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亨祥生态-中医药健康产业造王者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  产业洞察
乡村振兴—最有潜力的九个乡村新产业都在这儿
发布日期: 2019-10-10 15:23:1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这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成为热门话题,2018年9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发布。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发展乡村产业,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乡村资源、产业基础、人文历史等优势为依托,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的乡村产业。防止盲目跟风,避免形成“千人一面”的产业格局。

只有乡村经济发展了,才能富裕农民,繁荣乡村;也只有乡村“产业兴旺”,才能吸引更多外来资源和人才,集聚人气和财气。离开产业支撑,乡村振兴就是空中楼阁。

乡村振兴可发展以下产业:

一、特色农业

农业是乡村产业的重要主体。乡村产业的特征是根植于农业农村。发展乡村产业,首要任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我国地大物博,不同区域自然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农业发展具有突出的多元化特点。所以我们不能生搬硬套其他国家农业发展模式,而是应该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特色农业是指有效利用一定区域内独特的农业综合资源,开发具有独特的资源条件、明显的区域特征、用途和功效特殊的名优农产品,并将其转化为特色商品而供应给特定的消费市场群体的现代农业。2018年我国人均GDP为9770美元,处于消费升级加快提升阶段,给特色农业发展带来重要机遇。因此,要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结合各地的实际发展特色农业,把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做出品牌,使之成为农民增收就业的重要途径。

摄图网_500445259_wx.jpg

二、农产品加工业

农产品加工业是连接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产业,行业覆盖面广、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强,是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增长极。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18的“双11购物节,阿里巴巴全平台一天的农产品交易额就超过了45亿元;拼多多在10月28日至11月12日期间,销售农产品订单量超4000万单……这一组组惊人的销售数字背后,是我国旺盛的农产品消费市场以及日益增强的农产品加工行业。

但是,从总体上看,行业大而不强,增长方式粗放,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农产品产地储藏、保鲜、烘干等初加工,设施简陋、方法原始、工艺落后,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大量农产品产后腐烂变质,不仅滋生蚊蝇、污染环境,甚至还有个别不法经营者用霉变的农产品加工成食品或饲料,成为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重大隐患。

近日,农业农村部对外发布,今年我国开始实施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和家庭农场培育计划,中央财政将安排100亿元资金,重点支持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创建特色品牌等。力争用5年时间,建设1500个农业产业强镇。因此,各地可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积极发展适合本地产业特点的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就业链和效益链,拉动农业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

 摄图网_501331172_wx.jpg

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乡村产业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措施。2018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达30亿人次,营业收入达8000亿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具有连接城乡要素资源、融合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天然属性,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具备条件的地区应该稳步推进。目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从零星分布向集群分布转变,空间布局已从城市郊区和景区周边向更多适宜发展的区域拓展。

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要立足乡村优美环境、绿水青山、良好生态等稀缺资源,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推动由主要“卖产品”向更多“卖风景”“卖文化”“卖体验”转变。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需要有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基本条件,需要搞清楚自身的市场需求和目标群体,配合有创意的设计和巧妙地营销,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可着眼于产村融合,设立休闲农业区,把绿色生态的种养业、加工业和特色手工业放在乡村,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让村民就近就地就业。

四、乡村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产业

乡村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地,是礼仪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乡村承载着独特的地方文化,保存着历史遗留的地域、民族、习俗、礼仪、节庆、建筑等的风格。这些与城市同化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财富,让乡村文化显得弥足珍贵。捍卫乡村文化记忆,就是延续我们的文化根脉。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方式继承乡村文化,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对之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风格各异的乡村文化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靓丽名片。浙江于2013年建起了一批以“文化礼堂、精神家园”为主题,集学教、礼仪、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农村文化礼堂。文化礼堂以教育教化、乡风乡愁、礼仪礼节、家德家风和文化文艺为建设内容,构建具有“引导人、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的农村新型文化体系,取得了良好成效。

当前部分农村地区精神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仍然突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不健全,农村文化建设主体缺位,农民对健康向上精神文化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要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支持农村文化产品的创作,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小品、戏曲等形式,传承好传统文化,丰富农民的精神世界,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五、“土字号”--乡土特色产业

乡土特色产业是指根植于农业农村特定资源环境,由当地农民主办,彰显地域特色、开发乡村价值、具有独特品质和小众类消费群体的产业,涵盖特色种养、特色加工、特色食品、特色制造和特色手工业等产业。

我国悠久的历史、勤劳智慧的人民、多彩的民族,培育了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产业。可以充分挖掘农村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比如竹编、蜡染、剪纸、木雕、石刻、银饰、民族服饰等传统的手工业,发展乡土特色产品,如卤制品、酱制品、豆制品、腊肉腊肠、火腿等传统食品产业,以及竹编、木雕、银饰、民族服饰等传统手工业产品,成为消费者的“后备箱商品”和“伴手礼礼品”。目前我国已经创响了一批乡土特色品牌,四川郫县豆瓣酱、重庆涪陵榨菜、山东潍坊风筝、河北蔚县剪纸等一批乡土特色产业,创造着独特的产业价值。

因此,要继续这些产品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发挥“土字号”品牌效应,提升“乡土制造”的魅力和效益,这不但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特色化的市场需求,培育形成地方的乡村土特产业,而且能够保护传统技艺、传承民族文化。

 摄图网_500475680_wx.jpg

六、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振兴乡村的大产业。中国人多地少,大国小农的国情农情,决定了从事传统种养业的小农户存在的长期性。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帮助小农户节本增效,解决小农户分散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些共性服务问题,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一个可以着力培育的大产业。从世界范围看,农村地区分工分业都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一些国家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催生出多种多样的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促进了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将普通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的重要途径。

七、农村生活性服务业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无论农村人口还是城市人口对农村生活性服务业的需求都会显著上升。

从农村看,随着城镇化深入推进,农村人口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老龄化速度加快,高龄、失能和患病老人的照料护理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在2010年就超过10%,比城镇高2.3个百分点。2012年农村留守老人数量高达5000万人, 2016年全国留守儿童还有902万人,纺锤形人口结构给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将来,城镇化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后,农村仍会有几亿人居住生活。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生活观念和方式的不断变化,农村的养老托幼产业、物品维修产业、批发零售业、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等生活性服务业大有可为。

另一方面,从城市人口看,随着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加强,美丽的田园风光,清新的空气和良好的人居环境,会吸引大量的城里人回归农村养老、康养、休闲、旅游,这为农村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八、乡村规划与乡村建设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的改善为农村建筑业发展提供了强劲持久的动力。但是,目前乡村建筑业无组织、无标准、无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要重视发展农村建筑业,制定适合农村特点的建筑业管理标准,加强农村建筑施工队资质管理,规范农村建筑市场,培育产业大军,树立建筑品牌。

 摄图网_500446626_wx.jpg

九、乡村环保产业

我国每年农村生活垃圾、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资源高达几十亿吨,目前有相当比例没有得到资源化利用,不但浪费了资源,而且成为农村的重要污染源。此外,乡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也很突出。去年国家发布了全国农村环境整治“十三五”规划,启动了人居环境整治3年行动计划,农村环保产业越来越成为投资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