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态农旅
生态农旅涉及到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农旅融合三个概念的多重组合。生态农业在于农业的绿色化、生态化,用现代科技提升农业的环保性;生态旅游在于追逐自然体验,亲近自然,感受优美的生态环境,以森林康养、生态观光为特色;农旅融合的内涵在于“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生态旅游”指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需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生态旅游在这里对于农业和旅游业态的双向融合有着重要的链接与融合作用。
如何做好现代化生态农旅?现代生态农旅都有哪些可参考的发展模式?我们这里就以近年来国内外生态农旅方面的五个典型案例加以说明。
二、国内外可示范性典型案例
模式一:绿色养猪观光园——网易未央猪场
网易未央猪场目标是建一座网易养猪示范基地。在建筑设计和产业打造方面融合生态自然科技,让养猪变得更加绿色、有观光感。同时,在产业上,突破以往单一养殖-售卖的产业模式,结合观光体验、教育示范价值,全方面延伸产业链条。
1.建筑设计兼具美感与科学
不同于普通的养猪场,外观简陋粗糙,直接排放猪粪便,污染环境。网易未央猪场进行景观设计提升,用符合乡下施工的红砖、混凝土、水洗石、自然光、水、工人的意外的“自由发挥”,使这个猪场的设计更具现代化和美感。猪舍内部不同于传统猪圈,宽敞明亮,黑猪可以在里面撒丫子欢快跑步,也可以安稳地睡觉。每个猪舍顶棚都采用双层屋顶结构,屋檐坡度精确到20度,帮助调节不同气候下的温度调节,最终实现效果大概就是冬暖夏凉。屋顶每隔6米有一个阳光板,隔热的同时又不阻挡紫外线,提高黑猪的免疫力。猪场设计兼具科学与美感。
2. 延伸生态农业产业链条
黑猪有自己定制的马桶,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指导黑猪上厕所。猪的排泄物经过干湿分离等三道处理工序后,固体成了绝佳的有机化肥,完全无臭,可以直接用在养猪场的茶园、菜地等,实现循环利用。同时,猪粪经过提取、烘干、碳化,转化为优质的肥料,还可以以很高的价格进行销售。在这里,猪的尿液和冲洗猪圈的水进入循环净化池,净化池里有多种具备水处理能力的植物,依据植物不同的净化污水的能力分区种植,水净化后导流至展厅,在展厅与风雨廊之间形成水景。猪厕所系统是味央团队最得意的研发成果之一,一举解决了养猪行业曾经最大的痛点——脏、臭、潮湿。
3. 农旅融合:发展生态观光农业
场主期望用这栋建筑来展示猪肉的加工过程和猪肉产品展示,并以此作为整个牧场发展观光业的起点。
模式二:Mokumoku猪农场农旅模式--打造完整农旅产业链
位于日本三重县伊贺市郊区有一座名叫Mokumoku农场,以亲子教育为出发点,以家庭为主要需求群体,是集观光农业、研发生产、加工制作、产品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农场。
Mokumoku猪农场农旅特色可以归纳如下:
1.农旅农场以亲子教育为出发点
Mokumoku以家庭为主要需求群体,强调亲近自然及家庭温馨。定位精准,分区清晰成为其成功的关键。
农场主客群是12岁以下的亲子家庭,所以农场的很多设施、体验活动是针对这些年龄段孩子而设计。作为一个亲子农场,Mokumoku有非常明确的分区和定位。农场由农户养猪的经营联合体发展而成,以“自然、农业、猪”为主题的工作室农庄。以家庭、学生为主要客群,强调亲近自然及家庭温馨。最后形成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休闲观光农业、网购于一体的主题农场。
农场主要分为四大区域,分别提供观光游览、科普教育、产品展览、餐饮美食、休闲体验、商品购买、度假住宿等服务。农业各个环节与旅游产品无缝融合,形成密切关联的农旅产业链。
农场精心设置了购物区,而且类别很丰富。包括:蔬菜交易市场、牛奶工坊、乡村料理店、美食广场等。
在蔬菜交易市场中,农场与周边农户一起合作,向消费者提供新鲜蔬菜。不仅如此,所有提供的产品上还会标上种植农夫的照片和姓名,这样购买的客户就能清楚知道所购买的蔬菜的生产地和种植农民了。这样对种植者有一定的约束力,也能让顾客更放心,对打造农场生态健康的形象是非常有帮助的。
2.差异化主题馆---农旅农场将产品加工包装成不同主题馆
农场的加工产品的店铺都被包装成主题馆,牛奶工坊里也会展出和出售各种奶制产品。这些主题馆从风格、装饰物等方面,以可爱动物造型为主,很容易受到小朋友们的欢迎。
如猪主题馆内有许多猪肉生产加工的商品,还有叉烧馆、香肠主题馆等。而当地养殖的猪肉则会在餐厅通过料理的方式直接让消费者品尝。
这些主题馆从风格、装饰物等方面,以可爱动物造型为主,而且不同的主题馆陈列和销售的都是和主题相关的商品,比如在猪主题馆内,售卖的都是和猪相关的纪念品。
3.参与感--Mokumoku农旅农场的亲子活动设计高度重视参与感
让小朋友们亲近自然,是mokumoku农场设置活动的考量之一。所以即使是饲养猪的场所,也被聪明的设置为小猪训练园,也可被小朋友们观赏。每日按时饲养员都会把猪放出在园里活动,游客可在屋外零距离接触观赏小猪。同时游客也可在饲养屋喂养小猪。这样的模式会让游客的体验感更好。
模式三:上海金山区-- 渔村“田园综合体”
当都市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通过转型升级,使农民增收致富,是金山区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金山区积极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注重打造一个个田园综合体,充分发挥都市农业的经济、生态和服务功能。
模式借鉴:
1.金山嘴渔村--靠海吃海
金山嘴渔村里最早开出的天桥饭店,如今已是天天排队吃海鲜的局面。而另一家永乐大酒店,2016年接待人数也超过了15万人次。
2.发展文旅围绕“渔”字
到2016年底,金山嘴渔村累计接待游客达320万人次。现在,即使到了夜里11时,还能看到咖吧、酒吧的灯火和闲坐其中聊天的年轻人,而一家家民宿里更留住了不少舍不得走的市民游客??围绕一个“渔”字做足文章,让金山嘴渔村渐渐成了“不夜小镇”。
3.发展渔村特色民宿
目前,全村已有100多户村民的农宅租了出去,被用来开民宿、饭店、咖啡店等,租金已比前两年翻了一番不止。整个渔村的特色民宿出现了12个品牌,客房数达到了120间,每到节假日必须提前预订才能入住。
模式四:安徽肥西县“官亭林海”
官亭林海在规划之初,就按照多功能、多业态运营进行设计,项目涵盖了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田园居住等复合功能,将新型产业与乡村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
模式借鉴:
(1)保留原生态
官亭林海田园综合体的核心产业是农业。为了改善乡村旅游硬件和提升服务水平,肥西对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改造甚至重建,但本身仍是乡村,特别保留了乡村的原生态,融合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创新形式,真正展现农民生活、农村风情和农业特色。
(2)农民享受权益
肥西利用农民合作社这一载体,通过土地流转,对土地经营进行中长期产业规划,发展现代化、规模化的农业产业园区,以此作为建设田园综合体的基础。而加入合作社的农民,既可以在其中就业,还可以通过股权、租金等方式获得收益,做到充分参与和受益。
(3)城市乡村的相互融合
在官亭林海的周边,肥西县对农村进行了一系列改造,以官亭林海为中心,逐步向外围拓展。改造的思路是,让城市和乡村实现交汇融合、文明对接。
模式五:成都松鼠部落---集生态、娱乐、教育于一身的户外亲子乐园
成都松鼠部落,户外亲子乐园,占地约500亩,致力于构建生态型寓教于乐的家庭户外休闲中心,是成都首个集生态、娱乐、教育三大理念于一体的全年龄层皆可参与游玩的户外亲子乐园。截至2018年7月,入园人数超300万,主要有三块收入:门票、餐饮、其它。门票60-120元不等,加上餐饮和其它收入,每年营业额约1亿元人民币。
亲子园模式特征与经验:
松鼠部落被天然植被覆盖着,覆盖园区80%以上的林地四季常绿。夏季的部落用专业的冷雾降温系统,短短几分钟内就能让周围环境降低3℃-10℃。冷雾系统拥有专门的过滤和水软化设备,不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任何危害。松鼠部落亲子园项目类别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1.冒险类项目
1)迷雾穿越
孩子们可以在丛林之中亲身体验一番林中穿越的乐趣,在远离地面的树梢之间,像小松鼠们一样勇敢,快乐地穿越与欢笑。
2)丛林小火车
复古可爱的蒸汽小火车,以松果村为起点,往返于全长约1km的彩虹轨道,几乎贯穿了整个松鼠森林。
3)欢乐蹦床
风靡世界的平地蹦床群,组成了一个欢乐的蹦跳世界。孩子们可以通过在蹦床上弹跳,很好地锻炼平衡力和耐力,还能创意DIY跳,摆出各种造型!
4)飞跃侏罗纪
迷失在迷雾森林中的恐龙,抛去了凶狠的外表,变成了孩子们的“团宠”,和孩子们来一场亲密接触,同时还能获得很多远古恐龙的知识。
2.益智类项目
1)声波矩阵
用形式各样的巨型传声筒组成一个巨大的声波矩阵,小朋友们可以在这里体验前所未有的声音玩法,还能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声音传播的秘密。
2)乐高小镇
乐高小镇是为部落定制打造的积木世界,有乐高王国最新最好玩的积木玩具,同时,乐高还配套打造了甜蜜的糖果屋和供哺乳期妈妈们使用的育婴师,贴心、实用、有趣味。
3.竞技和戏水类项目
园区设置了疯狂海洋球、水利工程、沙滩考古等寓益智娱乐为一体的水上游乐项目,特别是其嬉水迷宫设计,由几十项亲子嬉水竞技游乐设备精心组合而成,如同一座漂浮在水面之上的欢乐移动城堡。大人和孩子们都可以在上面自由的奔跑和嬉戏。嬉水海岛设计中,水深仅为0.1米,专为幼小年龄段的家庭设计的亲水玩法。不仅能在阳光下与水柱共舞,更有多重隐藏喷水机关带来猝不及防的清凉,寓盈利潜力于创意游乐之中,难怪能够如此吸引老幼休闲旅游客。如此创意,魅力难当!
三、案例模式小结
我们可以将生态农旅和田园养生园区(综合体)模式特征归纳成如下几种:
1.田园农业旅游模式——以农村田园景观(如花卉、苗木、林业、牧场)、农业生产活动(渔业、种植业、民俗文化活动)、创意农业创意景观为旅游吸引物,开发农业游、林果游、花卉游、渔业游、牧业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田园农业旅游主要包括田园农业游、园林观光游、农业科技游、务农体验游几种模式。
2.民俗风情旅游模式——即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3.村落乡镇旅游模式——以古村镇宅院建筑和新农村格局为旅游吸引物,开发观光旅游。比如位于安徽合肥巢湖经济开发区的三瓜公社,按照“一村一品”和“一户一特”的思路进行产业规划,重点打造了南瓜农特电商村、冬瓜民俗文化村、西瓜民宿美食村和印象半汤度假村,开发茶、泉、农特、文化四大系列一千余种半汤优质农特产品,建设各类产品基地,通过各类专业合作社促进农特产品产业化发展,让村民足不出户把产品卖向全国,形成了以农特产品种养、生产加工、电商物流、餐饮住宿、休闲旅游为主,三产融合发展的“三瓜公社”新模式。
4.休闲度假旅游模式——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独特的地热温泉、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结合周围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兴建一些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
5.科普教育旅游模式——利用航天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技生态园、农业产品展览馆、农业博览园或博物馆,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历史、学习农业技术、增长农业知识的旅游活动。
回归自然旅游模式——利用农村优美的自然景观、奇异的山水、绿色森林、静荡的湖水、发展观山、赏景、登山、森林浴、滑雪、滑水等旅游活动,让游客感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
现实应用中,成功的项目规划与设计构思应该因地制宜,将上述多个模式以其特征异同,进行花式组合、有效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