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亨祥生态-中医药健康产业造王者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  产业洞察
易纲行长定调下半年货币政策走向
发布日期: 2020-08-11 16:26:25

面对疫情冲击,人民银行果断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其主要措施可以概括为“扩总量、保供应、促增长,降利率、调结构、保主体” 18个字。货币政策的引导使市场整体利率下行,带动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明显降低,从而使得中国经济在全球实现了率先复苏。2020年第二季度我国GDP出现了较为强劲的反弹,GDP同比增长3.2%,是全球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具体而言,第一,紧急出台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取得积极的保供成效;第二,坚定支持金融市场在春节后2月3日如期开市,并超预期投放短期流动性1.7万亿元;第三,2020年1月1日宣布全面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后,又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累计投放长期资金1.75万亿元。


从宏观总量的角度看,货币政策工具的数量从3000亿元增加到5000亿元后,再增加到1万亿元。在不同的背景下,政策的含义有所差别,数量越来越大,利率越来越市场化。商业银行使用央行的这些工具为实体经济提供了低成本的贷款,有力支持了稳企业保就业。


1.jpg


从价格的角度看,今年以来,央行注重引导主要市场利率下行。公开市场7天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下行30个基点至2.2%;中期借贷便利中标利率下行30个基点至2.95%;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降30个基点至3.85%;再贷款利率下调了50个基点。与此同时,2020年6月,债券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是1.89%,比上年末下降了0.21个百分点;10年期国债收益率是2.82%,比上年末下降0.32个百分点;普惠金融、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制造业的贷款利率均降至历史新低,尤其是普惠金融的贷款利率当前在5%左右,比去年下降了0.8个百分点。利率的下行,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使得贷款的结构明显优化,普惠小微贷款支持的市场主体明显增加。6月末,有授信的市场主体近3000万户,有贷款余额的超过2300万户,其主体主要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2.jpg


一、央行一周两次定调货币政策,二季度报告反思低利率风险


2020年8月6日,央行发布《2020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下一步稳健的货币政策应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要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金融形势把握货币政策操作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坚持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与可持续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综合运用并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的“直达性”。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为经济发展和稳企业保就业提供有利条件。


报告多次强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和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作为市场利率“锚”的作用,指出回购利率、NCD利率和国债利率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这在某种意义上表明,下一阶段DR007和NCD利率大概率会在同期限政策利率附近波动。此外,报告删去了“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的提法,转而强调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此外,报告认为,随着经济增速向潜在水平回归,宏观杠杆率也将逐步回归至合理水平。这意味着下半年货币政策稳定宏观杠杆率的重要性将提升,下半年信用扩张的力度将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以专栏形式讨论了全球低利率的现状,对低利率的政策效果和风险提出质疑,包括降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进而阻碍市场出清、诱发高杠杆和导致经济“脱实向虚”等。这表明中国央行以我为主,珍惜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的立场和态度。

 

3.jpg


二、易纲: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8月9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下半年货币政策工作重点,一改以往“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强化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提法,转而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并不再提及“强化逆周期调节”,而是更加强调“精准”。此外,从强调“加大‘六稳’工作力度”改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将“加大”改为“扎实做好”。


1.全年经济增速有望实现正增长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得到了有效控制,中国经济在全球实现了率先复苏。二季度我国GDP出现了强劲反弹,GDP同比增长3.2%,是全球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主要得益于各产业恢复较快;需求逐步恢复,投资明显回升,消费继续修复,出口明显向好。在经济复苏的同时,物价水平也保持稳定。


央行目前重点关注影响当前经济恢复的部分突出问题,例如稳企业保就业压力大,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恢复仍面临困难等等。总体而言,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大、韧性足的特点没有改变,下半年我国经济增长将延续复苏的态势,全年有望实现正增长。


央行行长易纲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下半年我国经济增长将延续复苏态势,全年有望实现正增长。央行将保持金融总量适度、合理增长,着力稳企业保就业,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加快深化金融改革开放,促进经济金融健康发展;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切实抓好已经出台的稳企业保就业各项政策落实见效。


如果货币当局认为经济增速将恢复至潜在增速乃至正增长,则可以预计的是下半年货币政策将减小逆周期调节的力度甚至有序退出逆周期调节,转向稳健和适度的货币政策。


4.jpg


2.定调下半年货币政策工作重点


下半年,人民银行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保持金融总量适度、合理增长,着力稳企业保就业,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加快深化金融改革开放,促进经济金融健康发展;


中国央行着眼长远,在经济运行的不同阶段对宏观杠杆率目标进行动态调节,以保持宏观杠杆率处于适度、可持续的水平。预计下半年随着经济的进一步恢复,M2与社融增长的力度将弱于上半年。

 

5.jpg


3、坚定不移地深化金融业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一,要继续执行好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落实好近年来宣布的金融改革和开放措施,例如取消证券、基金管理、期货、人身险等领域外资的股比限制;取消合格境外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的投资额度限制;批准运通、万事达卡、惠誉等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等。其次要继续推动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统一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外汇管理政策。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势头非常好。我们将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的开放。


第二,要在抗疫过程中开展国际合作,中国有关当局将继续深度参与全球的经济和金融治理,切实维护多边主义,建设性参与G20缓债倡议,为全球的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和一些低收入国家减债提供一定支持。


第三,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势头非常好。上半年,人民币跨境收付的金额是12.7万亿元,同比增长了36.7%,人民币连续8年成为我国第二大跨境收支货币。一季度人民币外汇储备的份额超过2%,比2016年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SDR)的时候增长了近一倍。我们将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的开放。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以及我国相对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的正货币政策空间和利差,我国必将吸引更多外资进入中国,实现我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以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6.jpg


可以预计,下半年,央行将进一步发挥货币信贷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通过加大信贷、租金、税费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激发餐饮企业活力,更好发挥其在保就业、保主体中的作用。货币政策必将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保证已经出台的稳企业保就业各项政策落实见效。不断深化金融领域体制和机制改革,深化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提升金融管理和金融服务工作,落实普惠金融和科技金融创新试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