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2%,超过普遍市场预期
上半年我国经济先降后升,二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初步核算,二季度GDP增速为+3.2%,较一季度-6.8%上升10个百分点,优于市场预期(万得全A一致预期为2.2%)。这受益于国内新冠疫情率先得到有效控制,实体开启复工复产,叠加积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推动。二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比一季度提高12.8个百分点;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74.4%,同比下降2.0个百分点,比一季度上升7.1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同比下降1.3%(一季度:下降3.9%);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718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同比下降9.3%(一季度:下降12.5%)。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为281603亿元,同比下降3.1%(1-5月:下降6.3%;一季度:下降16.1%);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下降2.7%,制造业投资下降11.7%,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9%(一季度:分别下降 19.7%、下降25.2%和下降7.7%)。
资料来源:iFinD
二、基建和地产投资是经济回暖的主要部门贡献
1-6月基建投资增速累计下滑0.07%,较一季度上升15.7个百分点,6月单月基建投资增速达到8.4%。从财政政策空间来看,下半年的新增专项债额度(还剩1.5万亿元)叠加特别国债(7月份发行7100亿元)能够继续有效支撑基建投资,实现逆周期调节作用。从西部宏观调研的情况来看,西北地区的基建一直比较强。但是近期南方遭遇强降雨导致的洪涝灾害,目前看来对华东和华中的水泥价格有不小的影响,基建增速有可能在7月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地产投资增速率先转正。目前看来,经济增长分项在疫情之后的冲击恢复速度为地产投资>基建投资>线上消费>线下消费>制造业投资。
1-6月地产投资累计同比上升1.9%,较一季度上升 9.6个百分点,6月单月地产投资增长8.43%,延续了近几个月地产投资持续加速增长的趋势。展望后市,在低利率以及回补效应的刺激下,地产销售近期明显回暖,6月份地产销售面积单月同比上升 2.14%,较上月增速下降7.6个百分点,但仍为正增长。叠加地产企业的交付压力,我们判断地产投资下半年仍将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1-6月制造业投资增速累计下滑11.7%,较一季度回升13.5个百分点,但6月单月制造业投资同比仍然下滑3.5%,反应的是制造业投资在6月仍然是经济增长的拖累项。从累计同比的行业增速来看,除了医药制造业和计算机通信这两个子行业录得增长以外,其他的制造行业同比仍然承压(大部分同比降幅都在两位数以上)。在海外疫情尚未摆脱之时,国内制造业海外订单回补仍存不确定性,制约企业盈利和投资意愿,预计制造业投资还将保持弱复苏。
资料来源:iFinD
三、除了主要部门基建和地产贡献外,6月消费继续回升
1~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256亿元,同比下降11.4%。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155869亿元,下降10.9%。相比固定资产投资和外贸变化,消费回升相对较慢。从居民收入增速来看,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2.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3%。居民收入增速的下降制约消费增速的回升。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26亿元,同比下降1.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2.9%,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降幅比上月收窄1.0个百分点。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29914亿元,下降1.0%。
分行业来看:其一,6月份,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8.2%,较上月出现大幅下降,这主要是受去年国五转国六排放标准导致的基数较高;其二,房地产相关的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增速大幅增加,这与6月份网络各大平台加大促销有关。6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速为9.8%,较上月回升5.5个百分点;其三,6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化妆品类和通讯器材类商品增长分别为20.5%和18.8%,继续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展望后市,消费仍将继续回升,但回升的速度整体较慢,这主要是由于居民收入预期下降以及居民的消费习惯发生一定的改变。疫情的反复也会对消费回升产生一定的影响,稳消费还需要财政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短期预计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0.5%。
资料来源:iFinD
四、下半年经济持续恢复有支撑
从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各个经济指标回升情况看,下半年经济的持续恢复是有支撑的。
首先,上半年经济稳步复苏为下半年持续恢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很多指标在3月份以来都出现了明显回升或者降幅收窄,这种运行态势表明,总体上疫情的冲击是可控的,而且中国经济自我调整能力是比较强的。我国拥有完善的产业体系、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超大的市场优势,这些优势在下个阶段仍然会充分发挥作用,有效应对疫情冲击。
与此同时,疫情期间催生了很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将为经济回升继续提供有力支撑。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间,远程办公、在线教育、智能施工、无人配送等新模式,有效地化解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堵点、难点,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快速发展,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这些新产业形成了更多增长极,这些增长极将为经济下一阶段增长提供更多支撑。
更为重要的是,宏观政策效应将进一步显现。上半年,为应对疫情冲击,我国采取了财税方面的支持、金融方面的支持以及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这些政策目前已经见到成效。这为下半年更好地应对疫情冲击积累了经验,同时进一步坚定了信心。同时,疫情冲击下也暴露出一些领域的问题,也促使我们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