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产业是未来10至20年内最具投资潜力与价值增值得新兴产业,该产业也因之成为目前及未来几年中国最具投资价值与潜力之投资热点。主要原因包括:1)中国人群老龄化已步入加速期,养生养老需求呈倍增态势;2)国内经济增长进入中上等收入阶段、用人类发展指数代表的生活质量指数显著提高,养生养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要求,因之存在强有力的社会有效需求支撑行业及产业发展;3)康养小镇建设属于绿色高端产业,它不仅向社会提供高端品质生活服务,其实也是最具盈利潜力之热点投资项目来源地。
一、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加速期
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已有十余年。老龄化是指老龄人口在社会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渐上升,按照联合国的定义, 65岁以上老人占比达到7%,就意味着该国步入老龄化社会。我国2003年65岁以上人口就已达到7%,按联合国标准即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了。预计2025年前后,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4%,,届时中国中等收入老年人群将海量增加,将占到全部老年人口的60%以上,中国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二、中国养老产业的机遇和挑战
2019年,中国养老产业的市场容量为7.5万亿,占GDP的7.6%,但与美国22.3%、欧洲20.1%-36.8%的比重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预计到2030年,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老龄人群支付能力的提升,将有超过20万亿的养老市场规模静待挖掘。
同时,我国消费结构转向老龄产业,老年消费即将井喷。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急剧增加的同时,其消费能力也快速增长。中国社科院研究指出,2020年中国老年人退休金总额将增长至28145亿元,2030年将达到73210亿元。另据调查,目前老年人可用于购买老年用品的支出已达4000亿元。以上数据显示,中国的老年群体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消费大军。但是目前中国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为44.2张,不仅低于发达国家千人床位数50—7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此外,每年为老年人所提供的养老产品产值偏低,养老机构服务项目也偏少,与老年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之间存在很大的市场缺口。
三、政策支持优势——养老养生产业的政策支持不断强化,各级政府的产业支持政策陆续出台
近年来,全国和各地方省市颁布的相关政策层出不穷,从各地政策内容倾向上可以看出,“大健康、社区居家养老、长期护理险、老年教育、康复辅具”成为国家层面养老产业重点关注的领域,其中“大健康”与“社区居家”在也成了近几年全养老产业的关键词。以养老产业为核心,向大健康产业蔓延,丰富和延长健康养老产业的“全老龄生命周期”产业链,成为近几年整个大健康产业和养老产业的热议点。另外,相对于前几年的机构养老,社区和居家养老成为今年政府主推的产业方向,以北京为代表,在各地方省市的相关产业政策中,“社区与居家”也成为重点引导的产业内容。同时,“长期护理险、康复辅具、老年教育”等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势必会导致未来的几年相关产业细分市场的繁荣和规范。
四、康养小镇——品质生活诉求、高端产业投资热土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希望过上高品质生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要求越来越高,健康、养生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普遍追求。同时,中国已经进入并将长期处于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身体健康、心情愉快,生有所养、老有所乐”成为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基本诉求。涵盖养老、养生、医疗、物联网、文化、体育、旅游等诸多业态的康养产业已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开始在中国蓬勃发展,成为备受国民关注的新兴产业。
从城市化战略角度看问题,过去几十年中国大城市发展过快,部分超级都市中由城市人口过度膨胀衍生出一系列诸如交通拥堵、房价高企、雾霾、医疗问题以及各种基础设施的供给等“城市综合症”,给大城市居民生活带来了不便,也使都市人口的实际生活质量难于提高。纵观产业发展趋势,健康、养老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产业融合、产业形态交织,将会为未来5到10年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
康养是健康、养老的统称,康养小镇是指以康养产业为中心形成的关联城市建设、生态环境、民风民俗、科技信息、文化教育、社会安全等行业的综合产业小镇,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的集中体现。
康养产业是21世纪的新兴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国民的生存质量,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康养产业涵盖诸多业态,关联城市建设、生态环境、民风民俗、科技信息、文化教育、社会安全等众多领域。
当前康养产业的发展,以加速医疗与养老、养生、旅游的融合最为关键,实现异地养老、旅游与医疗、医保的联动最为迫切,同时需要通过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等方式,在市场准入、财税金融、土地利用、医养融合等方面加大改革和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