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亨祥生态-中医药健康产业造王者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  产业洞察
田园综合体相关产业分析——田园养生
发布日期: 2019-08-07 16:33:20

田园养生的概念

田园养生是指以田园为生活空间,以农作、农事、农活为生活内容,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生活目标,让人们回归自然、享受生命、修身养性、度假休闲、健康身体、治疗疾病、颐养天年的一种生活方式。

这里的田园指的则是广义的田园,包括整个农村地区,即不但包括农业动植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田园、水域和环境,而且包括农村地区的道路、城镇、集市、村庄、厂矿和自然环境。

农作指的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活动,包括作物栽培、树木栽植、畜牧饲养和水产品捕捞、养殖,以及农产品加工、建筑、流通、服务等。农事指的是农村中除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活动之外的其他一切社会事务,包括政治活动、村庄建设、乡风文明和宗教信仰等。农活指的则是农村中的日常生活,包括食、穿、住、行等。

摄图网_400130258_wx.jpg

田园养生的历史文化传承

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就有田园养生的风俗和理念:陶渊明先生提倡“心远地自偏”的处世态度,乐于积极地融入乡野自然之中,利用田园的自然去切身体验纯朴本真的生活情趣,以达到修养身心的目的;诗人陆游曾在《山园晚兴》中写到,“病骨初轻野兴浓,闲扶柱杖夕阳中”;明代名医龚延贤在《寿世保元》总结了“延年十法”,其中“一法”就是:“诗书悦心,山林逸兴,可以延年”。

伴随着现代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各种压力使亚健康人群数量不断增加,人们对“健康、愉快、长寿”的期望越来越高,发展以养生为诉求的休闲产业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由此,独具特色的田园养生作为一种集“养生”和“休闲”于一体的新型康养理念,备受人们推崇。现代田园养生在继承了传统养生理念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项目的参与性。

摄图网_500171364_wx.jpg

田园养生的作用

作为现代人调整舒缓心绪的方式之一,田园养生以观光、休闲、度假、避暑、康体及游乐为主要形式,通过在乡村生态环境中进行休闲游乐活动和适度的农事劳作,引导城市人暂时离开喧嚣的城市环境和压力空间,使人们在田园风光中获得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慰藉,达到强身健体和放松身心的目的。

优美的田园风光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研究发现,只是单纯的倘佯在花园或者田园里,就可以降低血压、缓解压力、减轻痛苦。医学家曾调查过在两种不同环境下工作的人,其中一组是一年四季工作在百花丛中的园艺工人,而另外一组则一年四季在花木稀少、空气混浊的街头闹市工作。结果证明,前一组人比后一组人平均寿命长七年左右。科学家建议,人们每天应在花园、森林、田园中漫步一小时,这样既可以消除疲劳、增加身体耐力,又可以提高嗅觉、听觉和思维能力。

摄图网_500999438_wx.jpg

鲜花、绿树、新鲜空气甚至泥土的芳香都具有促进康复的神奇力量。研究显示,心脏病患者如果能每天到花园里散步或亲自照料植物,心情会更加愉快、轻松,更易恢复健康。当前,无论是新建或翻新改造的医院,还是康复中心、疗养院,都越来越多地配备了康复性或治疗性的花园,患者和医护人员可以在此暂时远离消毒过的室内环境,甚至能挽起衣袖亲自照料花草。

田园养生的六大支撑

01 田园风光—以静养生

乡村景观经过悠久的历史演变,山、水、风物等展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和本质,和谐的景观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心灵上受到美的熏陶,产生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进而能够沉淀浮躁与喧嚣,释放内心的郁闷与压抑,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起到养生、保健、治疗的作用。

摄图网_500692817_wx.jpg

田园康养地通常位于环城市游憩带或知名自然风景区周边。人们选择田园休闲康养的主要动机常常是要远离城市的灯红酒绿、寻找心中的一片净土。因而,在对此类康养项目进行开发和规划时,要注重度假项目、空间、氛围与“静”的结合,特别是在田园环境氛围的打造、建筑风格的协调等方面。良好的田园养生度假地应首先从环境上塑造出宁静祥和的田园风格,为人们提供以静养心的空间。

02 田园农耕—以动养生

“以动养生”是我国古代先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朴素养生观念。三国时医学家华陀认为:“动则谷气易消,血脉流利,病不能生”;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记述:“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

田园农耕可以让当代人们体验古老的农耕文化,是现代养生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田园养生与乡村休闲旅游结合的主要形式。田园农耕不仅包含利用都市人闲暇时间进行乡村农耕劳作活动,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挖掘其涵盖的一系列体现生命本源的生活方式和元素,提炼出“以动养身”的概念,让人们感受到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之情。

摄图网_501334469_wx.jpg

03 田园文化—以和养生

乡村人文资源(包括乡村文化、民间风俗习惯和传统节庆等)是乡村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人与人、以及人与天地和谐统一的相处方式,展现了乡村悠久和谐的整体风貌,是以和养生的基础。其中,“与世无争、自给自足”是田园文化和乡土风情的精髓,体现了“以和养生”的精神。田园文化对凝聚乡村精神和升华乡村形象具有重要作用,对其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不仅可以提高当地田园养生休闲度假的品味和档次,还有利于形成独特的区域品牌,迎合人们对质朴、率真的思想感情追求和对乡村田园生活的渴望。

田园养生强调田园文化氛围的体验,所以,在田园养生休闲旅游目的地的开发过程中,应围绕着田园文化这条主轴线,在乡村环境、乡村建筑、旅游服务设施、服务项目、旅游商品等方面诠释田园文化内涵,剖析完整的乡村文脉,凝聚本土文化个性,拓展文化空间,让田园文化和养生主题更好地融为一体,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与乡村田园养生的双赢。

04 田园空气—以气养生

田园乡村的空气中含有丰富的负氧离子和植物精气,能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其中,负氧离子具有杀菌、降尘、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能,被誉为“空气维生素”,其含量及分布是衡量一个地区空气清洁程度与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当负氧离子浓度达到每立方厘米4000个时,可以满足人类的疾病预防和治疗的要求。富含负氧离子的空气可以与其它活动一起,形成特色的养生产品。

植物精气是植物的花、叶、树杆、根、芽等油性细胞,在自然状态下释放出的气态有机物,它和负氧离子一道,具有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杀菌等养生功能。

 摄图网_501358133_wx.jpg

05 田园风味—以食养生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我国古代的《黄帝内经》、《太平圣惠方》等中医学多部经典著作中均有关于饮食对健康和疾病影响的章节内容。田园的“以食养生”主要体现在时令养生和有机养生两方面。时令养生指根据季节,注重“春清、夏调、秋补、冬藏”的不同养生之法,坚持“不时不食”的理念;有机养生则是指由乡村田园提供绿色、无污染的养生食品。

06 田园环境—以睡养生

清代李渔曾说“养生之诀,当以睡眠为先”;莎士比亚把睡眠称为“生命宴席”上的“滋补品”,由此可见,睡眠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静谧的乡村田园环境更加有助于人体睡眠,使人们更容易养成健康的生物钟,进入深度睡眠状态,进而实现“以睡养生”的目的。

田园养生的设计

01 村庄性与田园性相结合

田园养生以田园、村庄和自然为载体,其中又以田园为主、村庄为次、自然为补充。因此,田园养生设计需要实现村庄性与田园性相结合,即村庄的田园化和田园的村庄化。村庄和田园都是自然的不同用途而导致的结果,前者是自然居住的结果,后者是自然耕作的结果,就这一点来说,村庄和田园的统一,是完全可能的。

02 自然性与审美性相结合

田园养生是在包括田园、村庄和自然的乡村中,通过农作、农事和农活等形式来实现养生的。因而在设计中,必须做到自然性与审美性相结合。所谓自然性,就是应尽可能保持乡村原貌,尽可能地减少人为改造;所谓审美性,就是在田园、村庄和自然的设计中,必须使其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特别是符合田园养生者的审美需求,据此设计符合美学规则的田园、村庄和自然。

03 养生性与生命性相结合 

养生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和表现方式,也是人类生命与其他生物生命共生共存的一种方式。田园养生设计中的养生性是指景物景点及其存在、生活方式需要有利于人们养生;田园养生设计中的生命性是指所设计的景物景点及其存在、生活方式等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尤其是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养生性与生命性相结合,在田园养生设计中表现为人们通过与健康成长的生命,特别是农作物的对话,实现养生的目的。在这一原则下,人们种植作物并不仅仅是为了养生的目的,同时也为了作物的存在和表现而种植,这时的作物应该是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作物。

田园养生产品

01 “银发”田园养生社区

借助秀美的田园风光,针对广阔的老年康养市场,提供一站式健康体验和康复疗养服务,形成一个包括食疗、中医理疗等多种方式的老年养生社区,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吸引老年人到田园乡村观光、体验和交流。

02 都市田园农庄

以“都市农园”为主题,以农耕文化为底蕴,以农业产业为基础,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发展设施农业,重点突破优质高产农产品,实现农业、科教、旅游观光等多重效益。可采用独立型农庄、共享型农庄等多种形式,打造都市田园养生农庄。

03 有机农业养生园

以“有机食品养生”为主题,从农业产业化、产品安全化出发,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将有机化操作流程贯穿于耕作、播种、施肥、灌溉、除草、收获和农产品加工的全过程,打造天然有机的农产品养生品牌。

摄图网_500140652_wx.jpg

04 林果休闲养生园

以“休闲林果”为主题,以优质林果产业为基础,同时将果园的建设与自然式园林布局结合起来,设置亲子果园、林果采摘等休闲体验项目,适时进行赏花采果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