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田园综合体的产生背景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和田园社区等产业于一体的新型的综合发展模式。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此概念的提出,恰逢我国城镇发展转型期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契机,时代特色鲜明,发展潜力巨大。
(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为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的战略重点,田园综合体作为关注城乡和人的发展、能够整合三次产业相互促进和融合的创新发展模式,必将成为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为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
一方面田园综合体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新途径,可以促进农业就地产业化与农民就近城镇化;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使剩余劳动力就近转化,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缩小城乡差距,也为田园综合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
(三)投资方向与模式的多元化为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创造了难得机遇
随着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的终结,在政府政策引导下,投资方向逐步由城市向乡村和农业转移,投资模式开始向“互联网+农业”、PPP等多元化方向发展。作为以农业为基础、三产并重的田园综合体不仅为投资主体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也为其自身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和机遇。
(四)田园价值的提升为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带来了基础保障
田园综合体能够极大改善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更好地展现田园价值,而田园价值的日益提升也为田园综合体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二者相互促进、互为条件。
二、田园综合体发展趋势
(一)从独立发展向集群发展转变
目前的田园综合体数量少、分布广,在每个地区的发展是相对独立的,具有引领性和示范性作用。但要实现乡村振兴、多元产业共同发展,就必须走集群化发展路线,构建点多、线长、面广的集群化发展模式,这样才能实现共同繁荣。
(二)从线性发展向网络发展转变
田园综合体的概念突出了单一产业向产业链延伸的理念,但随着田园综合体的增多及集群的发展,产业链将逐步向产业网发展,形成城乡经济共同体及自我循环的生态网络。
(三)从资源整合向资源共享转变
田园综合体的一个关键点就是挖掘和整合现有资源,发挥最大效率。但未来的田园综合体并不是独立存在的,随着区域一体化、城乡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和信息一体化等进程的不断推进,需将整合后的资源进行共享利用,提升效率。
从上述发展趋势看,未来的田园综合体必将突破现有的小范围自我循环机制的发展模式,置身于区域的大背景下,更好地协调城镇与乡村、乡村与乡村、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宏观调控,实现内容与渠道的多元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和发展后劲不足等现象。
三、国外田园综合体的发展与借鉴——美国Fresno农业旅游区
(一)Fresno农业旅游区概况
Fresno市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Fresno Country,该省面积1.56万平方公里,其中城市面积占87%,乡村面积占13%;Fresno Country是世界著名的农业大省,年农业产值高达56亿元。Fresno市是加州第五大城市,面积290.9平方公里,距离旧金山车程不足3小时,有来自于80多个不同民族的48万人口;Fresno市自然条件优越且农业发达,依托国家公园及农业旅游,每年吸引了超过300万的游客。
Fresno农业旅游区由Fresno市东南部的农业生产区及休闲观光农业景点构成,区内有美国重要的葡萄种植园及产业基地,以及广受都市家庭欢迎的赏花径、水果集市、薰衣草种植园等。
(二)结构和内容
Fresno农业旅游区依托Fresno市,形成了“综合服务镇+农业特色镇+十大特色项目+主题游线”的立体架构:
一城:Fresno;
一综合服务小镇:Sanger;
四大农业特色镇:Reedlley, Selma, Kingsburg, Orange Cove;
十大项目:观光科普+体验+生产销售+度假村;
两大主题游览线路:赏花+品果。
Sanger作为综合服务镇,是四个特色镇的服务中心,其交通区位优势突出(是由市中心去往东部国家公园及南部农业景点的重要节点),并拥有完善的商业配套(有26家餐厅、7家便利店、多家旅馆)。
四个农业特色镇分别为塞尔玛(Selma),金斯堡(Kingsburg),奥兰治湾(Orange Cove)和里德利(Reedlley),每个特色镇均有主营项目,共同打造了优势农业的规模化种植平台,实现产旅销相互促进的运营模式。其中,塞尔玛被誉为“世界葡萄干之都”,世界葡萄干产量的93%都在这里,同时,它也是著名的水蜜桃之乡;奥兰治湾主要种植橙子、柠檬、橄榄、葡萄、杏子等作物,并以成熟的家庭水果作坊而闻名;金斯堡的主要作物包括葡萄、西瓜、苹果、棉花等,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果加工中心;里德利同时作为花卉苗木基地的同时,也被誉为“世界的水果篮”。
Fresno农业旅游区的十大项目类型全面,功能各有侧重,能够满足各种人群的需求。(如下表所示)
Fresno农业旅游区设置了以Fresno Bloom Trail和Fresno Fruit Trail为主题的两条游线,串联重点项目,并通过举办Selma葡萄干节与嘉年华、Kingburg瑞典节等节庆活动,使Fresno农业旅游区全年皆有景和活动,从而盘活了农业特色小镇。
Fresno Bloom Trail:一年四季均可以赏花(2-3月桃花、8-11月柑橘花、8月底-10月初梅花),其中最主要的时间是春天的2月-3月中旬。
Fresno Fruit Trail:时间为每年的4-9月,节点共37个,涵盖了包括种植园、农场、水果加工厂、餐饮店和度假村等在内的各种类型,将每个乡镇及重点旅游项目均纳入其中。
(三)Fresno农业旅游区对我国发展田园综合体的启示
1. 立体架构
依托城区,打造“综合服务镇+农业特色镇+十大特色项目+主题游线”的立体架构,从而形成独特的城乡经济共同体的生态网络。
2. 因地制宜
Fresno农业旅游区以资源为导向,根据片区条件制定发展内容,因地制宜确定片区发展方向:交通优者重在综合服务,产业强者重在生产销售,生态佳者重在休闲度假。
3. 三产融合
在原有农业基础上进行创新,实现三产结合,发展复合功能。
4. 资源整合
通过设置赏花品果等主题线路以及举办丰富的节庆活动,从而串联重点项目,形成集聚优势,最终实现品牌影响力的提升。
四、海南文昌地区田园综合体规划实践
(一)项目概况
海南文昌地区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琼北地区的中心,属热带季风气候区,生态优势明显、农渔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当地历史悠久,传统民居建筑特色突出,多元建筑元素交融,布局形式独具一格。规划研究范围(拓展区)为60km2,重点规划区域(发展区)为12km2,目的在于充分利用现有农业资源和国家鼓励海南农业发展的政策,研判发展方向,确定发展战略,合理谋划重点区域发展模式。
(二)总体战略
文昌地区基于区域发展优势及政府主导发展的前提,创新提出建设国家首个“热带田园生态圈”的理论构想,由政府组织进行区域发展规划,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构建一体化的发展和管理平台,形成“田园生态圈+田园综合体+国家农业公园”的三级发展结构;规划分别对拓展区和发展区进行合理规划,并以“特色小镇+特色村落”的镇村体系作为表现载体,构建多层级一体化的规划发展模式。
(三)规划内容
1.政府主导建立平台
海南省是全国18个田园综合体试点省份之一,陆续提出了扶持政策要求、开展竞争性立项及建立奖优罚劣工作机制等系列内容。在充分利用国家及省内政策优势的前提下,文昌地区以当地政府为主导,吸引优质企业参与,规划建立地区发展平台,该平台又可细分为政策平台、融资平台和合作平台。
首先,由政府组织、企业参与搭建政策平台,积极推进区域发展规划,包括土地规划、产业规划及社会发展规划等,从宏观上确定发展方向、发展定位及发展重点。
其次,依据宏观战略和国家政策,统一建立发展和管理机制,组织村集体、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等共同参与,建立众筹机制,搭建融资平台。
最后,吸引相关企业协同发展 ( 如物流公司、航空公司、信息技术公司和科研机构等 ),盘活现有资源,建立公共资源系统,搭建合作平台。通过相关企业的协作,实现区域一体化运营,减少中间成本。而合作平台的建立,有效促进了城乡之间、行业之间的联通,激发田园生态圈内生动力的形成,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2.规划引导架构圈层
规划对拓展区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圈层网点:
一是保留海南热带农业生产特色,结合现代农业技术革新,合理确定农业生产布局及相关联的产业体系,实现经济利益和景观效果并重,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居民点的功能重构,全面构建生产生活圈层;
二是充分挖掘本土文化,将该地区特有的侨乡文化、排球文化、航天文化、文昌鸡文化与空间、产业有效结合,延展文化产业,弘扬文化魅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本土文化圈层;
三是发挥热带农业特色优势,将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有效嫁接,集合科技研发、休闲旅游、文化艺术等高效产业,促进农业向高附加值、高科技、高创新化方向发展,构建覆盖全区、连接全域的产业网络;
四是积极吸引国内外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入驻,利用本地优越的气候及土地条件,开展多元化的田园产业科普研发,形成科研教育圈层;
五是整合内部产品输出,吸引物流、航空企业与其合作,依据现有交通体系完善海、陆、空多元化的物流网络,为农产品及其他产品提供包装、仓储、运输的完整链条式服务,建立物流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整合供应链各环节的物流信息并实时更新,打造多元化的智慧物流圈层;
六是通过生产网络平台进行产业方向确定、产业技术推广及产业信息管理,通过生活网络平台构建信息化、标准化与便捷化的田园生活“微环境”,通过贸易网络平台开展田园产品贸易、田园休闲旅游与金融商务贸易等活动,融合三大网络平台并以此为媒介打造一体化的网络信息圈层。
3.基本单元引领发展
规划以发展区为重点,建设田园生态圈基本单元——田园综合体,选取文昌地区特色作物,疏通现有路网,结合现有村落,保留现有琼北民居特色,灵活采用农业主题公园和共享农庄等模式,打造具有不同特色的“两中心、三组团、十村落”,并配以相应的公共服务、文化科研及生活社区。
“两中心”,即结合现有主要村落现状,将人口较为集中的中心村和大顶村作为“两个中心”进行重点建设,配套相应的商业、文化与服务设施,作为全区域的生产生活核心,服务和引导全区发展。
“三组团”,即结合现有村落肌理,选取距离较近的几个村落合并发展,赋予其科研教育、健康养老和民俗文化等不同发展特色,并以此为基础完善和丰富相应的功能组团。
“十村落”,即选取文昌地区最具特色的文昌鸡、东山羊、咖啡、花卉、胡椒、木瓜、菠萝、荔枝、柠檬和椰子10种作物,以生态核和服务设施为核心,发展特色主题产业,同时在周边布置特色庄园,打造各具特色的“十村落”。
4.以镇村体系打造特色
根据海南文昌地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引导镇村体系与职能的重构。规划以大顶村为核心建设热带田园健康特色小镇,服务和引导全区发展;统筹多个具有琼北民居文化特征的“特色村落”作为功能体,落实圈层职能。此外,结合现有道路采用“叶脉”肌理,以点带面,实现功能对接,形成与区域相融合的特色镇村空间体系。
在特色小镇规划中,以当地居民的居住功能为主,配以必要的商业、文化、教育及物流等公共服务设施,以满足当地居民和外来居民的生活需求。同时,设立综合性的农业主题公园,展现地区农业特色,供外来居民观赏与体验。在特色村庄规划中,保留当地特有的琼北民居建筑肌理,置换其内部功能,提供必要的服务设施,同时结合不同的主题特色及热带风貌打造生态核心,并以此为中心在周边布置相应的主题产业区和特色庄园,形成独特的村庄布局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