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亨祥生态-中医药健康产业造王者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  产业洞察
7.30中央政治局会议要点解读
发布日期: 2019-08-01 17:26:27

自2013年以来,中央政治局每年有三次会议专题研讨经济:4月底分析一季度经济形势,7月底讨论半年形势并部署下半年工作,12月初定调来年经济工作。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在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的同时,也对下半年的经济工作进行了部署。总结其中涉及到财政、货币政策、房地产、消费、投资、城市群建设等多项内容的十大重点如下:无标题.png

重点内容解读

一、关于宏观经济与政策走势

7.30二季度政治局会议对当前形势的判断是“面临新的风险挑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善于化危为机”,这一最新判断比4月19日一季度政治局会议的“总体平稳、好于预期,开局良好”要显得更加严峻,其预警口味更为浓厚。

2019年初,宏观经济运行的短暂企稳主要受去年底至今年初财政货币宽松、房地产市场“小阳春”、财政资金提前拨付、5月贸易摩擦升级影响尚未显现等支撑。

二季度GDP同比6.2%,比一季度下降0.2个百分点,上半年6.3%。出口、投资和消费、三驾马车上半年均明显放缓。

出口受贸易摩擦升级及全球经济放缓的拖累,上半年出口增速0.1%,同比2018年全年下滑9.8个百分点;

投资方面下滑明显,房地产投资延续放缓,仅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小幅回升。1-6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8%,比1-5月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1-6月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10.9%,比1-5月下滑0.3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回落;1-6月基建投资同比4.1%,比1-5月回升0.1个百分点;1-6月制造业投资同比3.0%,比1-5月回升0.3个百分点。

消费受收入、就业方面的压力及居民杠杆率的影响而难于独善其身。

叠加考虑6-7月房地产融资收紧政策密集出台、5月贸易摩擦升级影响逐步显现、地方土地财政收缩拖累基建等重要因素,应该可以预估未来宏观经济形势的严峻性。

二、关于稳经济与去杠杠的政策动向

7.30政治局会议重提“六稳”,不提“去杠杆”,增加“流动性合理充裕”,但不是以往的大水漫灌,而是导向制造业和新型基建。

“六稳”自2018年7.31政治局会议提出以来,连续三个季度被提及,但在419一季度政治局会议中未提及。7.30二季度政治局会议再次提出“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反映出中央充分估计到经济金融形势的严峻性。此次没有再提“去杠杆”,转而强调要“把握好风险处置节奏和力度”。而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此提出“要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的基本思路,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和共振”,419一季度政治局会议“坚持结构性去杠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政策转向稳妥推进,不以一刀切、运动式手段防风险。

有关货币政策的论述,二季度政治局会议提出“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相较419政治局会议增加了“流动性合理充裕”,但不是大水漫灌,而是导向制造业和新型基建。二季度政治局会议提出“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稳定制造业投资”、“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制造业、民营企业的中长期融资”。

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背景下,美联储在7月31日议息会议上已经宣布降息25个基点,各国央行后续多数会跟进。面对全球降息潮,中国的货币政策空间将进一步拓展,有可能降准和下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

三、关于新的经济新的增长点(扩内需 + 稳投资)

习近平总书记7月29日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强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扎扎实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对于消费而言,7月30日二季度政治局会议强调“深挖国内需求潜力,拓展扩大最终需求,有效启动农村市场,多用改革办法扩大消费”,意味着扩大消费不再采取简单粗暴的刺激政策,充分挖掘农村市场。我国当前消费不足很重要的原因是供给不能满足需求,尤其是高端供给和医疗、养老等服务供给不足,要通过放开市场准入、增加竞争等改革方式解决。

对于投资而言,制造业升级几乎每年都被提及,但这个是个慢功夫,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政府目前的重点就是将我国制造业水平由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我国现阶段具有全球完善的工业生产水平,但产品技术附加值较低,且已经不对应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还造成一定的产能过剩;产业升级的目的就是要让减少这种资源浪费,结合本国完善的工业体系去做高端高精度制造,提高产品附加值,旨在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变全球贸易格局。

四、关于城市群都市圈建设

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均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渝城市群有望定位为第四增长极。城市群建设有利于提高经济活动人口的密度和频度,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2013年以来中央要求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并规划建设19个城市群,但多数建设不成熟。当前19个城市群以25%的土地集聚75%人口,创造88%GDP,其中城镇人口占比78%。其中,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均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发改委《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要求,“扎实开展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跟踪评估,研究提出支持成渝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培育形成新的重要增长极。”这是中央文件中首次将成渝城市群单独强调,暗示后续或将上升为国家战略,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

培育现代都市圈也是城市群建设的突破口和抓手。2019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要求以同城化为方向建设1小时通勤圈,这是我国第一份以“都市圈”为主题的中央文件。当前有上海、北京、广佛肇、杭州、深莞惠等10个2000万人以上的大都市圈,有重庆、青岛、厦漳泉等14个1000万-2000万人大都市圈。24个千万级大都市圈以全国6.7%的土地集聚约33%的常住人口,创造约54%的GDP,多数都市圈人口处于持续流入。作为城市群的核心板块,近年来我国都市圈建设呈现较快发展态势,但交通衔接薄弱、分工协作有限、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严重等问题突出。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快重大战略实施步伐,提升城市群功能”,城市群都市圈建设有望加快。

五、关于房地产投资

研究表明,房地产投资大概占到中国GDP的10%以上,房地产及上下游相关行业对中国GDP的整体贡献大概超过30%。所以,毫不夸张地说,房地产兴,则经济兴。

从过往的经验上看,每每经济遇到困难时,房地产往往发挥着稳定剂的作用,比如08、09年,15年等。

在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今天,很多人推测,国家很可能通过激活楼市提振经济, 但本次政治局会议再次向市场释放信号,表明“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其一,会议重申房住不炒,意味着全国层面上房地产调控仍将趋严。未来,房贷利率见底并有可能上升、房企融资将继续受制、金融体系资金进入房地产将被严格管制、房地产行业乱象将继续严打等。

其二,“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意味着未来楼市调控收紧的趋势仍然不会在短期内松动。

其三,“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以往如此高规模的会议,从未出现过,这表明中央高质量发展经济、摆脱经济过于依赖房地产的决心。

这种最新表述有两个涵义:一是表明中央的态度,中央的房地产调控是认真的,长期的,地方政府不能抱幻想,坚持房住不炒,稳定房地产预期;二是表明中央将更多地依靠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消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群、一系列重大开放、金融供给侧改革等改革的办法来稳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