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亨祥生态-中医药健康产业造王者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  产业洞察
医养结合为啥火爆?近十年利好政策解读
发布日期: 2020-05-25 18:48:59

一、医养结合的时代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不断加深,社会人口未富现老、矛盾重重。一些“老年病”的常发、易发和突发性,患病、失能、失智老人的治疗和看护问题已成为困扰众多家庭的难题。调研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慢性病发病率高达53.9%,人均患有2-3种疾病。而且高龄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国内大多数的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相互独立、自成系统,比如养老机构适合养老但不方便就医,而医院拥有较好的医疗资源,但不能养老,导致许多病患老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成了“常住户”。老人“押床”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紧张,成为医院难以避免又无法解决的问题。中国的养老以居家养老为主,但现阶段日益小型化的家庭结构限制了子女的养老能力,因此社会力量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给予更多支持和帮助。


摄图网_500474252_wx.jpg


在此背景下,走“医养结合”之路就成为中国养老模式的必然选择。医养结合成为当下以及未来使最符合社会和人民诉求的模式,突破了传统养老模式中“医“、”养“分离,为老年人提供及时、精准和全面的养老服务,并最终实现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和精神慰藉一体化。


二、医养结合的必要性


与传统的将单一生活照料放在首位的养老模式不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更加注重老年群体的医疗服务,将满足老年群体的医疗卫生放在最主要的位置。”医“包含了医疗卫生、健康检查、疾病诊治、康复训练和临终关怀等;”养“是指康复疗养,包括生活照顾、精神慰藉、文化交流等。因此”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是传统养老服务模式的升级和拓展。医养结合能有效整合院外医疗资源,满足老人多样化的医疗需求,并同时承担老人的生活照料等功能。有效的医养结合能最终实现医-护-康-养一体化的养老模式


1.加强转诊,有效缓解大医院“押床”

促进专科、民营、基层等医疗资源的整合利用,减少医疗机构的“押床”现象,有效提高病床周转率,缓解大医院资源紧张的情况。


2.提高获取医疗服务的便捷性

通过远程医疗、健康咨询答复等方式获取专业的康复和用药指导;根据老人需求,及时提供上门医疗护理、紧急救助、健康体检等服务等。


3.提高就医效率,减少医疗支出

医养结合节省了人们往返于医院和养老机构及家庭的时间,改善就医体验,提高就医效率,提升其健康管理意识,进而减少慢性病和并发症的发生,直接减少医疗支出。


三、医养结合政策解读


摄图网_501408191_wx.jpg


医养结合是社会面对老龄化挑战的一项长期战略选择。为加速医养服务充分结合,推动行业快速发展,国家近十年密集出台了多项政策,在不同时期,引导并积极支持鼓励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1.产业地位确立(2013-2015年)

(1)概念提出: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正式将“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作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6大主要任务之一。卫生管理部门要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这一政策也被称为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文件,是我国医养结合政策制定的指导性政策,也是医养结合政策的原点。


(2)医养结合模式探索:继上一政策发布后,同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针对“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等加强合作”提出在养老服务中充分融入健康理念,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支撑。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推动二级以上医院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之间的转诊与合作。


(3)再次明确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2014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民政部、财政部等9个部门共同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建设的通知》正式出现了医养结合的表述,指出养老服务体系包括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养护院、养老院和医养结合服务设施、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等4类项目。


(4)指明方向,推进具体合作落地:

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对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合作、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2015年11月,九部委《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对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组织实施等进行了说明,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


(5)鼓励民间资本参与:2015年2月国发《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至此民间资本参与养老产业发展。


2.产业细分深度发展(2016-2017年)

(1)明确发展重点:2016年3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医养结合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细分了36项工作任务,明确了医养结合的工作重点以及负责单位。

(2)再次重申产业地位:2016年6月国家民政部《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确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3)扩展医养结合的范围:2016年10月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推动医养结合、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健全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

(4)放宽社会力量进入门槛:2016年12月国务院《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进一步放宽准入条件,放宽外资准入门槛,优化市场环境,明确2020年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

(5)科技助力模式升级:2017年2月三部委联合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推动养老服务智慧化升级,创新居家智慧养老服务提供方式。

(6)推动居家照护服务发展:2017年3月国家卫生计生委等13部门《“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健全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积极推动医养结合服务,推动居家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发展。

(7)支持发展居家养老服务:2017年6月国务院 《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意见》加大推进医养结合力度,为居家养老服务企业提供政策支持。


3.提质增效改革(2018年至今)

(1)优化现有人才资源:2018年11月国卫办《优化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准入服务》鼓励医护人员多点执业。

(2)创新医养服务模式:2018年7月《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公示,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优秀产品和服务推广应用。以医护到家为代表的居家养老服务进入目录。

(3)全国推广医养结合落地:各地政府针对《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纷纷发布相关支持政策,向营利性养老企业倾斜,如北京市政府以服务流量补贴等扶持措施推动医养服务进社区、进家庭。

(4)增加供给改善质量:2018年11月国务院总利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委员会议,部署进一步发展养老产业、推进医养结合,提出4大方向5点措施,提高服务质量。

(5)医养结合再开放,取消养老限制:2019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工作的通知》, 明确各级民政部门不再实施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机构,享受养老机构相关建设补贴、运营补贴和其他养老服务扶持政策措施。

(6)改革完善医养结合政策:2019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2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立足医养结合发展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就医养结合的改革提出5个方面15项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