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正在掀起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对疫情防控不断升级。各地严控抗疫,限行封路,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不便。但是为了抗击疫情,我们每一个人都责无旁贷,危难之时,生态农业公司积极打响“战疫情、 保菜篮 ”守护战,为了解决大家吃菜难的问题,生态农业公司开通?线上下单+社区配送。疫情下农业公司的给力取决于近年来国家对农业发展的关注以及政策支持。
尽管目前疫情对大部分行业的冲击都比较大,但疫情对中国的经济影响是暂时的、有限的,中国经济将继续展现极强的韧性,中国政府有充足的政策空间,政策工具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稳定经济增长。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锁定脱贫和补短板两大任务,又是农业发展的一大定心丸。接下来我们一起关注下2020年农业重点补贴对象和重点扶持项目。
一、2020年农业补贴重点补贴这九类人
根据《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要按照“政策目标明确、分配办法科学、支出方向协调、绩效结果导向”的原则分配、使用和管理。
(1)种植者所谓的种植者指的是实际种地的人,主要是和地主区分,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土地的肥力以及农作物的规模化经营范围,这个补贴就是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今后谁种地就补谁。那些通过土地流转获得土地经营权的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种粮大户等都能够拿到补贴。
(2)轮作与种养结合目前国家提倡种养循环以及种植与农牧结合等,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粮豆轮作的补贴面积有一千万亩,粮改饲也扩充到431个县。
(3)秸秆综合利用经营者京津冀地区和东北是我国秸秆综合利用补贴的重点,补贴标准为一亩地二十五元。
(4)畜禽粪资源化利用经营者目前我国正在推进五十一个肉牛、奶牛以及生猪养殖县的畜禽粪资源化利用的项目补贴项目。
(5)购置农机的经营者今后农业将要向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国家支持机械化的作业方式,农民进行农业劳动时所需要的农业机械,只要合理,国家都会给予购买补贴,所有的费用都由国家财政支出。
(6)开展深松整地的经营者深耕土地的补贴主要集中在东北和华北,例如在甘肃省,每亩地的补贴标准是40块。
(7)生态畜牧的牧民为了保护草原上的生态,国家对于保护草原生态的牧民也给予补贴。
(8)开展重金属治理的经营者对于一些金属污染地区,国家会大力支持相关企业进行污染治理,并给予相应的补贴。
(9)残膜回收利用的经营者农村有很多残存的地膜,在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因此国家支持残膜的回收,目前已经有一百多个县出台了相关的政策。
二、2020年农业补贴强力扶持这5类项目
(1)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只要创建通过,国家先行补助10亿元,用于园区建设。目前,全国一共创建了62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到2020年一共要创建300家,还要再创建238家。
(2)田园综合体项目田园综合体无疑是继发展特色小镇之后农村发展的又一“新蓝海”。国家级田园综合体:每年6000-8000万连续三年。比如河北迁西县花香果巷项目,第一批8000万资金已经到位。省级田园综合体:3000-6000万,根据各省具体情况,比如江苏省2017年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资金各3500万元,其中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分别为3500万元、400万元。
(3)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均作出了部署,特别是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支持建设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创建通过国家给予5000万元补助资金。
(4)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项目以前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从2018年开始,每个创建通过的先导区,国家将给予2000-3000万不等的补助资金。
(5)对养殖基地与农产品流通设施的扶持这些补助范围比较广泛、具体可大致分为对经济林发展、农业种植、畜禽水产养殖,以及农产品加工、储藏、批发等流通设施有关的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农业企业进行补贴,对于合作社补助的金额在5—150万元左右,而对农业龙头企业补助金额则为1—300万元。
关注完农业的补贴重点和强力扶持项目,我们继续来就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创新探讨详细剖析:2020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积极扶持农民发展休闲旅游业合作社。
三、休闲农业发展创新机遇
“都市农业”的这个提法,是50年前首先在美国出现的。它是指靠近都市,在城乡边界模糊地区发展起来的,可为都市居民提供优良农副产品和优美生态环境的高集约化、多功能的农业。都市农业不仅可以提供农业产品,还可以为为人们休闲旅游、体验农业、了解农村提供场所。
(1)市民农园—城市新经济发展时代的产物
市民农园是城市新经济发展时代的产物。是由没有农地的市民承租的市区或近郊区农地而进行耕作的园地。承租者可种植花、草、蔬菜、果树或进行庭院式经营,以享受耕种与体验田园生活的乐趣;农地所有者将农地出租收取租金,平时尚可帮助忙于工作的市民照顾农田,收入要远多于自己种田,因而这是一件双赢的事情。市民农园发展的类型也很多模式多样,如:家庭农园、学童农园、高龄农园、残疾人农园(如盲人农园)等。
(2)疫情重生后的银发族农园
这次突发疫情让人类更加敬畏生命,相信大部分人都学会了珍爱生命,享受生活!银发族农园是专为60岁以上的退休“银发族”开辟的。目的是让高龄化社会愈益增多的银发老人获得心灵的安宁,获得规律性与回归自然相结合的健康生活,体验耕种、收获、享用农产品以及把产品馈赠他人的快乐,扩大人际交往,追忆往事,返老还童,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在高龄化的中国社会,银发族农园值得大力推动,高龄者所获得的快乐可以解决其健康、医疗与照顾等多方面的问题。
(3)大力发展自然休养村
在风光明媚、景色怡人的农村或农业观光点,大力发展自然休养村,使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乐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由于游客的参与会对田间作物造成损伤,或干扰社区居民的生活,因此在自然休养村的整体设计、软硬件设施的布局、动态与静态活动的安排等方面,都特别注意与社区生活的配合,同时也强调对其加强管理。
(4)疫情印证社区支援农业
新冠肺炎各地的严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变。危难之时,生态农业公司积极打响“战疫情、 保菜篮 ”守护战,为了解决大家吃菜难的问题,生态农业公司开通?线上下单+社区配送,正是吻合了社区支援农业。社区支援农业(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简称CSA)。CSA模式上世纪70年代起源于瑞士,是消费者为了寻找安全的食物,与那些希望生产有机食品并建立稳定客源的农民达成供需协议,并直接由农场送上门。?这种模式在日本得到最初的发展,目前在欧洲、美洲、澳洲及亚洲都有了一定发展,仅北美就有上千个CSA农场,为超过10万户家庭提供服务。CSA为顾客提供多种季节性的蔬菜,促进城乡互动,让城里人与农民直接见面,从而建立起相互支持、平等友好的关系。CSA提倡本地生产、新鲜消费。大部分CSA为顾客提供多种季节性的蔬菜。有些会提供一系列农产品,包括鸡蛋、肉类等。有些农场只会生产单一食品,或者与其他农场合作,使会员几乎一年四季都可买到不同产品。
结语: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党中央认为,脱贫攻坚最后堡垒必须攻克,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必须补上。国家重视农业发展,疫情阴霾驱散后农业板块发展依旧趋势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