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亨祥生态-中医药健康产业造王者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  产业洞察
疫情后康养产业的挑战与机遇
发布日期: 2020-03-24 17:16:28

前言


疫情来时,危机一线之间,本文旨在通过市场端发生的潜在变化对康养产业在疫情影响下的发展趋势、疫情过后的发展契机以及未来康养产业的发展重点进行分析研判。


01  影响


从产业结构上看,康养与服务业关系最为紧密,因此本文将参考2003年非典时期的数据,再结合近年来国内服务业发展形势,探讨当下,我国康养产业作为服务业在新冠疫情影响下的发展趋势。

  

从整体上看,非典疫情影响最严重的的就是第三产业,从2003年三大产业GDP增速统计可以看出,疫情期间,虽然三大产业增速都应声下滑,但是第一,第二产业恢复期较短,三个月后就恢复至正常水平,而第三产业则在6个月后才恢复,恢复周期明显长于其余产业。


图表1:第一、二、三产业季度GDP(不变价)同比增速(%)

微信图片_20200324145025.jpg

资料来源:Wind


而随着近年来,第三产业国内经济占比逐渐增加,由2003年的42%扩大到2019年的54%,预示了此次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将远超非典,恢复周期也会相应拉长。


图表2:三产经济占比(%)变化

微信图片_20200324145647.jpg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疫情对康养产业的冲击首先表现在需求端,出于躲避疫情的目的,全社会服务型消费需求断崖式下滑,导致相关企业的营收、现金流大幅减少,但运营成本因为租金压力、购置防疫物资等原因而升高,企业利润减少甚至出现亏损。

  

以上门养老服务行业为例,作为微利行业,企业受疫情影响将无法正常接收订单,疫情期间基本处于停摆状态。

  

而各类养老和康体健身机构也因封闭式管理,节后复工推迟等一系列原因,出现服务人员紧缺,运营压力增大等问题,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减免房租贷款压力的相关政策,大部分中小企业仍面临严峻考验。

  

但考虑到近年来国内老龄化趋势不可逆转的趋势,康养产业仍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作为保障,在疫情结束后,此类服务行业将迎来一波小幅上涨并逐渐恢复至正常增长水平。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阴影下,康养产业发展进度整体虽呈放缓趋势,但“互联网+”的相关行业却获得了快速发展的契机。


摄图网_500523600_wx.jpg


出于躲避疫情的需求,许多线下行为已转移到线上进行,短期内的上升趋势明显。互联网诊疗平台成为近期发展热点,作为线下诊疗场景的替代,线上诊疗可以为用户提供从分级诊疗、远程诊断、药品配送到个人健康状况跟踪的全周期服务。另外,应疫情防控需求,健康云服务的需求也迎来一波爆发式增长,主要用于实时监控个人健康数据,行踪等。

  

疫情结束后,此类平台化的康养服务虽然会回落到正常水平,但此次疫情或可能成为催化“线上化”模式发展的契机,就如同当年的电子商务一样,慢慢地,带来了万亿级的电子商务产业的二十年黄金发展期。

  

在传统开发商纷纷向智能化、平台化的康养项目转型的大背景下,不难预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发展方式将成为未来康养产业的一大热点。


02  机遇


【需求端】

从更长远的角度讲,肺炎疫情将导致公众健康意识整体提高,带动对康养产品的需求增长,带来市场机遇。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引发了全国上下对健康的高度关注,百度搜索大数据表明,1月20日-30日期间,用户对疫情进展和防疫知识的关注度最高,浏览疫情相关信息日均超10亿人次。肺炎疫情将极大提升消费者的健康意识,这为康养产业带来发展机会,若能抓住这个契机,就能进一步引导公众的健康需求,增加公众的健康消费支出。

  

首先健康管理行业会迎来一波增长。疫情中,个体的免疫力是影响个体患病与否或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新冠专家组副组长杨绍杰介绍:“老年人免疫及对感染性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且基础性疾病的比例高,此次新冠肺炎暴发时,表现为普遍易感,患病率高,病情进展快,死亡率偏高等特点”。免疫力较强的年轻人在疫情发生时存在一定的优势。  


提升免疫力的关键在于平时的健康管理,这一认知会使公众领悟到“治未病”的重要性,提高公众的健康管理意识,从而推动健康管理行业的发展。


摄图网_500686147_wx.jpg


健康管理意识的提高会使公众更加偏向消费具有健康概念的产品。在非典发生之前,房屋的价格和地段是消费者关注的核心,非典发生后房屋的健康环境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据明略市场调查公司对北京楼市的调查结果,经历非典后,64.5%的消费者对房屋的通风性要求更高了,44.4%的消费者期望小区的绿化环境要更好。参照非典时期公众消费习惯的改变,我们可以预见,新冠疫情结束后,公众对具有健康概念的产品具有更大的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推出既能满足公众健康需求又能满足公众使用需求的产品,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商业价值,同时还能提升产业融合价值及社会价值。


【政策端】

经受了本次全国疫情危机的侵袭后,政府对大健康产业的重视程度将更上一个台阶,上位支持政策也将着力推动康养产业发展。


康养产业是促进消费转型升级的重点领域,国家高度重视,并持续释放支持康养产业发展的信号。

  

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即一号文件),《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乡村资源、生态和文化优势,发展适应城乡居民需要的休闲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养老服务等产业。

  

疫情当前,国家坚持以“健康中国”为发展核心的战略部署,继续深化康养产业布局调整。


摄图网_500295308_wx.jpg


此次疫情,暴露出国民健康存在的问题。2月14日,中央领导强调“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我们相信疫情过后,国家政策将继续加大对康养行业的扶持,将进一步加大对康养产业的土地利用和金融支持,优化相关审批手续,明确相关财政补贴等,推动康养行业发展,切实提高人民健康生活水平,真正早日实现“中国梦,健康梦"。


【金融端】

康养产业虽然短期内受挫,但长期增长逻辑不变,仍然是投资者的投资热点。


此次疫情爆发,对市场产生冲击在所难免,但是疫情的短期扰动并不能改变民众对康养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疫情对康养产业的短期负面影响使企业承压,但一旦疫情结束,康养产业就会在行业韧性和市场需求下更快速恢复,并保持长期增长逻辑不变。


对投资者而言,疫情前已经开始试水康养产业,特别是“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后,掀起了银行、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各大金融机构涉足康养产业的高潮,已形成了康养产业投资基金、信托融资等较为成熟的投融资模式,住房反向抵押贷款、REITs、床位贷等金融创新工具也不断呈现,此种背景下投资者很大程度上会继续保持原有的投资导向。


摄图网_501134102_wx.jpg

  

最后,投资机构通过本次疫情能够更直观看到中国在康养产业方面有待提升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部分康养企业,特别是头部企业,在疫情中彰显了社会担当,体现了创新能力,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也将增强各方投资者对于康养领域的投资信心。


03  展望


具备优质资源的项目将迎来发展契机


根据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的预测,新冠肺炎病毒由于其高传染率相对低死亡率的特性,有可能转成像流感一样,长期共存的慢性传染病,全社会都应做好相应准备。


对于康养产业来说,疫情过后,随着民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对养生类产品的需求增加以及大量痊愈患者的康复需求的出现,将促进行业的快速发展。基于这一前提,“治未病”和康复疗养这类关注全生命周期健康的概念或可成为未来康养项目的发展方向。优质的资源,例如中医药、生态餐饮、温泉疗愈、森林氧吧,养生运动等,无疑将成为提升项目在“后疫情”时期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除项目自身硬件条件外,功能多样性也将成为客群的重点关注因素,包括结合互联网医疗、康复医疗、养生医疗等相关产品内容。


微信图片_20200324151617.jpg


受到消费升级和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康养产业开始构建新的价值链,跨界融合模式和泛康养模式(康养细分领域融合发展)成为康养项目转型升级的新趋势。


康养项目的多样化功能将成为客群关注的重点,企业在布局康养项目时,应充分考虑创新机制,加强创新资源共享与合作,使项目更具前瞻性,从而满足客群个性化的康养需求。


既要关注康养产业细分领域的资源融合,构建医养结合等产品内容,集诸如养生、养老、康复、保健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最大化兼顾不同客户的康养需求;又要关注康养项目和其他行业可能的协作机制,打造“康养+“的新模式,放大资源优势,尤其要重视智慧平台的建设,搭乘信息化的政策东风,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科技与康养项目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