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亨祥生态-中医药健康产业造王者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  产业洞察
文旅小镇——特色小镇的主力军
发布日期: 2020-01-08 19:01:33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地区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的时候,就出现了观光旅游的需求。达到6000美元的时候,就出现了休闲度假的需求,并呈现出旅游休闲消费、文化消费的需求大幅度提升且多元化的趋势。2018年我国人均GDP达到9900美元。当前文化和旅游消费已经成为大众生活的必要品、必需品,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和精神追求方面不可或缺的一种替代。大众旅游时代已经来临,多层次、多元化的文旅需求和消费市场格局已经形成。


文旅特色小镇项目作为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重要业态、突破城乡矛盾的点睛之笔,在近年来不断获得国家青睐,并处在快速发育、高速扩张和优化升级阶段。但在文旅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盲目模仿、缺少价值核心以及对旅游业地位的因果倒置等问题。本文旨在总结概括当前我国文旅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指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


一、我国文旅特色小镇发展现状


(一)文旅小镇成为特色小镇的主力军:数量占比高、区域分布集中

在住建部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403个国家级特色小镇的类型来看,其中文化旅游类的特色小镇253个,占比62.8%。结合剩余11个尚未公布计划的省份进行推算,艾瑞咨询预计,到2020年全国至少出现1200个文旅特色小镇。文旅小镇已经成为特色小镇的主力军。

 

    图片1.png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


截止到2018年7月份,全国共有22个省份提出特色小镇创建计划,总计划数量已超过1500个,其中文旅特色小镇计划数量超700个。从文旅特色小镇的分布来看,受经济发展水平、区位优势、旅游资源等有利条件的影响,西南、华东地区的文旅小镇数量显著多于其它地区。


图片2.png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


(二)盈利模式多样化

文旅特色小镇的盈利模式根据商业模式的不同主要包括五个层面。总的来看,开发前期以房地产收入回笼资金,中后期以产业经营为主要收益。


盈利模式一:土地一级阶段开发可以通过工程和土地升值获取收益;

盈利模式二:二级房产开发阶段,包括城市地产、旅游地产和工业地产开发,主要通过销售收入、回收经营收入、租赁经营收入的方式获取收益;

盈利模式三:产业项目开发阶段,包括特色产业项目开发和旅游产业项目开发两大类,其中特色产业项目包括当地特色产业开发、产业孵化园、博物馆等项目,旅游产业项目则包括主题公园、景区、度假地产等项目,主要通过项目运营获得收益;

盈利模式四:产业链整合开发阶段,是将旅游产业与特色产业整合,构建成产业生态圈,主要收入来源为持续经营收入;

盈利模式五:城市建设开发阶段,包括城市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主要收入来源为持续经营收益和工程收益。


(三)营收规模空间巨大

从营收规模来看,近年来我国的文旅特色小镇营收规模增长较快,2017年,达到450亿元。虽然我国的大部分文旅特色小镇处于规划和建设阶段,仅有一小部分处于运营状态或初具规模。但在经过3-5年建设培育期后,我国的文旅特色小镇规模将会进一步提高,其营收规模会出现高速增长态势。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文旅特色小镇发展研究报告》预计到2020年,全国至少出现1200个文旅特色小镇,到2021年其营收规模将达1200亿元。


图片3.png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

  

(四)房企的大量涉足

当前部分房企借助建设特色小镇向政府低价拿地和获得资金支持,并以特色小镇的名义搞房地产建设,导致小镇发展背离特色小镇的初衷。尽管特色小镇离不开房企产,但“房地产化”致使小镇特色产业难以实现,而特色小镇发展的核心就是“产业”,因此“房地产化”不是特色小镇正确的发展方向。


自国家推动特色小镇建设以来,已有多家房企涉足特色小镇,截止到2018年8月份,已有七成销售额百强房企布局特色小镇,其中有将近40%的房企布局文旅特色小镇。

 

   图片4.png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


(五)资本跟进速度的加快

在融资环境得到改善的前提下,资本与项目有了更多的接触途径,一边是民间资本对文旅项目的友好性不断提升,另一边文旅项目也收获了展示自我优势和特色的机会。文旅融资,在双方的磨合交流中不断升温。


根据新旅界研究院监测数据,2019年上半年,文旅行业共发生投融资事件148起,同比增长55.8%,已披露的拟投资总额为5531.76亿元,同比增长15.1%;开工或签约的文旅特色小镇项目49个,涉及省区市22个,已披露的拟投资总额3045.23亿元。


二、我国文旅特色小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盲目模仿

在不断出台的政策支持以及各地政府的积极助推之下,大量资本涌入文旅小镇。一时间,小镇“百花齐放”,甚至有些房地产项目冠名为特色小镇,也有部分产业园区、旅游景区“变身”成为文旅小镇。


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特色小镇“关停”现象出现。例如成都龙潭水乡、西安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等,开业前几月红红火火,新鲜劲过后门可罗雀。


文旅小镇功能复合性强,规模大,投资高,运营能力要强,抄袭的、缺少文化IP的文旅小镇的生命力不会长久。齐白石在教育自己的弟子时曾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旅游小镇过多,形成同质化,小镇就失去了特色。严格地说,文旅小镇是不可以复制的,主要是因为文旅小镇最显著的特点是其对地域文化、传统生活生产方式的商业化表达,而地域文化都是长期积淀形成的、无法复制和模仿的。


(二)丢失了文旅小镇的核心

对于新建的文旅小镇,有些过多流于形式,尤其是沉湎于建筑外貌,与其地域特色文化相悖离。


文旅小镇最核心的是带有市井烟火气的产品,旅游者大多是奔着这种市井文化体验去的。文旅小镇宜形神具备,但要偏重于“神”,其打造路径是形具神生;宜雅俗共赏,但要偏重于“俗”,其打造路径是随俗雅化。文旅小镇的“神”与“俗”,说的就是文化和内涵,而这种文化只能遗落在“寻常巷陌”里。而市井文化的最佳载体就是那些遗留几百年乃至千载的古城、古镇、古街、古巷,这里有最真切、最世俗、最醇厚的生活化体验,因而成为旅游者乐意追逐的旅游地。


(三)旅游业角色的因果倒置

旅游业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存在“因果倒置”的情况。文旅特色小镇并不意味着“只搞旅游”,失去产业体系支撑的旅游业是无米之炊,“优势产业+旅游”才是合理的因果逻辑,旅游的核心功能实为增进产业体系价值的黏合剂与催化剂。


结语:

随着我国人均GDP水平的提高,国民对休闲旅游、文化的消费需求也大幅提升。文旅特色小镇项目作为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重要载体,不仅呈现出整体数量占比高且集中、盈利模式多样化、盈利规模巨大等特点,也吸引了房企以及资本的大量涌入。但当前文旅小镇的建设中也面临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减轻同质化和盲目模仿现象、对特色小镇核心内涵的把握以及对文旅小镇中旅游业的精准把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