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及多条与养老相关的政策,这为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养老产业和养老金融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如何利用大湾区的区位优势探索创新养老实践则成为业内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一、大湾区养老产业相关政策
(一)大湾区规划鼓励新办养老机构,医药结合中心迎来发展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第八章第六节提到“深化养老服务合作,支持港澳投资者在珠三角九市按规定以独资、合资或合作等方式兴办养老等社会服务机构,为港澳居民在广东养老创造便利条件。推进医养结合,建设一批区域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医养结合中心是养老院发展的新模式,能解决养老实际问题,是非常受老年人欢迎的养老机构。近年来在广东省内新建或改造了一批医养结合中心,规模非常可观。
(二)广东省政府:引导和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大湾区养老健康服务产业
2019年8月12日,针对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李伟斌提出《关于鼓励合资格大湾区跨境保险企业通过产品创新,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养老养生事业的提案》的意见建议,广东省政府作出了答复,将大力支持境内外保险机构在粤港澳大湾区建养老社区。
1.关于允许符合资格的大湾区跨境保险企业先行先试“保险+养老医疗”创新商业模式以及加强产品创新设计的建议
(1)已有9家机构投资39个养老项目
中国银保监会高度重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性稳定性优势,大力引导保险资金服务包括养老、医疗、养生产业在内的实体经济发展。2017年5月,该会印发《中国保监会关于保险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保监会〔2017〕42号)明确提出:“发挥保险产品和资金优势,推动健康和养老产业发展。鼓励创新养老保险产品,发展多样化医疗健康保险服务。支持保险资金参与医疗、养老和健康产业投资,支持保险资金以投资新建、参股、并购等方式兴办养老社区,增加社会养老资源供给,促进保险业和养老产业共同发展”。目前,已有中国人寿、泰康人寿等9家机构投资39个养老社区项目,探索发展“保险+养老医疗”模式。
(2) 探索多形式养老健康服务模式
广东商业保险机构通过开发种类丰富的商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产品,探索多形式养老健康服务模式,参与健全多层次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促进养老服务和医疗健康多层次多样化发展,在提高大湾区老年人生活保障水平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如泰康“粤园”养老社区等项目已在广州投入使用。
广东将继续借鉴港澳等境外保险机构先进经验,开发适合大湾区老年人需求的养老健康保险产品及服务,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需求。同时引导和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养老健康服务产业,欢迎和支持境内外保险机构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范围内,加大“保险+养老”“保险+健康”服务创新力度和在大湾区内建设健康养老社区,更好地服务社会民生。
2.政府在土地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相关配套支持建议
广东省认真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有关要求,出台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18〕3号)、《广东省养老服务条例》(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等政策法规。1)鼓励境外投资者设立养老机构,境外投资者设立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与境内投资者享受同等优惠政策。2)鼓励使用存量建设用地建设养老养生服务设施项目,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为其办理供地手续时给予充分便利。3)加大“三旧”改造对养老事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养老养生设施用地审批效率。
现已有香港服务机构和香港公民以独资或合资合作形式在广东省兴办养老机构。广东省将进一步加强粤港澳养老服务合作,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养老养生事业发展。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在符合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广东省将大力支持粤港澳保险机构合作开发创新型医疗保险产品,为跨境保险客户提供便利化承保、查勘、理赔等服务。
3.政府出台激励政策保障的建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5号)》提出,支持商业保险机构举办养老服务机构或参与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和运营,适度拓宽保险资金投资建设养老项目资金来源。发展养老普惠金融,鼓励商业养老保险机构发展满足长期养老需求的养老保障管理业务。下一步,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在符合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广东省将大力支持粤港澳保险机构合作开发创新型医疗保险产品,为跨境保险客户提供便利化承保、查勘、理赔等服务。
4.广州市进一步放开养老机构设立许可
2019年2月15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通知》印发,广州进一步放开养老机构设立许可。《通知》明确,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鼓励境外投资者在本市举办民办营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机构。非本地投资者举办养老服务项目与本地投资者享受同等政策待遇,境外投资者设立的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与境内投资者享受同等优惠政策,禁止对社会资本、非本地资本、境外资本单独设置附加条件和准入门槛。在此之前,去年3月,广州就有过一个“放宽”动作,将南沙区域内的港澳养老机构审批下放到南沙。
二、大湾区老龄化严重,养老投资机会凸显
(一) 港澳人口老龄化严重,养老需求迫切
粤港澳大湾区总人口约6800万人,人口量前三的城市分别是广州(1404万人),深圳(1190万人),东莞(826万人),香港排在第四,人口数量为739万人。
据2017年统计数据,香港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21万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6%,是三地中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澳门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为6.9万人万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0%。广东省的老龄人口占比为8.62%,推测广东九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约为513万人。
粤港澳老龄人口在未来20-30年内仍将持续增加。粤港澳三地人口高峰现在均处于35-65岁的年龄,这个人群正在逐渐进入老龄阶段,因此在未来20-30年里,三地的老龄人口将不断增加。广东省尚处于老龄化早期阶段,预计再过5-10年,广东省的老龄人口将加速增加。
港澳两地养老资源紧缺,返粤养老需求较大。港澳两地地少人多,养老费用普遍较高,再加上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养老资源紧缺,非私立养老院的入住率多年维持在100%左右。据报道,在2014至2015年度,入住公立养老院平均需轮候37个月,入住私营养老院的资助床位也需8个月。至2018年5月,仍有3.8万名老人正在轮候政府资助床位。
(二) 医保成为港澳老人返粤养老最大瓶颈,商保有望介入相关业务
港澳已有老人陆续到珠海、深圳等地的养老机构,但由于两地的医保社保不对接,老人看病复诊仍需频繁往返港澳与大陆之间,对于经常需看病的老人来讲,返回大陆养老并不现实。
香港患者在内地就医需求明确。香港每年为老年人发放长者医疗券,每年金额为3000元,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是内地唯一一家可以使用医疗券的医院。2015年-2018年三年,超过1万人次使用医疗券在港大深圳医院就诊,其中64%常住深圳,27%常住香港,9%居住于珠三角地区其他城市(如东莞、中山及珠海等)。说明除了常住内地的老人,在香港居住的老人也有内地就医需求。推动香港与大陆医保医疗互通具有实际意义。
医疗券待扩大试点范围。目前香港患者来大陆就诊通过医保报销的唯一途径是使用医疗券在内地指定医院就诊。但目前试点医院仅港大深圳医院一家,且只限于门诊服务。香港政府正在与内地积极沟通扩大医院试点。2018年10月对香港长者的调研中,90%的长者希望能将服务扩展到住院。
医疗券金额有限,商业保险有望补足短板。长者医疗券每年只有3000元的金额,对于大部分长者均不能覆盖日常医疗费用。商业保险有望在这方面发挥作用。
三、大湾区养老产业的发展与创新
(一) 机遇一:跨境资产配置
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养老金的跨境资产配置呈上升趋势。特别是日本政府养老投资基金GPIF的跨境配置比例从2014年的34%上升至2018年的42%。全球收益领先的加拿大养老基金投资管理机构CPPIB呈现投资组合多元化、资产配置全球化的特点,这是其取得较高投资收益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 机遇二:外资基金公司可发挥ESG投资的优势
借助推进绿色金融的纲要和举措框架,以及跨境金融优势,大湾区可以形成ESG投资(Environmental, Social, Governance Investment)的区位优势。近年来,作为国际投资机构热点投资主题之一的ESG投资,全球投资规模不断增长。截至2018年,全球ESG投资的规模约为30.7万亿美元,较2016年上涨34%。全球养老金市场对ESG的投资力度也日益凸显。截止2019年3月底,日本政府养老投资基金GPIF共向五只ESG指数注资约330亿美元。美国纽约市公共养老金将在未来五年中退出化石燃料相关投资,并计划将剥离出来的近1890亿美元全部投资于ESG相关主题。
大湾区有望形成ESG投资的区位优势:1)依托绿色金融政策支持,采用创新投资方式,丰富ESG的投资产品;2)完善投资流程,持续监控ESG表现;3)利用境内和境外两个市场的优势,开展投资交流,引导国际资金流动。
(三) 机遇三:利用新技术打造金融科技养老实验基地
大湾区可以作为金融科技养老创新实验基地,通过5G、大数据、人工智能(AI)及区块链等新科技手段,运用到养老产业和养老金融的发展中,实现跨区域养老数据的交互,突破养老金融产品创新,提升养老服务的智能化,同时有效降低养老基金的运营成本。
(四) 利用区位优势,挖掘医疗和养老投资
在大湾区,内地医养的硬件优势和港澳台地区的软件服务能力可以形成非常好的合力。金融机构可以关注其中的投资机会。
中国老年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未来四类老年人群持续增长:失能及高龄老年人、患慢性病老年人、空巢老年人及高收入老年人。相应的,老年人群对于养老的服务需求也在发生改变,如对专业化照护服务需求增加,对于老年旅居养老、疗养服务等高层次服务需求增长。日本作为较早进入老龄化的国家,在医养结合方面有着成功的探索。介护保险制度的推出缓解了老人在医疗健康方面的财务压力。此外,日本拥有高质量的养老服务载体,紧密结合医疗和养老,搭建了功能齐全的医、养、护服务体系。大湾区可以借鉴海外先进实践,形成从制度到服务创新的医养结合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