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老龄人口的迅速增多,老龄化社会的来袭对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正向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因此养老问题成为全民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而在日益激增的养老需求面前,养老服务供不应求,且受到政策和资本的双重关注。面对高龄化趋势愈发明显的严峻形势,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
一、养老服务市场规模及政策加码
(一)中国老龄化催生养老服务发展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预计增加3600万人,年均增量近720万,这个增量水平相当于“十二五” “时期的84%。预计十四五时期,老年人口将是十三五时期的1.1倍,2025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达到14%,人口老龄化开始提速。
2013年是中国“养老元年”的开启,自此各养老机构数量及养老床位数量极具攀升。随着老龄社会的加速,养老产业也随之不断发展。2019年全球养老产业市场规模近11.6万亿美元。中国老龄化程度远高于全球,养老产业市场规模高速发展,2019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近6万亿元。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中产阶级收入水平增多,人们对健康的养老养生认识逐步增强。从未来产业规模的角度看,预计到2023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可达到13万亿元,养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图1:我国各类型养老机构及设施
图2:养老服务未来市场规模预测
资料来源:民政部官网,元时代智库整理
(二)政策加码养老服务发展
2006年11月,老龄委会发布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到积极推进方便老年人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适应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为养老服务网络和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老年用品市场。帮助贫困老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无力支付的老人提供帮助。农村五保户供养服务机构要实现集中供养率50%的目标,新增床位220万张。自此开始我国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期。随后依据国家规划,各地区纷纷确立了养老规划,在接下来的几年各种相关政策的出台,更是促进养老服务市场的快速发展。
图3:国家促进养老服务发展政策梳理
资料来源:政府网站,元时代智库整理
二、 养老服务需求旺盛
(一) 老年服务分类多、需求大
目前我国的居家养老,大多停留在“在家养老”,居家养老所需的软硬件服务并未发展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面,供给与服务需求并不匹配。一是老年人对生活质量要求提高,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而养老日用品,上门家政,诊疗用品等养老产品和服务都处于供给不足的状态。诸如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社会参与等养老服务,现况养老服务结构还比较单一;二是目前我国社区居家养老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服务供给和评估模式,各地纷纷出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相关政策,大多以机构数量、硬件设施等为目标,重设施建设和基本需求,轻持续服务和差异性需求。但一个完备的养老社区需要覆盖医疗护理、生活照料、饮食安排、娱乐活动等诸多方面。随着养老服务需求升级,我国现有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庞大的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相比还是明显不足的。
图4 :中国老年人服务需求占比
资料来源: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2018),元时代智库整理
(二) 中产阶级人群暴增,养老需求旺盛
随着享受第一轮经济改革红利的购买力较高人群(50、60后)逐步步入养老年龄,这部分“高知、高干、高管”群体普遍比较接受社区养老的观念并有较好的支付能力,对于高品质的养老社区的需求未来将大量释放。他们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从单一的陪伴、照顾的“生理、安全需求”扩展至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社交、尊重、自我实现需求”。更长期来看,随着中产阶级人数增加及人均财富的提升,这部分群体将成为未来养老负的潜在主力客群。目前,城市老人及其子女的收入水平直接影响着老人养老的方式,由于养老机构服务收费标准 大多高于大多数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导致多数老人无法享受优质的养老服务。因此暴增的中产阶级人群也使养老服务需求持续旺盛。
图5:高净值人群对中高端养老社区态度对比
资料来源:2019胡润财富报告,元时代智库整理
三、 养老服务供给缺口大
(一)养老机构和配套设施及医疗资源不足
医疗资源是养老机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目前养老机构内的医养配置比较低,有将近一半的养老机构不具有医疗和康复设施,这直接造成部分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的同时,而另外一些需要医疗照护的失能老人有需求缺无法入住。
根据《2018年社会服务发展公报》统计公报,当前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6.8万个,养老床位合计727.1万张,其中养老机构的床位为392.7张,按60岁及以上老人的数量才测算,千人养老床位为29.9张,其中千人养老机构床位为15.7张。养老床位相比2012年已有较大增幅,但2016年来随着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千人养老床位及千人养老机构床位均处于下滑状态。
图6:养老机构床位及千人养老床位
资料来源:民政局官网,2010-2018社会服务发展公报,元时代智库整理
(二)养老服务单一,专业人才稀缺
我国在老龄化的过程中,老年人呈高龄化趋势,失智失能风险提升,而我国医疗、康复、护理类专业化服务人才稀缺,导致专业化养老服务难以满足日益增长且多元化的养老需求。目前的养老机构对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专业护理和医疗的机构数量有限,有能力进行风险管控和承担的机构更少。
图7:养老服务需求供给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养老进发展报告、2018中国民政局统计年鉴,元时代智库整理
总之,随着老龄人口的持续增多,一方面目前阶段养老服务供需不平衡,加之这次疫情让整个养老行业一直存在的两个极端:“冰”与“火”,被无限放大了。“冰”的一面:以没有床位的社区居家养老驿站模式为主,在疫情的冲击下,是一个全面停业的状态。“火”的一面,一些已经进入良性运营的养老机构,在整个社会突然出现突发意外的状态下,与其它传统线下业态(比如:餐饮、酒店等)相比,没有受到很大的冲击,体现出了较强的抗风险性。另一方面,老年人的消费观念已经由“节衣缩食型”向“安逸享受型”转变,具备消费能力的老年人也愿意花费更多的资金提升晚年的幸福感。因此养老服务已经进入了理性的快车道,养老服务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和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