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亨祥生态-中医药健康产业造王者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  产业洞察
政策再发力,信贷支持县城城镇化补短板
发布日期: 2020-08-19 16:25:50

8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信贷支持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要求,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光大银行6家银行聚焦县城及县级市城区,对县城产业平台公共配套设施、县城新型基础设施等基础设施领域建设项目提供信贷支持。


1.jpg

一、通知内容解读


(一)政策支持领域


此次通知重点聚焦在三个领域建设项目提供信贷支持,聚焦县城及县级市城区,特别是120个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地区,兼顾镇区常住人口10万以上的非县级政府驻地特大镇、2015年以来“县改区”“市改区”形成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市辖区。三个领域包含如下:


1.县城产业平台公共配套设施。支持区位布局合理、要素集聚度高的产业平台(主要是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内的产业园区、各省份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内的特色小镇)公共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建设智能标准生产设施、技术研发转化设施、检验检测认证设施、职业技能培训设施、仓储集散回收设施和文化旅游体育设施等。


2.县城新型基础设施。支持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建设5G网络、物联网、车联网和骨干网扩容等。支持市政公用设施数字化改造项目,包括改造交通、公安和水电气热等领域终端系统等。


3.县城其他基础设施。支持环境卫生设施建设项目,包括建设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设施和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等。支持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项目,包括改造建设公共停车场和公路客运站等交通设施、水气热等管网设施以及改造老旧小区等。


2.jpg


(二)信贷条件及配套政策


在建设项目条件方面,通知要求项目符合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的政策导向,依规履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用地、环评等前期工作。项目具有稳定的经营性现金流或其他可靠的偿债资金来源,未来经营收入或借款人其他收入可覆盖贷款本息。项目资本金不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比例标准,资本金来源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同比例或先于贷款到位。项目符合所申请贷款银行的其他贷款条件。借款人具有承担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投资运营的相关资质和能力,具备财务可持续能力,具有良好信用状况。借款人符合所申请贷款银行的其他准入条件。


在配套政策方面,通知要求总行每年分别安排一定规模的信贷额度,专项用于支持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项目。适时研究优化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对支持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项目较多的省级分行给予奖励。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提供支撑。


同时要求实行优惠信贷政策。6家银行参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对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项目贷款执行优惠利率。同时也要加强财政性资金支持。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可通过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优先安排财政性资金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以促进项目的经营性现金流与贷款条件相匹配。


3.jpg


二、政策发力县城补短板工作


为了抓紧弥补疫情暴露出的县城城镇化短板弱项,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从而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释放消费潜力、拓展市场纵深,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提供重要支撑。


今年以来各项政策频出,大力支持县城城镇化补短板重点工作建设。


4月初,发改委发布了《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的通知中提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印发指导意见,明确发展目标和建设任务,加大要素保障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抓紧补上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暴露出来的短板弱项,推进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挡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


5月底,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对县城新型城镇化如何“补短板”指明“新空间”。


7月初,发改委又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有序引导各地区因地制宜推进县城智慧化改造,保障建设成效、防范潜在风险,有效发挥项目数字化、智慧化赋能效应,支撑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从这份文件来看,新发政策着力通过信贷支持加速城镇化建设,其中重点聚焦以新老基建作为加速城镇化建设的抓手。


4.jpg


三、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工作意义重大


县城是我国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空间、城镇体系的重要一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纽带,但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县城公共卫生、市政设施、产业配套等方面仍存在不少短板弱项,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仍较弱,对经济发展和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的支撑作用不足。因此城镇化补短板的建设承载巨大意义。


(一)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对医疗和教育的提升首当其冲


基建发力背景之下,基建“补短板”工作持续推进和加强。从补短板主要提升方向来看,医疗、教育等提升首当其冲。建设任务第一条“推进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其细分领域主要包括医疗卫生、教育、养老托育、文旅体育、社会福利、社区综合服务。此外,环境卫生、市政公用、产业设施提升等方向也是补短板建设任务的重要事项。今年疫情期间暴露出的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资源短缺问题正逐步解决。结合2020年基建整体复苏的大背景下,基于民生工作的基建补短板有望加速推进。


(二)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可以实现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


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工作将优先支持东部地区基础较好县城建设,率先实现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有序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城镇化地区县城(含边境地区重点县城)建设,加快增强人口经济承载能力;并且以发展基础扎实、财政实力较强、政府债务率较低为基本要求,在湖北、长江三角洲区域、粤港澳大湾区和其他东中部都市圈地区,兼顾西部和东北地区,选择120个县及县级市开展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工作,切实加大该些地区中央财政性资金等政策支持力度。


5.jpg


短板就是需求,差距就是潜力,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领域多、任务重,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坚持靶向发力、精准施策,统筹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不做“面子工程”,不做“半拉子工程”,实打实地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