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7月10日召开了2020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在发布会上,调查统计司司长兼新闻发言人阮健弘公布了2020年上半年金融数据。阮健弘公布的上半年金融数据中,有三组数据增长还是比较高的。一是社融,同比增长12.8%,比去年同期高1.6个百分点。第二组是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11.1%,比上年同期高2.6个百分点,增长的幅度也是比较高的。第三组数据就是人民币贷款,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2%。
一、6月份社融规模分析,社融增速再创新高
6月社融继续出现高增长,但是,结构出现明显的改变和优化。其中,政府债券,特别是政府债券中的地方专项债增速放缓。而人民币贷款继续增长,特别是对居民贷款大增,贷款期限结构进一步优化,宽货币正在向宽信贷转化。表外业务和政府债券与企业直接融资均对社融规模同比增长构成了支持。数据显示,6月新增社融规模达到34300亿元,前值为31900亿元。同比大增30.742%,但增速放缓。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71.8万亿元,同比增速12.8%,创2018年3月以来新高,环比提升0.3个百分点。
图1:6月社融存量同比增12.8%,环比上升0.3ptc
资料来源:iFinD
(一)6月信贷从总量转向结构,居民信贷增量高于企业
6月信贷关注点从总量转向结构。随着经济逐步恢复至疫情前的状态。总量宽松的力度趋缓,结构上企业中长贷、居民贷款占比提升带动消费和投资。6月信贷新增1.81万亿(包括非银贷款),同比多增1474亿;如果剔除非银贷款(-790亿)的扰动,新增人民币贷款1.89万亿,同比多增2129亿。其中新增居民贷款大增28.86%,达到9815亿元,新增非金融企业贷款增加1.9%,达到14446亿元,而新增非银金融企业贷款为-5568亿元,继续减少。在居民户方面,主要表现为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环比均有明显增加,分别增加27.48%和30.69%。
从企业信贷来看,6月新增规模(9278亿)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中,企业中长期信贷延续积极投放态势,新增7348亿,同比多增3595亿;企业短贷新增4051亿,反映出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融资的支持以及经济复苏过程中企业资金需求改善。但6月票据融资规模下降2104亿,同比多降3065亿,我们认为是受监管打击企业“票据贴现-购买结构性存款”套利行为的影响。
图2:新增人民币贷款分布、期限结构及中长期贷款占比
资料来源:iFinD
(二)金融体系落实稳企业的政策,内融资和政府债权类助力社融增速上行
上半年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延续良好增长态势,企业债券和政府债券的相继发力,助力“宽信用”效果不断显现。结构方面:表内融资是支撑社融增长的主要因素;为保障特别国债发行,6月地方政府债券融资略有放缓;委托与信托贷款合计新增约-1300亿元,延续了负增长态势。票据表内表外“一降一增”反映出打击套利资金面收敛使得票据利率上行,降低了贴现意愿。
除了信贷,政府债和企业债券是主要社融增量,6月包括地方专项债在内的政府债券新增7400亿元,低于前值的11362亿元,但高于去年同期的6867.27亿元。同比多增533亿。在地方政府债券放缓情况下,国债(包括抗疫国债)为主要增量。1月到6月新增政府债券合计以达到37900亿元,去年同期为24615.33亿元。新增政府债券占新增社融之比从36%下降到22%。6月新增企业债3311亿,同比多增1872亿。表外融资来看,未贴现承兑汇票、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三者合计新增853亿,同比多增2976亿,主要由表外票据拉动,新增2189亿,同比多增3500亿,反映出实体融资需求的改善。6月股票融资新增537亿,同比多增384亿。
图3:新增直接融资及其在社融中的占比
资料来源:iFinD
二、货币供应量M1和和M2剪刀差相对稳定
从狭义货币看M1,6月末M1的同比增长是6.5%,这个增速比上月末是低了0.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2.1个百分点。从狭义货币的量上来看,上半年单位活期存款同比多增了9660亿,也就是说单位的流动性同比多增的比较明显。整个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超储率是1.6%,这个水平比去年同期低了0.4个百分点,应该说当前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为畅通,传导效率明显提升。货币乘数是6.92,比去年同期高了0.79,处于历史上较高水平。
从广义货币看M2,6月末(M2)余额213.49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2.6个百分点。在M2的结构中,对6月M2同比构成了正向效应的有居民存款多增了10466亿元,财政存款多减了1082亿元,对6月M2同比构成了负面效应的非金融企业存款少增了1183亿元。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多减了745亿元。
图4:M1和M2同比及其关系
资料来源:iFinD
三、总结
整体上来看上半年金融总量是充足的,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是比较高的,有效的支持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6月数据虽然受到半年末的扰动,但存贷款增长都较为强劲。一是财政存款大幅下降,有利于此后基建投资增速恢复,二是居民贷款高增,表明消费潜力较大,同时房地产销售和投资增速有一定保障,三是企业存贷款持续增长,表明企业端生产持续恢复。
我们认为当前货币政策的宽松没有发生方向性变化,但边际变松从货币端转向了信用端,未来需要关注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端的结构调整。展望下半年,预计经济仍将持续处于恢复过程当中,但目前的问题在于供给端恢复速度相对快,需求端的恢复则存在速度慢、结构变化等问题。另外考虑到下半年海外风险影响国内的可能性较大,因此短期内不排除积极的政策暂不加码,以保留足够的政策工具等待后续全球经济形势演化。下半年金融系统将继续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加大对稳企业、保就业的金融支持,预计M2和社会融资规模将保持平稳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