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亨祥生态-中医药健康产业造王者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  产业洞察
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异同比较
发布日期: 2019-06-10 13:01:33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省(区、市)系列新闻发布会,6月3日上午10时,请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马兴瑞,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傅华,广东省副省长张虎介绍广东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情况。马兴瑞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对科技人员给予一定税收优惠,比如港澳特殊人才到广东,正在推动按港人港税、澳人澳税的政策解决。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组长韩正3日在上海主持召开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韩正指出,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统一和提高思想认识,深刻领会党中央的战略意图,充分发挥长三角优势,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做好一体化发展这篇大文章,建设最具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强劲活跃增长极。


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两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地带,目前的发展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梳理两个经济“湾区”在禀赋和政策方面的相似之处和不同,将有助于我们理解两地各自的优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1.强调科技创新的力量


科技.jpg


世界三大湾区东京湾区、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在原始创新方面比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都强。这也是我国两大湾区的短板和需要发力的地方。


有改革开放40年和新中国成立70年打下的基础,长三角地区若干所世界一流和国内一流大学,与长三角地区发达的制造业、城镇化水平、港口、贸易以及财富集聚的优势相结合,将有助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不断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势;港澳也有几所世界一流大学,与广东实体经济的创新能力相结合,将有助于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各部委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包括建设重大的科技基础设施、大科学装置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实验室等。


2.强调对外开放和国际化发展


开放.jpg


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要坚持高水平开放,共同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着力推动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通过制度创新推动高水平开放,用高水平开放倒逼改革,全面提升长三角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


上海作为全国的金融中心,正着力实现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以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大大降低了外资金融机构在上海的准入门槛以及外资在我国金融市场的参与度,同时鼓励上海金融机构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借助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优势,上海在港金融机构在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接触、熟悉、利用香港在金融体制、税收等方面的优势,积累丰富的金融企业发展,对外开放,实现国际化发展的经验。这些经验会反哺母公司在上海的发展,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此同时,在港金融机构应联合起来,打造海外金融平台优势,为中资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大的便利。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起到一定的经验借鉴和示范作用。


3.税收制度的优惠


税收.jpg


粤港澳大湾区对科技人员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目前政府有关部门正抓紧研究港澳特殊人才到广东享受港人港税、澳人澳税的政策优待议题。吸引港澳地区人才到广东发展。与此同时,香港15%的个人所得税低税率也吸引广东地区的一批懂得规则、熟悉市场、精通语言,擅长业务的专业化人才为在港企业服务,为在港中资企业的发展取得了宝贵的人才资源支持,大大加快了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亟需统筹推进长三角非税收入改革;加快健全地方税体系、进一步显著减费降税。制定统一的财税政策、保障发展,确保不同地区间可以形成合力、共谋发展。


4.自由贸易的重要性


贸易.jpg


香港一年的贸易量等于GDP贸易量的三倍到四倍,有着大量的转口贸易。中美贸易17%通过香港转口。香港有40万人从事进出口贸易相关工作。贸易加上物流产生的价值大约是金融的2倍。科创方面大陆无法进口的货物,香港可以进口。先进制造业层面,内地不能进口的设备,香港可以进口。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充分利用港澳地区转口贸易以及资金进出,融资成本低的优势,在当前中美贸易战的关键时期起到降低贸易摩擦所带来的损失和成本的作用,并促进内地和境外科创和制造业的发展,以及内地和境外技术和资源的交流合作。


长三角一体化有上海自贸区在人流、物流、资本流方面的优势。当前上海正加快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建设,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与此同时应强化高效协同,合力深化跨区域合作。协同建设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着力优化港口布局,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压缩通关时间,降低合规成本。做好自贸区以及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制度衔接,除去G to G(政府和政府间的合作),强化B to B(商业对商业), B to G(商业对政府)以及B to C(企业对客户)的发展。在这方面沪港两地,粤港澳大湾区以及长三角区域间的合作大有可为。

   

香港已经是全球的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和贸易中心,而上海正努力建设,即将实现全球的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和贸易中心的愿景。香港和上海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城市,之间既有竞争更有合作。沪港两地在金融、贸易、航运等领域的互动与合作将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地区的联动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联动和增益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