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亨祥生态-中医药健康产业造王者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  产业洞察
应对老龄化挑战,探索创新型养老社区
发布日期: 2020-07-27 17:14:52

一、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养老服务需求激增


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加速的时期。截至2019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49亿,占总人口的17.9%,预计到205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占比总人口30%以上,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从全球老龄化增速来看,中国已成为全球增速最快国家,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和规模前所未有,目前已呈现出老龄人口的“高增长”以及年龄结构的逐步“高龄化”的态势。加之,我国目前存在着大量的“四二一”家庭模式,即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更加对传统的“养儿防老”家庭模式带来严峻的挑战,社会整体面临巨大的养老压力。


随着全社会面临的养老压力激增,国家近年来频频颁布养老相关政策。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这一年被业内人士称为“养老产业元年”。随后在2016到2019年又陆续颁布了多个发展养老产业的支持政策,政策频出展现出国家大力扶持养老产业的积极态度。


需求端飞速增长,供给端缺口较大,加之国家利好政策助推,催化养老服务机构加速落地。


1.jpg


二、养老服务机构类型


(一)传统养老院


传统养老院是由专业的养老服务机构运营,老人按月缴纳费用(通常由床位费+护理费+伙食费组成),养老院根据老人身体状况和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程度的护理、膳食、健康管理、生活协助等服务,医疗需求主要依托附近的医疗资源。作为养老服务机构的第一代产品,虽因价格相对亲民目前还普遍存在,但对比市面上其他更新换代的养老服务机构,无论是住宿条件、功能配套还是医疗水准方面都已显得相对落伍单一。


(二)养老地产


养老地产采取销售产权盈利的模式,以养老、养生、度假为概念,出售房屋产权为主。但在建筑规划、装饰标准以及生活配套方面,会进行适老化设计。选址方面会重点考虑周边的医疗资源、自然资源等,以契合长者的医疗、康复、疗养需求。有些还会配备专业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养老服务。


2.jpg


(三)大型养老社区(CCRC)


大型养老社区是时下热门的养老服务机构开发模式,为老年人提供自理、介护、介助一体化的居住设施和服务,社区配有大面积绿地、景观、花园等,为入住者提供优美的居住养生环境。社区提供各种日常生活配套设施,如餐厅、超市、健身及各种活动场所等,多数还会配有医疗康复机构,为入住者提供医疗、护理和康复等多种专业医疗服务


大型养老社区一般采取四类入园模式,一种是出售固定年限使用权方式,年限内使用权可由子女继承。第二是租赁方式,社区设立一定的入住门槛,然后按月收取服务费(租金)。第三是会员制,通过销售会员资格,并为会员提供全方位的康养服务,通过收取会员费和服务费实现盈利。第四是租售并举的模式,社区内既有可出售产权的养老住宅,也有收取租赁费、服务费的养老公寓。


3.jpg


三、当下养老社区存在的痛点


(一)自设医疗机构难,医疗配套仍欠缺


目前的养老服务机构在开发时,考虑配备医疗机构的准入难度和成本投入,多采用的是医养分离的模式,就是依托附近医疗资源,与机构之间有一定距离。但老年人普遍患有慢性病,且医疗需求高于青壮年群体,需定期奔波于医院与机构间,仍有很大的不便性。根据卫健委数据,截至2018年,全国医养结合机构大约仅占总养老机构数量的4%,且其中大部分是公立机构。


(二)养老护理留人难,专业护理显稀缺


据统计,中国当前养老服务人员的就业需求是1000万,而已经提供的专业养老护理服务的人员只有50万,目前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持证养老护理人员不足2万。辛劳琐碎的工作内容与捉襟见肘的薪资待遇令多数年轻人望而却步。也令很多养老机构不得不面对养老护理员短缺的困境。


(三)机构养老地产化,配套服务跟不上


目前大多数的机构养老产品地产属性过重,而对于消费者来说看中的主要是产权、使用权、会员以及绑定保险等的投资价值,并非养老服务,因此往往只将“养老”作为一个产品宣传卖点,并非核心价值,因此在后期运营中养老服务质量无法保障。


4.jpg


四、创新型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方向


(一)机制革新——医养结合


所谓医养结合,就是将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目前,我国的医养结合虽然仍在探索阶段,但是国家层面为了更好地推行医养结合,自2013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正式提出医养结合概念起,各部门纷纷颁布一系列政策支持医养结合的推进,从鼓励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简化医养结合机构审批流程、税收优惠以及加速相关人才培养等方向加速推动医养结合落地。养老服务机构可通过与医疗、健康资源双向合作共建、收购、参股、并购、战略合作等方式,充分整合各方资源,落地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


对于医养结合过程中出现的人才短缺的问题,未来可鼓励医生、护士等专业人士的多点执业,并对养老机构医师和护士的资格评定和注册管理进行优化,争取输送更多相关人才。


医养结合可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实现:第一,医疗机构自主开展养老服务,自设养老服务区、康复护理区等。第二,养老服务机构在社区内自主投资设立老年病医院、专科医院、护理医院、康复医院等专业医疗机构,由专业化医疗护理团队运营。第三,养老服务机构与附近医疗机构开展协议合作,以建立医疗绿色通道或医院轮岗派驻医疗团队进入养老社区的方式,提供专业化医疗服务。


5.jpg


(二)硬件升级——智慧养


智慧养老是指应用智能硬件产品、搭建智能管理信息系统集成、升级智能养老运营服务的综合智能化养老。随着5G时代来临,国家在政策层面也在大力引导发展智慧康养产业,随着消费群体的需求数量和质量的不断提升,先打出智慧养老这张牌的必将是先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养老产品。在养老服务机构中进行智慧化升级可从三方面入手。第一,为入住长者提供各类智能化养老产品,如可以随时监测生命体征并同步在社区云端数据库的智能手环,具有消费、门禁、无线定位等多功能的随身佩戴IC卡,安保陪护机器人,可进行健康监测并实现报警功能的床垫等等。第二,搭建包含多模块数据的云端信息库。第三,养老配套服务智慧化,如医疗服务中,搭建远程可视化医疗终端。生活方面可尝试建立室内传感数据的集群系统、基于互联网和物联网的环境监控系统及生活辅助系统等等,全方位实现养老服务智能化。 


6.jpg


(三)软件配套——颐养大学


对于老年人来说,住养老社区不仅仅只是实现“老有所住、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也同样重要。因此对于养老社区来说,硬件升级了,软性服务也得跟上老年人需求变化的步伐,为老年人闲暇的养老生活提供更多休闲活动项目。例如乌镇雅园的颐养大学,在活动方面涵盖老年人感兴趣的书法、绘画、刺绣、等各类课程,以及自发组织的多元化俱乐部、各类主题各异的表演及竞赛等,极大程度上丰富了入住长者的养老生活。现在已经有部分新建养老院在设计时以此为对标,加入更多老年人休闲、娱乐、学习的项目。

 

7.jpg


面对人口加速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全国各类养老机构加速落地,在未来的发展中,唯有不断探索创新发展模式、加速推进医养结合、不断夯实和升级服务水准,方能打造有竞争力的养老机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