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亨祥生态-中医药健康产业造王者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  产业洞察
新冠疫情激活了康养产业哪些新业态?
发布日期: 2020-02-17 20:31:29

正当中国迈向全面小康时,2020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原有的经济发展步伐和社会经济秩序。及时调整并出台应急措施、有序恢复生产、实施宏观刺激政策并为受疫情打击的部门提供针对性支持,成为中国一季度政策重点。股票、债券、外汇和商品市场随疫情发展呈现出不同的波动走势。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持续,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延续,投资者密切评估疫情的影响,全球资产价格随感染人数波动。目前看来,此次疫情影响远大于非典,对诸多产业及就业都产生了很大且持续的影响。


640.jpg


一、新冠疫情下经济环境、政策变化和民众“健康”意识的更新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和2003年非典相比,存在诸多差异。从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角度而言,SARS和新冠病毒所处的额宏观背景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相较彼时更为复杂;从政策应对角度而言,当前主要是以放松货币政策、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以对冲疫情的负面影响,但此次政策应对空间明显窄于SARS期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引发全国上下对于大健康产业的高度关注,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全民健康教育,国民有望持续增加健康消费支出。疫情之过后,康养度假有望成为中国当前旅游产业结构下最重要的旅游类型之一;大健康产业将迎来巨变,医疗、生命健康产业有望迎来新发展政策;公众对健康意识将进一步提高,消费需求会从口罩向其他健康领域不断拓展;大健康投融资进一步引发社会关注,未来购房者会更加关注社区规划、健康住宅、物业服务、康养配套等方面,健康生活理念会更受追捧,“康养地产”会受到消费者欢迎。


1585295079(1).jpg


二、新冠疫情下产业结构和产业业态的变化


1.对交通运输、住宿餐饮与旅游产业冲击明显

2003年非典期间,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旅游等行业受到较大冲击。2003年2季度,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比前后两个季度平均增速低5.4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同比增长7.4%,比前后两个季度平均增速低6.6个百分点。2003年5月,中国内地入境旅游人数同比下降31%,旅游外汇收入同比下降59%,国内旅客运输量同比下降42%。2003年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降至3.6%,显著低于全年9.1%的增速。


恒大研究院指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宏观层面需求和生产骤降,投资、消费、出口均受明显冲击。其中受影响最大的就是餐饮、旅游、电影等第三产业服务消费行业。2019年春节假期,全国零售和餐饮业销售额约10050亿元。2020年春节假期,餐饮零售业的损失接近5000亿元。


1585295096(1).jpg


2. 产业形态发生变化

疫情蔓延以来,各行业从谋求突围和生存的角度,竞相拓展网上办事和商务空间,如保险、旅游、影视、健身锻炼等。激活线上平台,完善技术功能,未雨绸缪,尽快开发线上商业模式,必将成为未来商业发展的一大热点。新冠肺炎疫情对新业态以及相关支持性行业的发展可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第一,疫情会促进线上、虚拟消费,比如游戏、网络视频,直播,线上教育,VR视频等;第二,鉴于出行受限,快递、外卖等行业明显收益;第三,企业远程办公软件收益;第四,线下无接触业态高速发展,如无人超市、智能取餐柜、智能取茶柜等。而此前已受到重视的机构养老将进一步受到市场重视:此次疫情受影响较大的养老方式主要是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在此次疫情面前受影响较小,并且由于采取封闭化的管理,入驻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得到了专业的照护,老年人的健康得到了有效保护。通过此次疫情的考验,养老机构的运营管理水平与风险防范管理水平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未来机构养老的服务必将更细致、更专业。


1585295110(1).jpg

  

三、 受此次疫情冲击的康养产业反而会激发出新的业态


1.老年线上服务和智慧养老产品需求井喷

由于疫情爆发采取的封闭化管理,老年线上服务和智慧养老产品需求爆发。根据京东大数据,2020年春节期间,平台上针对老年群体的家庭护理产品销量增长明显,   1月20-27日期间,心电/血氧仪下单量环比上月同期增长18倍,而从除夕至初七,56岁以上用户购买血氧仪的下单量同比增长400%左右。疫情发生后,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逐步开始集中为老年人购买一些居家使用的护理设备、保健品等,比如:春节期间,京东上制氧机、呼吸机的下单量增长均达100%左右;“调节三高”的食品如鱼油、大豆卵磷脂胶囊等下单量同比增幅也在30%以上。


1585295128(1).jpg


2.大健康消费火爆

新冠疫情的爆发,使相当一部分企业遭受营收、现金流的重创,甚至有部分企业面临生产停摆的困境。让人意外的是,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健康类家电竟然迎来了一波逆市增长。据苏宁易购大数据统计,在苏宁易购APP上消毒、杀菌、健康等关联词搜索量激增。苏宁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疫情期间,苏宁平台多款健康除菌类家电销售增长超2倍以上。其中,消毒柜销量同比增长205%,洗碗机搜索量同比增长283%,空气净化器销量同比增长超过80%,壁挂新风及新风系统同比销售增长3倍。根据奥维云网近日发布的报告预测,除了除菌洗衣机、消毒柜、空气净化器等传统品类出现热销甚至是脱销的罕见情况,洗手机、除菌拖把、除菌洗碗机等新兴品类同样迎来了爆发式增长,这在侧面推动了健康行业的发展。


1585295141(1).jpg

  

四、疫情对养老产业发展的影响


1. 养老产业市场基本面不会有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末人口总抚养比为42.4%,创下了2000年以来的最高纪录。只看老年抚养比这一指标,则达到17%,这一数据暗示着全国老年人口在快速增长。


从统计数据看,2018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4949万人,占17.9%,比上一年增加了859万人,比重上升0.6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6658万人,占11.9%,比上一年增加827万人,比重上升0.5个百分点。而在2018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586万人,如果把60周岁及以上的24949万人作为退休人员测算,这意味每3个人工作,要养活1个老人;从时间序列看,中国总抚养比在1994年末是50.1%,到2010年末降低到34.2%,随后一路走高,到2018年末升高到42.4%,比上一年提高了3.2个百分点。而老年抚养比从1990年末的8.3%,提高到2018年末的17%,几乎是年年都在上升。因此,中国老龄化的进程不会因疫情到来出现大的变化,中国老龄化趋势仍将维持不变。


1585295153(1).jpg

   

2. 线上服务、智能设备、智慧终端的消费需求快速释放

针对老年人这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易感人群,各地养老机构、设施纷纷收严监管措施,北京等地还明确对养老机构实施封闭式管理,提出暂时不接收新入住老人,已入住老人不得离院外出等规定。在此背景下,不论是居家养老还是在机构集中养老的老年人,线上服务、智能设备、智慧终端的消费需求快速释放。


与线上健康产品消费同时出现的是,“封闭化”生活的、思想理念先进的老人们,更愿意将日常生活事项交由智能设施、远程系统办理。类似在电视剧《爱情公寓》中出现的智能机器电子狗“那波万”也成为独居老人们打发闲暇时光、提升身心健康和日常交际沟通的新宠。智能机器人开发商某公司向记者透露,受疫情影响,老年人大多无法保证如往常一样的出门频率,甚至也加入了“宅”的行列,向该公司线上咨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外出功能的智能化产品的老人就上涨了3成左右。


1585295166(1).jpg

   

3.后疫情时代的智能康养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展望

尽管智能化养老产品受到追捧,但仍应看到“智能养老”仍存在智慧养老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偏低,智慧养老产品的“智慧性”不足,智慧养老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智慧养老产业缺乏统一标准,老年用品销售渠道“转场”仍面临老年人消费习惯转型等问题。


因此,在后疫情时代,需创新智慧养老产品的流通和配送方式,老年人线上下单后,由供货厂商直接送货到养老驿站再分发的形式,驿站作为“中转平台”,既承担了帮助老人下单、初步介绍产品功能的任务,也揽下了“最后一公里”的分发配送环节;提高智慧养老产品的多方位娱乐和陪护功能,满足老人强烈的精神情感需求。智慧养老产品可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娱乐功能,如在产品中增加线上娱乐功能,在线听戏、老年舞蹈,以及抖音平台链接等内容,满足老年人的室内娱乐需求,由此降低了老年人外出的频率和必要,降低老年人群体的感染风险;切实从老人需求出发进行产品开发研发,提供家务服务功能,提供多样性、个性化的服务,让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也可以安享晚年。


1585295181(1).jpg

   

新冠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大小取决于疫情蔓延的时间和程度,但影响始终是暂时的,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宏观经济发展将快速回暖。此次疫情对经济的重大影响意义更多的体现在对于新的商业模式的刺激效应,如在线服务、智能化产品、大健康消费等将迎来快速的发展。就养老产业而言,疫情的深刻影响将体现在市场对机构养老模式的更加重视,以及对养老机构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水平的刺激效应,另外,疫情对智慧养老模式与产品开发也将会带来明显的促进作用:尽管当前国内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和其他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但是随着国家及社会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智能产品和智慧服务的推陈出新,智能养老服务体系的逐步建立,我国智慧养老必将发挥后发优势,满足老年人追求个性化养老服务的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双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