和新增长动力,敢问增量资金源于何方?
发布日期: 2019-04-19 14:37:02

前言:

今年以来,基建项目密集批复、开工,各地重大项目投资计划纷纷上马,基建补短板步入快车道。专家认为,2019年宏观政策转向逆周期调节,基建投资加快步伐将对投资增速起到托底作用,5G、物联网等“新基建”成为亮点。同时,专项债扩容、PPP项目落地加速等都将为基建投资注入增量资金。


01

基建加速落地,新基建是投资亮点和增长热点


基建是政府投资的主要领域,政府基建投资的增长,有利于稳定各类市场主体的情绪,引导预期增强信心。因此,要想稳住投资首先要稳基建,2019年基建投资一定是围绕一些短板领域进行,而不是单纯的铺摊子、上项目。在机场、铁路、公路、油气管道等方面,基建投资还有潜力可挖。


18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加大补短板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地方专项债发行进度,加快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审批速度。各部门、各地区积极出台政策并狠抓政策落地见效,在加快推进一批在建项目顺利实施、加快推进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一批项目的前期工作上下功夫,在有效提高项目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和投资完成率上下功夫,有力推动了一批重大建设项目的实施,基础设施、农业农村、民生等短板领域投资增长呈现趋稳态势。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基建投资步伐加快将对投资增速起到托底作用,基建项目执行进度会明显加快。综合判断,预计2019年基建投资增长10%,成为拉动投资的关键力量,预计固定资产投资约增长5.8%。


新基建:扩充传统基建,兼顾稳增长和促创新双重任务


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带动通讯、计算机和电子等相关行业产品需求。这些新型基础设施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同时能激发更多新增需求。尽管短期内这些未必能够马上实现,但是提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反映我国在提前布局。我国拥有较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和庞大的内需市场,对这些设施建设的投入能够助力我国未来成为智能制造领域的领军者。


根据浙商证券测算,在新基建的政策指引下,预计全国5G投资规模将达1.2万亿元,投资周期可能超过8年;到2020年,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有望超过700亿元,物联网产业规模有望达1.5万亿元,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近7000亿元。预计2020年太阳能发电装机达1.1亿千瓦,发电量达1500亿千瓦时,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将达200万辆。新基建将对传统基建起到扩充作用,同时肩负稳增长和促创新的双重任务。


02

资金驰援,专项债和PPP二马当先?


2018年金融监管落地使非标融资规模大幅萎缩,对地方隐性债务的严控制约了城投公司其他融资渠道的扩张规模,基建投资增速受到严重影响而大幅下滑。18年不包含电力的基建投资累计增速从2月的16.1%一路下滑至12月的3.8%,如果按照旧口径计算,基建投资增速下滑幅度可能更大。而基建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超过20%,因此,基建投资增速的下滑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形成了明显的拖累。鉴于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实际情况以及基建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18年下半年政府开始出台多项政策举措来解决基建投资失速过快的问题。同时,专项债发行开始提速,其中8月和9月专项债发行规模分别达到5000多亿元和6000多亿元,有效缓解了基建投资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从18年10月起,基建投资增速开始止跌反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发出基建补短板的积极信号,而各大机构也预测19年基建投资将步入快车道。


19年决定基建投资的关键因素是融资,仅仅靠财政、政府专项债等并不能满足基建投资的资金需求,还需要其他资金渠道进行补充。


微信图片_20190419143147.jpg


增量资金主要来源分析:


1. 政府性基建专项债或构成2019年基建主要增量资金


18年专项债整体发行规模约为1.35万亿,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到“较大幅度增加地方专项债券规模”,并且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在2019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当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之前,授权国务院提前下达2019年地方政府新增一般债务限额5800亿元、新增专项债务限额8100亿元,合计13900亿元。地方债发行提前,规模将有所扩大,符合“开好合法合规举债前门”的原则。提前下达的地方债为基建提供了必需的“弹药”,基建融资改善进度或超预期,市场上预估2019年专项债整体发行规模超过2万亿(海通证券预估可能达到2.2-2.4万亿;中信建投预估将达3万亿)。1月下旬,各地陆续启动发债程序。


2.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可对2019年基建资金形成显著支持


近几年国家预算内资金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中的比重有所上升,占比从2010年的11.6%提高至2017年的16.1%,并从2016年开始超过国内贷款的资金规模。在基建托底的情况下,天风证券预测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可为基建投资提供3700亿以上的增量,对基建形成显著的支撑。


3. PPP将对2019年基建提供重要的融资保障


PPP方面,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PPP项目清理基本结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条例》有望出台,PPP也将为基建投资提供重要的融资保障。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累计落地PPP项目4680个,总投资额达7.16万亿元,管理库落地率达55%。2019年,在PPP政策体系完善的情况下,PPP项目落地速度有望继续加快,项目整体投资规模将达4万亿元左右,其中民间资本金投资规模大概在0.8万亿元左右。


4. 国内贷款对基建的支援大概率复苏


基建资金来源中贷款部分大概率可以复苏,但是复苏程度如何则受多方因素影响而较难预测。虽然央行向银行间市场注入了流动性,但是从商业银行向基建传导流动性的效果难以保证。MPA考核压力之下,2018年商业银行对基建企业贷款意愿显著降低,部分前期拓展较为激进的企业在年中出现了债务兑付风险,商业银行对政策变化的顾虑转化成了对基建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要求的提升。从18年7月起,中央对基建补短板的支持逐渐明朗,预计基建投资资金中国内贷款部分在19年会有所恢复,但仍需持续关注,结合内外部环境变化做进一步推断。目前信贷增速不低,预计2019年1月信贷会出现较快增长,但目前非信贷尤其是银行表外业务增长不尽如人意。接下来,关键在于突破非信贷融资瓶颈,在信托贷款、委托贷款方面有一定政策弹性,才可能在推动基建方面有比较明显的成效。


5. 非标融资萎缩趋缓,对基建投资的拖累将有边际改善


非标融资在前几年一直是城投公司主要的融资途径,但随着“控非标”的进行,18年以来非标融资规模持续萎缩成为基建投资的主要拖累。但是目前来看,非标融资规模萎缩相比于18年初已经有所缓和,虽然19年非标融资规模仍是大概率进一步下降,但幅度将可能收窄,非标融资萎缩对基金投资造成的拖累会有边际改善。


6.受置换债规模大幅下降影响,城投债仍将是基建投资最大拖累


18年城投债发行规模整体是稳中略升,但由于到期量大,全年净融资额规模仅有约0.6万亿元。城投公司大部分属于地方隐性债务,而我国对地方举债的监管日趋严格,因此,城投债未来增长幅度有限。且19年置换债规模大幅降低,将制约城投举债的腾挪空间。根据政府计划,本轮对融资平台的债务置换在2018年全部完成,所以,19年融资平台的到期债务需要自己偿还,这将挤压用于新的基建投资的资金规模,19年城投债仍将是基建投资的最大拖累。


图2是对2019年基建投资资金来源分布的估算,假设其余资金来源部分主要是按照历史增速稳步增加,那么要使19年旧口径基建投资增速反弹至5%,仍然存在1万亿元左右的资金缺口,未来可能需要通过进一步扩大专项债或者提高政策性银行贷款来补充。


微信图片_20190419143154.jpg


03

基建资金走向预测


中央对于推动地方隐形债务“显性化”的方向十分明确,因此,项目合规性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以专项债为例,专项债募集资金专款专用不可作为资本金,且对相关项目未来收入融资的自平衡性有更高的要求。基于此,铁路、公路、城轨产业链等符合中央规划领域的基建项目更容易受益,将会是中央预算资金以及其他资金的主要投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