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多部门出台《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称,要破除市场准入壁垒,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具体重点内容如下:
1.破除市场准入壁垒
合理设置资格条件,不得以任何形式对民营企业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设置限制性门槛,不得以施工企业必须在施工所在地设立子公司为由限制民营企业参与项目投标,不得在招标文件中提出明显超出项目特点和实际需求的资质资格、业绩、奖项等要求。
2.创新完善体制机制
推广站城融合开发新模式,以多层次轨道交通衔接枢纽为重点,将枢纽地上地下及周边区域开发作为一个整体,构建“一个主体”的建设开发新体制,建立各类开发主体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风险分担机制和协商机制,鼓励民营企业通过独资、股权合作等方式参与依托既有枢纽的城市更新和新建枢纽区域综合开发。
3.塑造新型商业模式
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铁路项目建设以及铁路客货站场经营开发、移动互联网服务、快递物流等业务经营,推动铁路站城融合投融资改革,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以铁路车站为载体的城市商业综合体,打造公铁、铁水联运中心。
4.拓展企业参与领域
拓宽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停车设施建设运营渠道,加快探索政府投入公共资源产权与社会资本共同开发的PPP模式,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城市智慧停车发展模式,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推动5G、物联网、互联网等智能技术与停车设施建设、管理、运营深度融合。
5.强化资源要素支持
支持民营企业规范参与交通基础设施PPP项目,中国政企合作投资基金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予以融资支持。吸引更多民营企业参与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股改上市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交通领域民营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解读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后疫情时代提振经济利器
在新冠疫情对全球产生严重影响,世界经济面临严重衰退,全球供应链短期内难以修复的情况下,我国为实现“六稳”“六保”的目标,必须在扩大内需上下功夫,努力扩大国内市场和增加国内需求。为此需要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大力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一种影响力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投资需求。交通基建项目需要大量建设人员,鼓励民企参与交通基建,对于扩大居民就业渠道,促进“稳就业”“保居民就业”具有重要作用。做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民企参与交通基建,对进一步扩大内需,实现“六稳”“六保”目标意义重大。
近年来,我国在交通基建方面投资力度较大,效果也比较明显,同时也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对经济发达地区来说,如何提高城市间的交通运行效率,实现人员分流与配置优化,是一块突出的短板。在有些地区,城市间的交通网建立起来了,如果快速通道也能及时建立起来,城市之间人口流动就会更快,联动发展效应也会更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交通滞后更是一大问题,及时补上交通基建短板,甚至交通基建适度超前发展,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尤为迫切。
解读二:民企成为近两年政策支持的重点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文件或召开座谈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释放出强烈的信号,即中央高度重视并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致力于打造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民营经济对于落实“六保”、“六稳”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特别是给以广大中小微企业为代表的民营经济带来了资金、人力、市场需求等多方面的困难。为加大力度扶持民营企业,今年以来各地也纷纷出招。
广东:7月3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听取民营企业家意见建议。会议要求,要千方百计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用心用情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湖南:7月6日上午,湖南省省长许达哲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许达哲强调,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为民营企业纾困解难,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加大融资服务支持,大力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问题,完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江苏:7月1日,江苏省委统战部、江苏省工商联联合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江苏银保监局、江苏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举办促进民营企业复工复产银企对接活动,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解读三:民营企业参与基建,助力基建
在我国交通运输领域中,主要以国有企业或央企为主,其根本原因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耗资巨大,且投资周期较长,相较而言,民营企业很难具备这样的财力物力。再者,由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国计民生,其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命脉,因此,在之前的运营设置上亦存在较为严格的门槛。不过,随着近年来航空、铁路等领域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这其实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为民企进入提供了新的“路径”。
对于民营企业参与交通基建优点,我们总结归纳主要有以下三点:
1.提高基建投资效率与运营效益
民营企业参与交通基建,有助于解决国有企业“独家”建设效益不高等问题,提高交通基建的投资效率和运行效益。
2.加大社会资源利用效率
交通基建大都是投资力度大、投入资源多的项目,对民企民资降低进入门槛,支持和鼓励民企参与交通基建,有利于吸收更多社会资源,吸纳更多民间资金,减少这些资金市场外循环可能带来的风险,有利于更有效利用社会资源,提高社会资源参与交通基建的综合效益。
3.减轻政府债务负担
支持和鼓励民企参与交通基建,有助于更好地控制政府债务水平。无论是政府直接投资,还是国有企业投资,最终的债务负担实际上都体现为政府债务,目前,一些地方的政府债务已经到了比较高的水平,亟须通过合理使用社会资源来减轻政府债务负担,化解政府债务矛盾。民营参与交通基建,加大民营企业对交通基建的投资力度,将在控制政府债务水平上发挥巨大的作用。
当前总体经济形势不佳,企业投资增长乏力,民间投资的意愿不强、信心不足,需要政府出台改革举措,以扩大民间资本投资领域、激发民间资本投资兴趣;特别是在当前以新基建作为应对疫后经济复苏重大举措的背景下,更加需要推动民间资本积极参与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