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疫情周期下的中国经济恢复情况
受疫情影响,今年1-2月我国各类经济数据严重放缓,进入3月以后,由于国内各地疫情受控,管制措施逐步的放开,社会经济秩序开始逐步恢复,但由于海外疫情开始大面积爆发,给经济复苏带来更为复杂严峻的挑战。
(一)企业经营指数
目前我国企业的复产复工已经积极展开,全国3月规模以上生产企业的复工率基本上超过95%,其中长三角、珠三角的整体复工率已超过90%,但中小企业仍面临巨大考验,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在资金链方面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中小企业复工率为75%。随着二季度复工复产进一步的恢复,叠加中央有望在财政政策方面展开减税降费,优惠融资等各项利好的推动,中小企业的复苏步伐有望加快。
图1. 2020年一季度中国企业经营状况指数(%)
资料来源:Wind 、世纪证券研究所
(二)从耗煤量看复工情况
图2.六大发电集团耗煤量数据(2013年-2020年)
资料来源:Wind 、世纪证券研究所
从六大发电集团耗煤量数据来观察,进入 3 月以来该数据的增长较 2 月中下旬的增长明显放缓,过去两周以来,六大集团数据维持在拟合数据(拟合数据为过去两年数据的加权平均)的 85%的水平左右,较正常值仍有15%的不足。
(三)从城市交通拥堵看复工情况
图3.全国30大城市交通拥堵指数(2016年-2020年)
资料来源:Wind 、世纪证券研究所
进入公历3月后,国内 30 大中城市拥堵延时指数持续增长,全国城市交通拥堵指数已达到往年正常数值的90%左右,较正常值仍有10%的差距 。
高频数据反映出当前社会包括制造业复工复产的特点,大中城市的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多,复工复产率高,而配套的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率低,尤其是流通业中的批发、零售和餐饮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链的畅通。与工业企业不同的是,对于流通业而言,它的元气恢复需要市场的自我调整和修复,这也意味着流通业的复产推动可能更需要多项措施来进行助力。
“327”会议强调“稳就业”是当前“六稳”工作的首要任务,而稳就业最大的挑战就是要降低失业率,让中小企业能持续经营,救扶因疫情导致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327”会议强调“稳就业”是当前“六稳”工作的基础。目前最困难的就是在需求端需要促进消费,在供给端扶持中小企业, 尤其是现金流紧缺的中小企业、依赖高周转的地产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低 端出口企业等,它们在疫情扰动下显示出一定的脆弱性。在一季度 GDP 大概率负增长的情况,下阶段中央将需要驱动若干较强的需求刺激政策推动经济发展。
二、实体经济数据观察
(一)上游:工业价格整体回暖
数据来源:Wind,Mysteel,华泰证券研究所
能源:国际油价环比显著回升,动力煤价格持续下跌。今天早间时段,OPEC+宣布达成历史上最大石油减产协议,油价企稳反弹,但长期持续回升仍需要供应-需求两端合力,疫情改善和大规模减产缺一不可。
基本金属方面:黑色和有色金属价格均上涨:国内基建投资加码,需求暖回暖,但供应方面,受雨季和巴西疫情的影响,铁矿石到港量仍处于低位,导致价格上涨。
(二)中游:钢材成交继续走旺
数据来源:Wind,Mysteel,华泰证券研究所
受益于国内基建投资提振,工业生产及建筑施工方面,发电耗煤达去年同期近九成。外贸运输BDI指数略有回升,但全球疫情发展仍在左侧,外贸活动持续低迷。
车企日产量不足去年八成,超过76%的外贸重点企业产能恢复率超过70%,订单不足制约产能,尤其服装等消费品行业所受影响显著。
(三)下游:房地产成交走弱
数据来源:Wind,Mysteel,华泰证券研究所
房地产投资虽然不会是逆周期刺激经济的主要手段,但在部分非限购地区可见更多的局部放松,预计一季度商品房销售、土地成交均大幅回落,房地产投资增速将滑落至-12%左右,全年预计在9.5%。
汽车销售依旧低迷,各地纷纷出台促进汽车而消费的政策。
由于春节和疫情导致居民物价1、2月持续上涨,随着3月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国的供给和物流情况得到极大的改善,物价有所回落,3月份CPI同比上涨4.3%,比2月份下降0.9%。物价水平的整体回落给我国进一步实施更加灵活的货币政策提供了空间。
“327”会议中,强调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力争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经过艰苦努力,我国疫情防控初步稳定了局势、扭转了局面,未来在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自我调节齐发力下,相信正常经济社会秩序会尽快恢复,在这场全球战“疫”中稳得住打得赢,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方面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决战决胜的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