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亨祥生态-中医药健康产业造王者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  产业洞察
乡村振兴顶层设计将破壳而出,国务院打出政策组合拳
发布日期: 2019-07-04 18:00:43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因此,要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要内容,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十九大报告为产业兴旺指明了具体方向和发展道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并与城市市场相连接。


6月28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产业内涵特征、发展思路、实现路径等作出全面部署。


1.jpg


一、政策亮点


(一)指导思想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与城镇化联动推进,聚焦重点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强化创新引领,突出集群成链,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2.市场导向、政府支持。

3.融合发展、联农带农。

4.绿色引领、创新驱动。


(三)目标任务


力争用5—10年时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值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实现较大幅度提高,乡村产业振兴取得重要进展。乡村产业体系健全完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绿色发展模式更加成熟,乡村就业结构更加优化,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产业扶贫作用进一步凸显。


2.jpg


(四)任务举措


1. 突出优势特色,培育壮大乡村产业。


做强现代种养业;做精乡土特色产业;提升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培育乡村新型服务业;发展乡村信息产业。


2. 科学合理布局,优化乡村产业空间结构。


强化县域统筹;推进镇域产业聚集; 促进镇村联动发展; 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


3.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增强乡村产业聚合力。


培育多元融合主体; 发展多类型融合业态; 打造产业融合载体; 构建利益联结机制。


4. 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增强乡村产业持续增长力。


健全绿色质量标准体系; 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 培育提升农业品牌; 强化资源保护利用。


5. 推动创新创业升级,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 促进农村创新创业。


6. 完善政策措施,优化乡村产业发展环境。


健全财政投入机制; 创新乡村金融服务; 有序引导工商资本下乡; 完善用地保障政策; 健全人才保障机制。


二、政策解读


7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


在行吹风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表示,指导意见明确乡村产业的内涵特征、发展思路、实现路径和政策措施等,是指导乡村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将在“钱、地、人”三个方面打出“组合拳”,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3.jpg


(一)定位更加准确、路径更加清晰、要求更加具体


乡村产业发展也存在产业门类不宽、产业链条不长、要素活力不强和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亟需加强引导和扶持。国务院印发的《意见》正是在以往政策的基础上进行了集成、延伸、拓展、细化和实化,主要有三个特点。


首先,乡村产业定位更加准确。乡村产业概念有了明确的界定,是姓农、立农、兴农的产业。主要包括现代种养业、乡土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休闲旅游业、乡村服务业等,具有产业链延长、价值链提升、供应链健全以及农业功能充分发掘、乡村价值深度开发、乡村就业结构优化、农民增收渠道拓宽等一系列特征。


其次,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更加清晰。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以科学布局优化乡村产业发展空间结构。强化县域统筹,推进镇域产业聚集,构建县乡联动、以镇带村、镇村一体的格局。二是以产业融合增强乡村产业发展聚合力。发掘新功能新价值,发展连接城乡、打通工农、联农带农的多类型多业态产业,让小农户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三是以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增强乡村产业持续增长力。发展乡村绿色产业,健全绿色标准体系,培育提升品牌,强化资源保护利用。四是以创新创业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改变过去乡村产业主要依靠人力、地力等传统要素发展的局面,更多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培育创新创业主体,拓宽创新创业领域。


第三,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要求更加具体。《意见》强调,各地要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把乡村产业振兴作为重要任务,摆上突出位置。要建立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推进机制。


4.jpg


(二)“钱、地、人”三方面打出“组合拳”,解决乡村产业发展瓶颈


发展乡村振兴,离不开钱、地、人等关键核心。余欣荣认为,此次出台的《意见》,政策含金量很高,要在“钱、地、人”三方面打出“组合拳”。


在“钱”的方面,既要健全财政投入机制,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的比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根据实际需要,按照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产业发展基金;又要创新乡村金融服务,引导县域金融机构将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重点支持乡村产业。如何撬动市场来进行资金投入是非常重要的。资金方面,监管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倾斜政策,对投入乡村振兴的资金应保障有合理的利润做后盾,通过市场的方式来筹集是重要的方向。


在“地”的方面,要完善用地保障政策,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加大对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的倾斜支持力度。开展县域乡村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建设用地,重点用于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创新创业。探索针对乡村产业的省市县联动“点供”用地,支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及融合发展。政策方面,监管部门可出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用地方面的政策,挖掘好自身资源的潜力,如在尊重农民意愿的情况下对农村房基地进行适当调整、集中,可用调整出部分用地,“地”的问题关键是在政策调整和改革。


在“人”的方面,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引导各类人才到乡村兴办产业,加大农民的技能培训力度,支持职业院校扩大农村定向招生。深化农业系列职称制度改革,支持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入股农业企业,实现股权分红等激励措施。要重视培养乡土人才,将其根扎在农村。同时,建立吸引人才的政策,企业是培养引进人才的重要组织,要重视人才培养,为产业振兴提供人才通道。


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和农民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不仅需要一系列的配套设施政策,还需要建立长效机制。


5.jpg


(三)如何实施顶层设计?


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行系统谋划,在国家层面,顶层设计已经完成,省级、市级层面的设计大部分已经完成,县级层面的顶层设计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乡镇到村级的顶层设计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其次,有了顶层设计,就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施,“一张蓝图”干到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要经过地方政府批准,成为地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准绳,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换一个领导再推翻重来。


最后,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产业发展必须具有可持续性,如何能保障产业振兴持续下去,是乡村振兴必须考虑的问题,没有产业振兴的引擎,其他振兴就没有发动机,也难以持续下去,因此,关键是要建立产业振兴长效机制。


乡村振兴重要的是要解决好谁带头振兴的问题。要突出党建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党支部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充分发挥每个党员的带头作用,通过“党建+”的模式,走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