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内5次会议!
从1月25日正月初一、2月3日正月初十,到2月12日正月十九,再到最近的2月21日,政治局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一个月时间内连续四次召开会议。2天之后,中央在2月23号又召开了一场罕见的大会,全国县团级以上单位参与,据说有17万人规模,可以说是“史无前例”。
历次会议的内容由防控疫情逐步到加强对经济增长的重视。为保经济稳增长任务,投资成为重要发力点,部分省市也开始纷纷公布2020年重点工程计划。而为对冲疫情对经济的短期影响,只能寄希望于基建,基建在我国经济中的托底作用不可或缺,2020全年基建投资增长值得期待。
一、一个月5次会议:由防控疫情到重视经济社会发展
1月25日会议
1月25日,召开了19天内的第一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研究、再部署、再动员”。此前一天,除夕之夜,三支军队医疗队紧急飞赴武汉。会议在正月初一召开,凸显疫情形势之紧迫。如果用关键词概括,这次会议的重点是全面下达任务,是对全党、全国的再次“动员”。
此次会议没有谈经济社会发展任务。
2月3日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2月3日召开会议,听取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和有关部门关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的汇报,研究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
第二次政治局会议只在最后以很小的篇幅谈经济:疫情严重的地区要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其他地区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特别是要抓好涉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
2月12日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2月12日召开会议,本次会议在分析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研究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用相当大篇幅来谈及经济,更加强调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2月21日会议
中央政治局会议于2月21日在京召开,会议对抗击疫情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表示肯定,同时提出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十三五”规划。
2月23日会议
2月23日,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召开。明确提出能够实现今年的经济发展目标,条件是“加大政策调节力度”,释放潜能;首次提出“防止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
这样的密度和力度,充分体现了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过程中,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这场“大战”的亲自指挥、亲自部署。
五次会议内容以及所作部署,随形势变化,步步推进,由防控疫情到重视经济社会发展。
二、投资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发力点,短期寄希望于基建
毫无疑问,疫情会加大稳增长压力,还要实现2020年翻一番目标,初步估算今年的经济增速需要达到5.6%,疫情对一季度经济的冲击已经是确定性的,乐观估计,2月加快复工复产、3月抢工生产的话,一季度GDP可追回到4%,后面三个季度增速也要回升到5.8%-6%,整体来看,压力还是很大的。目前来看,消费冲击明显需要逐步修复,出口由于全球增速放缓和疫情蔓延影响很难有大的改观,因此,投资成为重要的发力点。
从投资构成来看,对于房地产市场而言,2月20日,1年期利率从4.15%降低到了4.05%;5年期,从4.80%降息到4.75%,即1年期LPR降10个基点,5年期的LPR只降息了5个基点。结合下方表格数据,我们更能发现,过去几次LPR下调,1年期降幅每次都是10个基点,而5年期利率下浮却从来没有超过5个基点。而房贷利率的形成是按照全国范围内新发放首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5年期LPR,二套不得低于5年期LPR加60个基点。所以,LPR不对称降息已经表明高层对地产的态度真的还是偏谨慎,房住不炒的底线不会破,也意味着房地产宽松的空间不会太大。制造业作为中间行业也会受到波及,所以短期只能寄希望于基建。
三、多地发布重点项目建设清单,基建投资仍是重要部分
1.应对疫情,云南基建率先发力,开启3.6万亿大投资
近期,中央及地方出台政策积极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推动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在2月23日云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多个重磅消息传来:云南省在实施“四个一百”重点项目和“补短板、增动力”省级重点前期项目计划的基础上,提出实施基础设施“双十”重大工程,构建快速、高效、智能、安全、绿色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此次提出的基础设施“双十”重大工程总投资约3.6万亿元,在建单个项目总投资不低于200亿元,新开工单个项目总投资不低于500亿元。云南基建率先发力!
2.2020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清单陆续发布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近日,北京市、福建省、河南省、江苏省等地发布了2020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清单,总投资额合计逾11万亿元,其中基建投资仍是重要部分。以下列出部分省市2020年重点工程项目计划内容。
北京:
近日,北京市发改委等部门对外发布《北京市2020年重点工程计划》。与去年一样,这份重点工程计划包括300个项目,分别为:100个战略性强、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100个功能性强、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改善项目,100个带动性强、具有龙头和引领作用的高精尖产业项目。
数据显示,2020年市重点工程计划当年计划完成投资约2523亿元。今年,100项基础设施项目计划完成投资662亿元。其中,包含着7个国铁项目、5个市郊铁路项目、16个地铁项目、12个公路项目、16个城市道路项目。
福建:
2月22日,经省政府同意福建确定2020年度省重点项目1567个,总投资3.84万亿元。1567个项目分为两部分:其中,在建项目1257个,总投资2.97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005亿元;预备项目310个,总投资0.87万亿元。
河南:
2月20日,河南省重点项目建设网发布《2020年河南省重点建设项目名单》,名单共列项目980个,总投资3.3万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8372亿元,涵盖了产业转型发展、创新驱动、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生态环保、民生和社会事业六大领域,其中计划竣工项目147个、续建项目481个、计划新开工项目335个、前期项目17个。
河北:
近日,河北省重点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河北省2020年省重点项目计划》。2020年河北省重点项目计划共安排项目536项,总投资18833亿元,年计划投资2402亿元。包括计划开工项目、续建项目、保投产(含部分投产)项目、前期项目四个部分。其中建设项目393项(计划开工项目163项、续建项目130项、保投产项目100项),总投资12186亿元;前期项目142项,总投资6647亿元。其中计划开工项目共安排163项,项目总投资4436.2亿元,年计划投资749.8亿元。
成都:
1月,《成都市2020年重点项目计划》发布。2020年,全市将实施1000个重点项目,涵盖现代经济体系构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功能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四个方面,总投资33303.23亿元,年度投资4686.87亿元。
基础设施项目领域,2020年,成都全面对接国家基础设施补短板重大部署,围绕全面增强“五中心一枢纽”功能,以实施一批战略性、引领性、功能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为主要抓手,强化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扩大高水平开放。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共179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0062.48亿元,年度投资1665.51亿元。
江苏:
2月13日,吴政隆省长召开省长办公会,审议并原则同意了《2020年省重大项目投资计划》。2月14日,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召开媒体通气会,通报了2020年重大项目编制和推进情况。
据悉,今年投资计划安排省重大项目240个,包括实施项目220个、储备项目20个。220个实施项目包括计划新开工项目117个、续建项目103个,年度计划投资5410亿元,比上年增加80亿元。
江西:
2月25日,山西省发改委发布《关于印发2020年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名单的通知》。《通知》指出,2020年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名单已经省政府研究确定,共248项,其中建设项目170项,前期项目78项。这些项目投资规模较大,转型引领作用强,同时兼顾传统产业升级和基础设施建设,将为稳投资、补短板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