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完善“六稳”工作协调机制,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确定支持交通运输、快递等物流业纾解困难加快恢复发展的措施;决定加大对地方财政支持力度,提高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能力。仅仅一天之后,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3月4日召开会议,研究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社会运行重点工作。两次中央级别的重要会议,传递出高层决策对如何紧急应对新冠疫情冲击下的经济复苏和社会稳定有着强烈的紧迫感,也显示了中央对如何全面恢复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激活产能、恢复产业链供应链等等都有着全面的规划和清晰的思路。
对于国常会在当下疫情防控情关键时点召开的“重磅级”会议,专家和主流媒体一致认为,中央在强调疫情防控的同时,也着重强调了要“平衡防疫和经济社会运行秩序”。由此来看,短期战“疫”救急与疫情结束后稳增长措施要相结合,下一阶段的政策重点将从疫情防控逐步转向经济恢复。这里对会议有两点解读:第一,从国常会和一天后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表达看,疫情对当下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冲击,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损失的确不可低估,尽快恢复生产和市场正常运转刻不容缓。第二,战“疫”重要,疫情后恢复涉及增长、就业、社会稳定发展与民生的方方面面,因而,疫后的复工和生活“复位”其实更重要,因此更需要尽早运筹、规划,及时出台有力有效的应对措施,增强发展动力,努力保持全年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现就国常会着重解决的三件大事分别做如下解读分析:
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更有针对性地加大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力度,更有效应对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国常会指出,要充分发挥宏观政策、外贸外资、金融稳定协调机制作用,及时出台有力有效的应对措施,增强内生动力,努力保持全年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在目前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态势下,各项工作的重心有必要从疫情防控转向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上来。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较大冲击,不仅在疫情防控时需要全国“一盘棋”,恢复经济社会发展也需要全国“一盘棋”,从而有效推动经济社会尽快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上来。在这里,我们认为,首先要从整个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层面要疏通人流、物流、资金流;其次需要有效纾解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资金紧张问题;第三是着力解决好稳就业,密切关注困难群体、贫困群体,保障居民收入不因疫情而大幅下降,稳定居民消费能力;最后一点,需要结合疫情所暴露出的问题,重点从加强公共卫生投资、发展新基建等方面加大补短板力度。
就财政政策而言,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财政政策将从应对疫情逐步转向稳增长发力,加大疫情后重建支持力度。从更长时期来看,财政要通过加大在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和公共领域的投资来提升整个社会的公众基础设施,提升国家、社会以及民众抵御风险的能力。
就货币政策而言,则需要继续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推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引导贷款利率下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对金融机构来说,要持续加大对制造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优化信贷结构,建立和完善小微金融发展的长效机制,更好地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
二、支持物流业纾解困难加快复工复产
物流业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推动交通运输、快递等物流业加快复工复产,既能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支撑,又能畅通经济循环,满足民生需要。为此,一要分区分级精准有序引导相关企业复工,取消不合理复工审批;二要阶段性加大减税降费力度;三要鼓励保险公司适当减免疫情期间停运的营运车辆、船舶、飞机保险费用。
复工复产,交通运输是‘先行官’,必须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在当前复工复产过程中,运输环节已经成为最大“梗阻”。因此,做好交通疏导、打通交通“堵点”,是复产复工的前提。
动态观察,疫情对物流运输行业影响是短暂的、可控的。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的不断改善,物流企业复工复产进程在加快。当下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要分区分级有序做好复工复产,加大支持力度,扩大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尽快有序恢复至正常的生产经营状态。值得注意的是,从复工复产初期的审批难、防疫物资短缺,到复产后的经营成本压力增加、货源缺乏,物流公司无疑面临着一场“大考”。国务院会议明确要加大交通运输、快递等物流业的减税降费力度,可以减轻物流行业短期内面临的资金压力,帮助企业顺利渡过当前困难时段,同时使交通物流能够尽快畅通,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基础。
三、加大地方财政支持保障民生支出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支持基层政府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是保障群众切身利益的基本要求,也是推动政府履职和各项政策实施的基础条件。
具体而言,首先是阶段性提高地方财政留用比例。3月1日至6月底,在已核定的各省份当年留用比例基础上统一提高5个百分点,新增留用约1100亿元资金,全部留给县级使用。其次是加快下达转移支付资金,指导各地优先用于疫情防控和“三保”支出按时足额支付。有缺口的地区一律要调减其他项目支出。再次是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除疫情防控需要外,严控新的增支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发生后,在通过减税降费等方式有效抗击疫情的同时也给地方财政收支带来一定压力。对此,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司长符金陵3月3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疫情对湖北省以及其他地区的财政收支的冲击是阶段性的。目前,我国财政收支的总体规模比较大,财政收支结构调整空间和回旋余地也比较大。今年各级财政部门在研究提出预算安排时已经考虑了一些不确定因素。目前来看,疫情防控支出是有保障的,疫情对财政收支的影响总体是可控的。财政部将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特别是加大对湖北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省份的支持力度,确保地方疫情防控和民生支出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