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故宫博物院在元宵节期间举办了“紫禁城上元之夜”活动,活动一经推出,预约票瞬间被秒空。关键词“故宫首次晚间开放”和“故宫元宵灯会”双双冲上热搜榜,成为民众广泛关注的话题。而近期举办的上海旅游节,也把夜游作为重点环节,开拓消费新空间,掀起夜间消费高潮。这些夜游项目的火爆,既是传统景区依托文化挖掘和创意策划创新发展的结果,也反映了市场对夜间旅游供给强烈而迫切的需求。
随着旅游业多样化的发展,夜游经济成为了文化旅游行业发展的新亮点。作为衡量一个城市旅游竞争力和吸引力的重要指标,游客的停留时间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夜间旅游项目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文旅产业融合逐步深入,如何掘金“夜游经济”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一、夜游经济的概念如何诠释?
夜间旅游概念突然火起来,什么是夜间旅游?中国旅游研究院的博士赵一静给出答案:“狭义上我们认为游客利用晚6点以后的休闲时间对目的地进行的体验活动称之为夜间旅游。广义上来说,游客在夜晚时段与目的地的人、事、物发生的现象与关系的总和也称为夜间旅游。”
夜经济新文旅作为高价值的旅游投资项目之一,主要体现的是整体城市消费升级。夜经济新文旅由夜生活、夜场景来共同构成,商业街、文化区域、居住空间共生,通过创造美好的生活场景、美好的夜生活的内容,把整个区域的夜生活的经济激活,夜游和夜演艺是其最突出的方面。类似横店的香港街、上海滩等沉浸式的表演项目,这些新业态吸引了年轻人,对文化的传播、创意的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夜游经济并非仅仅是灯光经济,也不是简单的城市亮化工程或灯光装置,就能完全带动夜游项目的发展。夜游经济是目的地经济发展的产物,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新消费形式。从某个景区的门庭若市,到整个城市夜间的旅游、文化、餐饮、购物等一系列消费上涨,夜游经济在策划者的精心设计下,逐渐从单纯的收售门票模式,转换到以节事品牌带动关联消费的综合升级模式。
二、央地政策频出,支持新蓝海
目前全国各地已有北京、上海、宁波、重庆、南京、天津、西安、成都、北京、济南等十几个城市陆续出台了促进夜间经济、夜游经济发展的意见,为夜间旅游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和产业发展环境,鼓励发展这片新蓝海。
早在2004年,青岛市就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市区夜间经济的实施意见》,对以夜间旅游为核心的夜间经济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此后,辽宁、杭州、郑州、沧州、邢台、葫芦岛等省市均出台了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相关意见。
2014年以后,各地对夜间经济发展的推动进入高潮。2014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夜市经济的意见》发布,提出通过打造夜市街区,释放夜间消费潜力,到2020年,夜市消费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达到5%以上。
2018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布,提出打造一批夜间经济集聚区,并形成夜游海河、夜赏津曲、夜品津味、夜购津货等系列夜间旅游活动。
今年4月,“不夜城”上海,出台了《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拉动夜游经济的十条政策,围绕打造“国际范”、“上海味”、“时尚潮”夜生活集聚区的目标,推动上海“晚7点至次日6点”夜间经济繁荣发展。今年7月,北京市商务局印发《北京市关于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的措施》,提出在上地、五道口、常营、方庄、鲁谷、梨园、永顺、回龙观、天通苑等区域,培育首批“夜京城”生活圈,提升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便利居民夜间消费。一南一北两大一线城市均把夜游经济政策看作拉动城市经济的重要抓手。
另外,兰州围绕黄河风情线打造地方标志性夜间消费街区;广州依托特色夜茶文化做大夜间餐饮;成都推出夜游武侯祠、夜游杜甫草堂,主打“休闲牌”……
10月,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提出要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在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看来,发展‘夜经济’正当时。
三、大数据解密火爆的夜游现状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我国游客夜间旅游参与度高。接受调查的游客中有过夜游体验的占比92.4%。游客平均旅游时间为三天,其中愿意花费两晚时间体验夜晚旅游的人数占53%,人均夜游2.3晚。体验时间集中在晚上6点到10点的黄金4小时,停留时间为3到4小时的游客达48.1%。
游客的夜间旅游消费欲望十分旺盛,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年轻一代是当下夜间旅游消费的主力军,占比分别达到40.0%、19.8%,引领夜游风尚,24小时书店、话剧、院线电影等吸引了大批青年游客。中青年的情侣游、家庭游是主力军,分别占比31.8%和31.2%。人均花费200—400元和400—600元的游客占总人数的五成以上。
从人均消费额、就餐高峰期和消费总额看,南方的夜间餐饮消费都较北方更为发达。从数据上看,20岁至40岁这一年龄段的消费者为夜间餐饮消费的主力,占比超过88%。
银联商务数据显示,2019年春节期间夜间旅游消费占28.5%,其中游客消费占夜间消费的27.2%,其中,游客消费占比近三成,夜间旅游已成为旅游目的地夜间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一”假期期间,银联网络交易总金额超2万亿元,仅前6天消费金额即超过去年黄金周7天之和。其中,夜间消费正成为新亮点,夜间餐饮消费金额同比增长55.5%,娱乐类消费金额更是同比增长超过80%。
从各大旅游相关平台公布的数据看,夜间游呈现出火爆的态势。驴妈妈平台显示,2018年夜间旅游产品同比增长9%;携程门票数据显示,2019年灯会相关活动的游客同比增加114%;美团平台大数据显示,2018年夜间餐饮消费同比增长47%,领先于日间餐饮消费45%的增长率两个百分点。夜间餐饮消费集中于晚上6点到凌晨0点,这6个小时的交易额占夜间餐饮消费总额的九成。9点到0点的消费额占到夜间餐饮消费总额的26.59%。
从地方上来说,夜间旅游也逐渐升温。桂林市在2018年共接待国内游客1.06亿人次,其中过夜游客为4181.05万人次,占国内游客总量的39.29%。无独有偶,根据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网站发布的数据,2018年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13094.6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4322.8万人次,占游客总数的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